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16:00 來源:映象網
毛主席視察燕莊紀念亭
映象網訊 (記者 陳偉然)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年的重要節點。四十年來,河南在改革開放東風的惠澤下,發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的變化,取得了有目共睹、河潤澤及的成就。為此,映象網于11月6日起重磅推出《燕莊蝶變40年》系列報道,以鄭州燕莊村為切口,從村民衣食住行變化入手,管窺河南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正是無數個燕莊的蝶變騰飛,才造就了今日鄭州的繁華,點亮了今日河南的出彩。
映象網關于改革開放40年的系列報道《燕莊蝶變40年》一經刊發,便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獲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新聞閱評》專刊評閱。
金水東路寬闊的街道,曾經的燕莊是鄭州的東大門
諸多改革開放40年系列報道中的精品力作
改革開放40年,河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位于鄭州金三環邊上的燕莊村,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從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城郊小村莊,到毛主席視察,再到成為“臟亂差”的城中村,最后一躍成為鄭州中心城區及商貿中心的“中原第一村”,燕莊的變遷歷史,濃縮了鄭州、乃至河南改革開放40年日新月異的大變化。
得益于改革開放40年的政策紅利,依靠河南人骨子里的勤勞、堅韌的拼勁兒和干勁兒,再加上“永走時代前列”的燕莊精神的指引和支撐,燕莊的今非昔比,正是改革開放40年來整個鄭州,乃至全河南的縮影與典范。
映象網《燕莊蝶變40年》系列報道,以燕莊的變遷為切入點,著重截取1978-2018四十年的時間刻度,從城市建設、交通改善、居民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為鄭州改革開放四十年,乃至河南改革開放四十年,鉤沉作注,為一億河南人,提供了一個直觀了解河南改革開放四十年偉大成就的窗口。
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新聞閱評》評價該系列報道稱:映象網《燕莊蝶變40年》系列宣傳上連天線、下接地氣,從大處著眼、從細節入手,邏輯清晰、采訪扎實,內容豐富,手法多樣,張弛有度,有條不紊。以燕莊的變遷為切入點,從城市建設、交通改善、居民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勾勒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從農村到城市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描繪出了鄭州城市發展的歷史圖集。這一系列報道是諸多關于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報道中的精品力作,其創新、獨到、吸睛之處可圈可點。
都市村莊時期的燕莊原貌
小切口、多形式、全方位解讀改革開放細節變遷
映象網《燕莊蝶變40年》系列報道持續時長兩個月,推發文章、海報各16期,同步視頻、圖集、H5各4期,從文章、圖集、視頻、H5多形式、全方位解讀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燕莊的變遷。
11月6日首發文章《我當年割麥放羊的地方成了“曼哈頓”地標王》以“永走時代前列”的“燕莊精神”開篇,描繪了燕莊人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將燕莊從曾經臟、亂、差的“都市村莊”,打造成為集高檔公寓、酒店、寫字樓、商業金融區等多種形態為一體的大型商圈——“曼哈頓”。
11月8日發布的文章《燕莊日頭高新暴雨,鄭州版圖“一日千里”》描繪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燕莊地域的變遷,從而展現出鄭州整個城市的擴張。文章中提到上世紀80年代的鄭州是“一輛自行車逛遍”的年代,燕莊則是這座城市的“盡頭”,再往東走就只剩下一眼望不到邊的農田。隨著城市發展步伐的加快,燕莊已不知不覺間“融”進了城市中央,鄭州在改革開放以來已經發展成了“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國際化大都市。
11月20日發布文章《歷經4次“商戰” 燕莊是創業夢開始的地方》中提到改革開放40年,商貿業在鄭州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貫穿始終的作用,在這期間鄭州經歷了四次“商戰”,而兩次都是發生在燕莊。燕莊獨特的區位優勢,使其在鄭州的商貿版圖里占據了“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重要地位。
11月29日推出的文章《“大辮子”電車成追憶 地鐵BRT青春跑起來》從燕莊周圍“路”的演變來解讀改革開放以來鄭州的發展:從僅有兩條公交線路,到新的公交地鐵交通樞紐橋頭堡,再到家門口的馬拉松,燕莊這片曾經的農田一下在鄭州的版圖上“立”了起來,形成貫穿地上、地下的交通路網。
11月22日發布的圖集《請收下燕莊這張穿越時光的影像請柬……》中一個“老鄭州”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以圖集的形式利用一張張新舊照片為讀者呈現出一個更直觀的燕莊,“對于燕莊最初的記憶還是小時候,幾個小伙伴相約一起,騎著自行車花上近一小時從西郊跑到燕莊。我們抬頭看看天上的飛機,低頭抓幾只田間的四腳蛇,仿佛自己完成了一次長征,到達了城市的最遠端……”,讀來便讓人了解了燕莊的前世今生。
11月18日推出的H5《燕莊蝶變40年-城市建設篇》以動畫的方式總結了燕莊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變化,從城市定位、城市框架、城市管理、鄭東新區四個篇章濃縮了“國際鄭”的蝶變。
如今的鄭東新區CBD
改革開放時代背景下的身邊故事,引起社會各界共鳴
映象網《燕莊蝶變40年》系列報道一經刊發,便在全網引起轟動,一時間點贊、轉發如潮,全網總點擊量破百萬。
報道屢獲好評的背后,是讀者的強烈共鳴,以普通人的小視角切入改革開放的大主題,每一篇報道有人物,講故事,見變化,談感觸,報道中有經歷燕莊變遷的見證者,有土生土長的燕莊人,有在燕莊留下回憶的“鄭漂”……
燕莊黨總支書記宋長潤說,映象網此系列報道,完整、生動地還原了改革開放后燕莊村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不僅提高了燕莊的知名度,更讓“永走時代前列”的燕莊精神發揚流傳,“《燕莊蝶變40年》是燕莊變遷的記錄者,是鄭州城市發展的記錄者,更是改革開放新時代的記錄者。”
“沒想到自己也變成了故事的主人公。”燕莊村民司鵬說,映象網的報道反映了燕莊人們的真實生活變化,寫出了燕莊人的心聲,讓他由衷地自豪自己是一名燕莊人、鄭州人、河南人,“過去說起都市村莊,大家都會有非議,覺得我們是‘拆二代’,現在有了這些報道,能讓大家知道燕莊人多么勤勞和樸實!”
