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6日13:02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原標題:端午節為什么又叫女兒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到了端午節這天必不可少的就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是最有文化背景的,關于端午節的別名稱和叫法之多,可列為中國節日之首,據統計有二十多個,如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女兒節、午日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每一種叫法都有著一段不同的傳說語故事。下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端午節為什么又被稱之為“女兒節”吧。
女兒節
解惑:端午節為什么又叫女兒節?
關于為什么端午節又叫女兒節,史書中有兩種說法:
1、第一種說法是為紀念杰出女政治家武則天。
相傳唐朝武德六年(公元624年)的端陽節這一天,蜀北重鎮利州(今四川廣元)城外嘉陵江一“江潭”之處,有一官船正蕩槳于此。船上管弦悠揚、歌舞輕曼。忽然,天上烏云密布,江面波翻浪涌。只見一道電光霹靂一閃,從江心猛然騰出一條金龍來。那金龍在天上一陣狂舞后便直撲官船而來,頓時將端坐于船上的利州都督夫人楊氏嚇昏過去。當這位花容月貌的都督夫人醒來后,風已停浪也靜,那滿天的烏云也消去無影無蹤,只有明媚的陽光正溫暖地灑在清清的江面上。
槳櫓款款,風和日麗,一切是那樣的寧靜而又安詳,好像剛才什么也沒發生一樣。都督夫人回去不久便有了身孕,后來生下了一個女嬰,再后來這個女嬰長大成人在歷經了一段艱辛后就成了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唯一的女皇帝,她就是中國封建社會杰出的女政治家、代唐而主天下的大周朝“金輪圣神皇帝”武則天。
唐時的利州為紀念在此誕生的這位杰出的女性,當地民眾便在楊氏感龍交而孕生了武媚娘的“利州江潭”邊上的烏龍山上修建了一座祭廟“皇澤寺”,那碧波蕩漾的江潭也被稱為“金輪感孕所”。每年在武則天生日這天都將舉行盛大的慶祝紀念活動,全城婦女將身著艷麗的服裝傾城而出匯集嘉陵江兩岸。她們移舟江潭,載歌載舞,翼求金龍再現、再感龍孕、再多生出幾位為天下婦女揚眉吐氣的女豪杰來。這一習俗沿襲于今,這便是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廣元女兒節”。
2、第二種說法是出嫁女歸寧的節日。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在中國,春節是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拜年是主要重要的活動,拜年最晚能到農歷二月二,但拜年是男人們的事,女人是不出門的,等到拜年罷,女人們走動又沒有了氣氛,加上農忙已開始,最沒有走動的時間了,怎么辦呢?于是古人就選中了端午節。女人選擇端午節回門有很多好處,但有一點是古人最看重的,那就是雙五在八卦中為“比和”之象,大吉,利出行。因此,出嫁的女人紛紛回娘家省親,女兒節由此得名。
其實,端午節叫女兒節還有一種解釋,很多人不知道。古人認為,惟初太極,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太極生兩儀,這兩儀就是陰陽。陰和陽是相對的,如男和女相對一樣,因此古人在許多問題的設計上都是二極思維,在節日設計上也是這樣,所以一年有男人的節日,也有女人的節日,因此中國出現了三個女兒節,分別是端午節、七夕節和重陽節,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陽數相重,取自陽極為陰,古做女兒節。七夕當在最前,屬小閨女節;重陽其次,屬已嫁女;最后為端午,屬老閨女,也屬于所有已嫁女。
巧合的是,今年出伏當日,正是七月初七,如果時光倒流至唐宋時期,這幾天家家戶戶正忙著迎接七夕節。而七夕習俗中的少女乞巧、兒童穿新裝、賣“磨喝樂”(泥塑兒童像)等,正是古代“七七”理念和生殖崇拜的反映。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巧夕等,是中國民間別稱最多的傳統節日。吃“花瓜”:七夕可是巧婦們大展身手的好機會,把瓜果雕刻成各種奇珍異獸,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端午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豐富多樣的習俗至今仍在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如上所述,端午節是農歷五月五日,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所以它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今年北京龍潭公園舉辦中秋燈會、豐臺在古宛平縣城舉辦廟會均體現了中秋節所含有的慶豐收的節日內涵。文章最后指出,中秋節是中華民族渴望統一、團結心理路程的見證,又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認同、溝通、凝聚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資源。
七夕又稱乞巧節、女兒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女紅是中國古代女子必備的技巧之一,“乞巧”這一民俗也備受重視。據《夢梁錄》記載,七夕前幾天,時人會以“紅熝雞、果食、時新果子”互相饋贈,節日的氣氛在美食中慢慢升溫。
七夕,不是“情人節”,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浪漫代表,牛郎織女的故事纏綿悱惻,感人至深。而七夕也漸漸演變成了“中國情人節”!但事實上,七夕并不是中國傳統上的情人節。七夕主要是一個乞巧許愿的節日,相當于一個大型女子祈福節日。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或因如此,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首次將七夕節寫進頂層設計。
很多人會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不錯,端午節的來源,最普遍的說法就是紀念屈原。綜上所述,端午節的來歷,至少有八種說法:屈原說,夏至說,龍節說,驅邪避惡防病治病說,伍子胥說,介子推說,曹娥說,陳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