2019年07月26日13:07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7月25日,國家能源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能源形勢。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表示,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能源供給保障能力不斷提升,能源民生保障持續改善。
原油產量扭轉下滑態勢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油氣增儲上產取得積極進展。全國原油產量9539萬噸,同比增長0.8%,扭轉了近3年的下滑態勢;天然氣產量864.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3%。
電力方面,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電力裝機4074萬千瓦。其中,水電182萬千瓦,風電909萬千瓦,光伏發電1140萬千瓦,核電125萬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增量的58.4%。
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持續提升。截至6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發電裝機中,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達37.2%,比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27.3%,比去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
能源補短板領域投資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油氣開采業投資同比增長34.1%,較去年同期加快31.3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發電投資同比增長36.3%。能源行業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貢獻上升。上半年,能源行業累計投資同比增長1.9%,占全國固定投資比重提高至4.5%。
用電量增速回落
用電量是經濟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0%,低于2018年8.5%的全年用電增速。對此,李福龍表示,雖然用電增速較去年有所回落,但仍然是近年來相對較高的增速。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比重持續提升,經濟結構的變化在電力消費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
從用電結構看,今年上半年,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比重合計為31%,比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二產用電比重為68%,較去年同期下降1.2個百分點。從貢獻率看,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合計上拉用電增長2.8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6.5%,比去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
從新舊動能轉換看,今年上半年,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用電保持較快增長,如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用電增速均超過或接近6%,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用電增長超過13%,帶動新興產業用電增長4.9%,高于制造業用電增速1.5個百分點。
李福龍表示,從國際經驗看,產業結構轉型、服務業比重提升的過程通常伴隨著用電增速下降,因此,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用電量從前些年的高速增長階段“換擋”至當前的中速增長階段是必然趨勢。
棄水棄風棄光狀況持續緩解
今年上半年,國家能源局通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新能源發電項目競爭性配置機制,積極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消納可再生能源,棄水棄風棄光狀況持續緩解。
在裝機方面,截至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7.5億千瓦,同比增長9.5%。其中,水電裝機3.54億千瓦(抽水蓄能為2999萬千瓦);風電裝機1.93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1.86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1995萬千瓦。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方面,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88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其中,水電51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8%;風電214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光伏發電106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0%;生物質發電52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3%。與此同時,全國棄風率4.7%,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棄光率2.4%,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
今年5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啟動了2019年光伏發電國家補貼競價項目申報工作。“實行光伏發電補貼競價是光伏發電建設管理政策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創新。”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表示,該政策推動了光伏發電項目補貼退坡,今年納入補貼競價范圍項目名單平均度電補貼強度約為0.0645元/千瓦時,與采用指導價相比下降了50%以上。
10月15日,各國專家在深圳召開的國際海洋經濟合作發展論壇上表示,21世紀是藍色海洋世紀,隨著科技迭代更新,海洋經濟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持續改善,近岸海域利用率增長逐年放緩,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總量逐步減少,沿海城市污水處理率顯著提高。
8月19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來到華能安陽湯陰風電場尋找“答案”。河南的風電發展不只是湯陰風電場一處“風景”,而是進入裝機量快速增長的“風光”時代。
透過“生態之窗”透視青海高質量發展成色,青海人無不為此時涌動在青海大地上的綠色“春潮”而歡呼鼓舞。在此基礎上,我省正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今年全省試點面積擴大到20萬公頃,目前試點面積已播種各類作物5.2萬公頃以上。
(記者丁怡婷)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2020年上半年風電和光伏發電并網運行情況:上半年,風電發電量23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9%;光伏發電量12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部署下,2019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十年間翻了一番,海洋生產總值占GDP的比重近20年保持在9%左右。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戰略持續發力,南部海洋經濟圈持續領先。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5239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9.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2020年,我國將實施火星探測任務,航天科技將使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火星探測器,并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環繞火星全球遙感探測、著陸和巡視探測。
11月4日,全省“三散”治理暨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電視電話會議提出大氣改善目標——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全省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1.9%以上,重污染天數減少2天。
站在山西大同市南郊區和左云縣接壤的山梁上,只見一排排太陽能電池板沿著山勢整齊排列,在湛藍的天空映襯下蔚為壯觀。大同市從“煤都”向“新能源之都”的轉變,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全面發展清潔能源碩果累累的縮影。
一組組數據直觀印證著能源事業的偉大成就:2018年,我國能源生產總量達37.7億噸標準煤,比1949年增長157.8倍;原油產量比1949年增長1574.9倍;天然氣產量比1949年增長22894.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