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8日08:06 來源:新京報
3月24日,孩子們溜索過江后,分坐上兩輛車,第一次坐車的孩子尤為興奮。
現在是枯水季,牛欄江水勢不大,孩子們表現都比較從容。不過,到雨季水位暴漲,水最大時,溜索距離水面不到3米,激流濺起的浪花能打到人的腳上,大人都發怵。
大石頭組的老人說,溜索歷史有200年左右,以前用竹子做篾索,出現過三四起篾索斷了摔死人的事故。近20多年才開始使用鋼索。
一行人僅是溜索過江,便用時一個多小時。
過半孩子從未乘坐過汽車,上車后很是興奮。行駛在水電路上,許多路段是碎石路面,且坡陡彎急,車子異常顛簸,孩子們驚嚇得緊緊抱在一起。不多時,就有孩子出現暈車、嘔吐反應。
50公里山路,車子走走停停,歷時2個多小時終于抵達海拉鎮紅輝小學。
令家長憂慮的是,正式轉學后,如果沒有鎮政府安排的專車接送,孩子們將像中學生那樣,每周徒步往返40公里上下學。
唯易地搬遷是根治之策
要想徹底解決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海拉鎮黨委書記譚績華認為,唯有易地搬遷是最佳方案。
2017年,隨著精準扶貧的推進,大石頭組作為整體搬遷的自然村,逐步將住戶安置至威寧縣城。
截至目前,大石頭組已從原來的70多戶減少到29戶。這29戶,一部分在等待搖號,預計今年7月進行搬遷;一部分因老人年邁無法走出大山不能搬遷;還有10戶基于各種原因,主動放棄搬遷。
對于不愿搬遷的住戶,鎮干部、村干部只有一遍遍開展動員工作,有的面對面做工作不下20次。
有人提議建橋修路,譚績華回應此舉顯然不現實,一是大石頭組是高危地質災害區,且土地極為貧乏;二是建橋修路成本極高。
有鎮干部表示,在搬遷之前,如果能夠讓花果小學具備全日制寄宿條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即使將來家長依然不愿搬遷,每年往返就是那么幾次,可考慮安排車輛接送。
↓↓↓云南省福貢縣 怒江大峽谷深山處的馬吉鄉馬吉米村里 多少年來 溜索一直是當地人唯一的交通工具
當一輛黃色面包車沿著蜿蜒曲折的柏油路,穿過隧道、越過鋼橋,緩緩地開到村里時,許多人和我一樣,還是不敢相信,這個三面環高山、一面臨深谷的“懸崖村”居然通路通車了。為讓鄉親們如期用上出山通道,政府和施工方決定一邊調集大型機械攻堅克難,一邊修建一條永臨結合的峽谷纜車。
新華社昆明6月29日電 題:溜索、吊橋、托坪大橋:三座橋見證怒江小山村發展變遷 ”和建才感慨道,溜索、吊橋、托坪大橋,這三座橋見證了村里的發展變遷,也將見證托坪村更美好的未來。
在依陸底安置點里的棒球車間,數十名傈僳族村民圍坐桌前,穿針引線,轉眼縫制出一個個白色的棒球。怒江有3萬名貧困群眾當上了生態護林員,戶均年增收1萬元,帶動1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增收脫貧。
高德榮兒時的夢想和所有被高黎貢山擋在峽谷深處的獨龍族孩子一樣:吃得飽、有衣穿,走出大山。獲獎后,回到獨龍江鄉的高德榮,又開始起早貪黑,跑工地、進農家,奔忙在峽谷山水間。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四好農村路”:通向幸福,通向遠方 四川涼山州鹽源縣藤橋鄉麻柳村的通村硬化路和路旁的新居(8月13日無人機拍攝)。
2006年9月6日,一部講述云南西北山區基層法官翻山越嶺給山民們進行巡回法庭的電影,《馬背上的法庭》上映。翻過山,涉過水,溜過索,趟過河,走過小路,路過草原,上過馬背,騎過摩托……歷經風霜雨雪,唯有國徽依舊閃閃發亮。
云貴兩省交界的牛欄江大峽谷谷底,南岸是貴州省威寧縣海拉鎮花果村大石頭組。這里山崖險峻,至今未通公路,與外界的通聯只有兩種途徑:一是徒步從峽谷底部攀爬大巖山到谷頂的環山路;
今天的《新春走基層》“一年燈火盼人歸”,我們要去看看貴州威寧縣的客運站。張吉華(52歲 在浙江義烏務工):我自己,就這樣,這個包包里面,我這么大的年紀也能玩這個智能機了。
今天的《新春走基層》“一年燈火盼人歸”,我們要去看看貴州威寧縣的客運站。這對夫妻的老家在威寧縣海拉鎮花果村的大石頭組,夫妻倆在昆明打工已經有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