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6日10:5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思想意涵與實踐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重要論斷,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素質要求,為新時代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需要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當前,在勞動教育中仍存在著一定的認識誤區和薄弱環節,以及個別學生不會勞動、輕視勞動和缺乏勞動機會等問題,制約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育人實效發揮,影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因此,有必要全面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和多維屬性,探索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實踐要義。
新時代勞動教育是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以塑造勞動觀念、傳遞勞動知識、傳授勞動技能、端正勞動態度和培養勞動習慣等為主要內容,旨在系統提升受教育者的勞動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的德育活動。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也是推動人類進步的根本力量。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物質生活,正是在此意義上,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明確指出,可以根據意識、宗教或隨便別的什么來區別人和動物。一當人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人本身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根據勞動方式的差異,將人的存在形態劃分為“人的依賴關系”“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和“自由個性”三種形式。隨著勞動能力的不斷提升,人類逐漸擺脫異在力量的束縛,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身的全面本質,生成為自由而自覺的存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價值旨歸。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是生產力高度發達與社會成員素質顯著提升的辯證統一。馬克思主義勞動教育觀注重教育與勞動相結合,并將其視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和“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迫切需要提升勞動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新時代勞動教育具有四重屬性。其一,價值屬性。勞動教育不僅具有傳授知識技能的工具性價值,并且具有創造美好生活的終極性價值。勞動教育幫助學生理解勞動是一切財富和幸福的源泉,鼓勵他們用創新性勞動去創造新生活,形成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生動局面。其二,社會屬性。勞動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等多方協作,才能形成育人合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在兒童的心靈中播下熱愛勞動的種子,使他們從小樹立起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各級各類學校應著力建設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教學體系,探索構建涵蓋動手實踐內容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要對學校勞動教育的實施情況開展檢查指導,健全政策,出臺指導意見和大綱。全社會共同參與,整合資源、搭建基地,形成立體化勞動教育實踐體系。其三,歷史屬性。不同時期勞動教育的理念、目標及內容被打上了歷史烙印,并保持著與時代發展同向同行、同頻共振的創新追求。新中國教育史上,我們黨結合實踐需要提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事業的生力軍。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行動指南。其四,審美屬性。勞動教育科學地揭示了美的根源在于勞動的真理性認識,并通過主觀見之于客觀的實踐活動不斷地培養審美觀念、提升審美旨趣、充實審美體驗,體現了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
有鑒于此,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勞動文化。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始終將勤勉勞作視為社稷之基和生活之本,崇尚“天道酬勤”“天亦惟用勤毖我民”“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等理念。推動中華傳統文化中勞動思想的現代轉化,有助于提升勞動教育的精神品格,使其更富人文屬性和歷史底蘊。
推動勞動教育融入學生學習生活全過程。構建大中小幼相互貫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有機銜接的教育機制。勞動教育的開展必須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自身規律,循序漸進地在不同學習階段開設相應課程,激發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內生動力。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與中小學聯合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為服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推動校內外教育融合發展,組織開展家務勞動、志愿服務、就業創業、科技創新等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營造崇尚勞動的社會氛圍。倡導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輿論環境,增強學生對于勞動的情感認同、理性認知和實踐自覺,鼓勵他們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作者:曲波,系東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全社會要崇尚勞動、見賢思齊,加大對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宣傳力度,講好勞模故事、講好勞動故事、講好工匠故事,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要為青少年學生提供更多勞動教育的機會和平臺,支持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等參加志愿服務,開展公益勞動,參與社區治理,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地評線】華龍兩江評:發揮勞動育人價值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我下樓時常常發現,一些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還沒有習慣垃圾分類,會把果皮、廢紙胡亂扔進一個垃圾桶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教育任務,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工作要求。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進行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
勞動模范是勞動群眾的杰出代表,他們身上展現的“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是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弘揚勞模精神,涵養崇尚勞動的社會氛圍,倡導全社會理解勞動的內涵、珍視勞動的價值,從而激發億萬人民埋頭苦干、接力奮斗。
數十年來,勞動教育已不是新鮮名詞,不過,此次發布的《意見》,首次提出,要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王健也表示,《意見》當下能做的,恐怕是先推動所有中小學進行勞動教育的開展,讓所有學生都有完整的勞動教育體驗,而不是急于建立標準。
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就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出臺意見,在強調勞動教育重要意義的基礎上,對開展勞動教育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要求,為下一步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提供了操作指南和工作遵循。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凡事預則立,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出臺政策只是第一步,要將政策轉化為實效,還需上下齊心、多方合力,共同為學校勞動教育“添把火”。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必須強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