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0日12:10 來源:河南日報
原標題:河南“風電”變“風景”
本報訊(記者欒姍)河南,一個低風速的內陸地區,緣何連續兩年風電新增并網規模全國第一?8月19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來到華能安陽湯陰風電場尋找“答案”。
“這是一個‘網紅打卡地’,年輕人喜歡在風電場拍婚紗照。”當地陪同的人介紹。
田野里,風機成為風景。69臺120米高隨風而動的全鋼塔筒智能風機,底部采用綠色漸變設計,與周邊樹木和莊稼融為一體,上部噴繪了表現湯陰特色人文故事的圖案,風電場成為當地有名的旅游景點,改變了許多人心中“風電不美觀”的印象。“湯陰風電場的設計不僅解決了風電與環境的融合問題,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秦海巖評價說,這個項目在河南是標桿,放在全國也是標桿。
河南的風電發展不只是湯陰風電場一處“風景”,而是進入裝機量快速增長的“風光”時代。
過去,受風機技術影響,風電多集中于風資源更好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河南“半山地半平原”的地理條件并不具備全域開發風電的可能性。“十三五”期間,隨著風機智能化的提升和高塔技術的應用,我國風電開發重心開始向中東南部地區轉移,各種規模的風電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能源結構中70%依賴煤炭,能源自給率只有40%,且人均能源水平只有全國的76%……面對經濟發展“美顏提質”與能源供給“捉襟見肘”的矛盾,河南如何提高自給率、改變以煤為主的偏重能源結構?發展風電是個突破口。
我省充分利用國家的新能源支持政策,按照“風電與環境”相結合的綠色能源理念,積極謀劃華能安陽湯陰風電場、華潤內黃40萬千瓦平原低風速風電場等一批重大風電項目,并迅速推動項目運營,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新增并網規模全國第一。
刮進來的是風,送出去的是電,留下的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省發展改革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預計我省通過發展風電減少煤炭消費折合600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植樹造林300萬畝。同時,1臺風機的年純利潤接近150萬元,有效幫助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今年以來,風電裝機容量迅猛增長,上半年全省風電裝機容量達824萬千瓦,占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34%。
風電給湯陰縣帶來的變化,也折射出河南經濟正育新機開新局,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近年來,國內風機企業紛紛來豫設廠,目前已建成許昌許繼、安陽金風、信陽明陽、濮陽GE四個風機生產基地,帶動洛陽雙瑞、洛軸軸承等風電零部件企業發展,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間接帶動就業8000人以上,創造年產值超過30億元。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高義說:“河南風電不僅在全國樹立了新標桿,還以風電的內需市場換風機的先進產業,形成經濟新增量。”
12月1日,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港灣)承建的斯里蘭卡科倫坡港賈亞碼頭擴建項目正式開工,預計工期20個月。從電子商務到生物制藥,從工程建設到裝備制造,“十三五”期間,一大批優秀的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品牌越來越響亮,海外影響力越來越大。
10月21日,在波黑泛歐5C走廊高速公路波契泰利隧道,中國施工方與波黑政府及業主方在隧道貫通后合影留念。新華社發(葛洲壩集團供圖) 這是10月21日拍攝的中國建筑集團承建的波黑泛歐5C走廊高速公路波契泰利隧道貫通瞬間。
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1—10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8%,第三產業用電增速由負轉正;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3064小時,其中水電、核電和風電設備利用小時同比增加,火電利用小時同比降低。其中,水電712億元,同比增長10.9%;火電377億元,同比下降25.4%;核電259億元,同比下降0.4%;風電1835億元,同比增長126.7%。
關注國家發展改革委昨天(17日)公布的部分宏觀經濟數據。從用電量看,10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6%,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都保持了較快增長。
11月6日,河南交易團在上海舉辦了河南交易團采購需求發布暨現場簽約會,通過河南采購需求發布推介、成交合同簽約、對接洽談等活動。還有,美國穆拉德集團有意與鄭州經開區企業進行投資合作;皇譽寵物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擬于漯河市就食品產業進行深入對接;
11月5日,第三屆進博會在上海正式開門迎賓,“中原磁極”“河南機會”再次刷新感知。在非遺展示區,河南帶來的汝瓷、絞胎瓷、懷山藥古法炮制技藝,引得客商們駐足關注。“河南元素”亮相進博會 戚藝芳攝 “河南元素”亮相進博會 戚藝芳攝
兩年前,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的歡迎宴會上說:“這不是一般性的展會。△開幕式現場,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智利總統皮涅拉、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發表視頻致辭。
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1—9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5413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第二產業用電增速由負轉正。其中水電666億元,同比增長21%;火電330億元,同比下降27.2%;核電235億元,同比下降2.3%;風電1619億元,同比增長138.4%。
地處連江黃岐半島最末端的苔菉鎮,被譽為“福州第一縷陽光升起的地方”。對接“海上福州”戰略,苔菉鎮正在推進31個攻堅項目,補齊民生短板,爭當海洋經濟排頭兵,助力連江打造海洋產業新城。
10月15日,各國專家在深圳召開的國際海洋經濟合作發展論壇上表示,21世紀是藍色海洋世紀,隨著科技迭代更新,海洋經濟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持續改善,近岸海域利用率增長逐年放緩,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總量逐步減少,沿海城市污水處理率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