曾在燕莊生活過的“鄭漂”高翔說,如今他雖然早已在鄭州安家落戶,但是曾經在燕莊城中村生活的經歷卻永遠不會忘記,“燕莊承載了我們無數鄭漂的奮斗故事,它是我人生中的起點,很高興映象網能把這段珍貴的回憶記錄下來。”
“老鄭州”劉雙林說,看過《燕莊蝶變40年》系列報道后,他感觸頗多,生活在鄭州這么多年,每天見慣了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卻從沒想到過這背后的深刻含義,“第一次看完報道后我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我才發現這幾十年來,自己的生活和周遭環境發生了這么多變化,原來自己也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
在鄭州一高校就讀的大學生鄭新竹說,她從福建考到鄭州來上學,在來之前對鄭州、對河南有很多誤解,“在許多外省人的印象中,河南是一個經濟發展滯后的省份,省會鄭州應該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在她親身來到河南、在鄭州生活之后,她才發現原來鄭州這么美、這么國際化,“看了映象網的系列報道,讓我了解了鄭州的發展歷史,我已經把這些報道轉發在朋友圈里,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鄭州,了解河南。”
旅居海外的鄭州人李楊懌,也在微信朋友圈里連續轉發了《燕莊蝶變40年》系列報道,他告訴記者,雖然不能常回家鄉,但他很開心鄭州能有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看《燕莊蝶變40年》之前,我從來沒有如此自豪過自己是一個河南人,關于家鄉的這一組系列報道是我微信朋友圈最值得炫耀的內容。”
湖北客商劉揚經常來鄭州出差,在看《燕莊蝶變40年》系列報道之前,“我從來不知道我住的酒店原來是一片水稻田。”劉揚說,鄭州的發展日新月異,要不是有這些老照片,真的很難想象出如此繁華的曼哈頓原來是一座小村莊,“關于燕莊的這些報道就像一本有趣的歷史書,看完上集還想看下集,讓我特別想去了解更多關于鄭州的歷史,也讓我對燕莊、對鄭州、對河南產生了新的認識。”
燕莊的變遷歷程,濃縮了鄭州城市變遷的珍貴記憶。燕莊的前世今生,承載著鄭州城市變遷的典型故事。
改革開放40年里,出行工具、出行方式的改變,讓燕莊人走出一畝三分田,走向詩和遠方。
從凸面的黑白電視,到72寸曲面平板;從設備簡陋的露天電影,到裝修豪華的IMAX巨幕影院;從在書本上了解名山大川,到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世界的長度……對于燕莊人來說,生后品質的改變讓他們更加自信,電影、旅游等休閑方式已經成為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富起來的燕莊,居住環境優美,道路寬敞整潔。全新的生活方式,讓燕莊人,更懂得追求生活品質,更懂得如何創造美好生活。
40年后居者有其屋,隨著鄭州200多個城中村的改造升級,越來越多的村民成為市民,他們將以全新的職業和崗位重新融入這座日益崛起的國際化商都,而“城中村”也將作為一個歷史名詞在鄭州消失。
一帶一路、鄭歐班列、航空港、機場T2航站樓……對于燕莊人來說,這些熟悉的詞匯承載著濃濃的鄉愁。作為鄭州的門戶,機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城市乃至整個地區的發展水平,燕莊機場是新鄭國際機場的前身,也是屬于燕莊人集體的回憶。
交通工具的變化記錄了一個時代的巨變,其背后就是改革開放40年來河南交通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公交與地鐵組成立體交通網,讓燕莊的交通優勢凸顯,吸引了眾多國際一線品牌。
2006年初,鄭州市委、市政府為拓寬金水路,打通未來大道,決定對燕莊自然村這個城中村進行整體拆遷改造。其成功拆遷,也成了一個典范,被譽為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燕莊模式”。
如今的燕莊有著寬闊的馬路,四通八達的立交,地下飛馳的地鐵,頭頂高聳入云的大廈,還有成為鄭州掌上明珠的鄭東新區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