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09:16 來源:映象網
編者按:
鄭州,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
從籍籍無名的鄭縣,到如今一躍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鄭州,關于鄭州的記憶,有無數切口可以作為注腳。
但始終無法繞過的,是曾經的燕莊。
從毛主席視察的麥浪起伏的燕莊村,到如今高樓林立的商業地標“曼哈頓”;
從曾經停飛噴灑農藥飛機的鄭州東郊燕莊機場,到如今成為“國際鄭”靚麗名片的鄭州CBD中央商務區……
燕莊的變遷歷程,濃縮了鄭州城市變遷的珍貴記憶。
燕莊的前世今生,承載著鄭州城市變遷的典型故事。
2018年,是慶祝改革開放40年的重磅節點。40年來,鄭州發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的變化。映象網以燕莊的變遷為切入點,著重截取1978-2018四十年的時間刻度,從城市建設、交通改善、居民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為鄭州改革開放四十年,乃至河南改革開放四十年,鉤沉作注,力圖為一億河南人,提供一個直觀展現鄭州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偉大成就的窗口。
核心提示:
十幾年前的燕莊,是鱗次櫛比的“牽手樓”,以城中村出租房聞名鄭州;而今天的燕莊,已經成為一個充滿歷史感的鄭州地標,一座現代化商圈在這里崛起。
從邊郊村落到城中村,再到繁華商圈和現代化社區,燕莊,承載著數不清“鄭漂”一族的青春與奮斗,光榮與夢想。
映象網記者 阮海峰
今年70歲的孫遂成坦言,從來沒想到能住進這么漂亮的樓房
泥濘的土路早已被寬闊平坦的快速路所取代
“對于燕莊的想象,外面的人和一直在這里生活的村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是完全不同的。”
11月15日下午,當映象網記者和司海濤來到未來路金水路曼哈頓商業廣場時他回憶,“這里原來沒有未來路也沒有東明路,這一大片兒,包括這個路口都是燕莊的地兒,在我印象里南邊還有個通往火車站的鐵軌穿腸而過,兩邊還有菜市場,買東西可方便了。”司海濤說,那時感覺自己住在“城市邊上”,因為西邊挨著的就是當時的行政區。
今年40出頭的司海濤說,這個看似平常普通的商業街,背后藏著村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概是上世紀80年代末吧,那時候燕莊這幾個村子好像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路”,談起兒時燕莊的交通情況,司海濤逐漸打開了話匣子,談起自己的童年經歷。
“我記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大概在我10來歲的時候,當時跟著幾個叔伯兄弟從司家莊到沈莊拉東西,回來路過沈莊北街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土路變成了泥巴路,手推車陷在泥里出不來了,我們弟兄幾個可算是被淋‘得勁’了,等回到家全都感冒了,當時我們幾個小孩還說呢,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不要在走泥巴路”。
談起兒時村莊的道路,狹窄,泥濘的土路便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昔日泥路遍布的燕莊,已經無處可尋。每當司海濤來到位于曼哈頓的辦公室,打開窗,看到的不再是田地,而是全鄭州最忙碌的十字路口之一:金水路未來路。
2006年初,鄭州市委、市政府為拓寬金水路,打通未來大道,決定對燕莊自然村這個城中村進行整體拆遷改造。其成功拆遷,也成了一個典范,被譽為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燕莊模式”。
燕莊,曾經的鄭州東大門
燕莊村民喜提“金東板塊”:積金積玉,不如教子讀書
今天的燕莊原址上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牽手樓”、“接吻樓”這些城中村的標志難覓蹤跡。燕莊村不但完全融入了鄭州城區,華麗轉身成為了曼哈頓,而且由于其連接新老城區、優越的“橋頭堡”位置,被形象地譽為“金東板塊”。
而在1960年,當毛主席來此視察時,燕莊已是“離省城近在咫尺”的小村子。
今年70歲的孫遂成老人回憶,那時候燕莊村的區位條件就相當的好,“從省委往東走沒多遠就能到燕莊,公路兩邊就是麥田”。
孫遂成所說的穿行在燕莊土地上的公路,就是當時貫穿河南省的東西大通道——洛陽至鄭州至開封的高等級公路,在鄭州與金水路貫通。便利的交通、優越的區位,不僅給毛主席視察提供便利條件,更給燕莊村日后的發展埋下伏筆。
現在,以燕莊為圓心,以金水路為軸線分為南北兩個區域,金水路北側為金融、辦公區,金水路南側為高檔住宅、商業配套區。目前,南側有鄭州市最大的商業名店街和最大規模的半室內商業步行街,大型商超等紛紛在此投資興業,一片繁華景象。
從邊郊村落到城中村,再到繁華商業中心和整齊漂亮的小區,燕莊的變化讓孫遂成看在眼里,樂在心中。
“以前住的地方根本不存在采光這一說,再看現在,我住的地方采光好,還通透,小區樓下還有老人的活動場所,娛樂設施啥都有,這都是咱的黨領導的好啊”。
“積金積玉,不如教子讀書”,孫遂成在談到后代教育上這樣說,改革開放以來,燕莊的變化不僅是村莊的大變樣,更有村民思想上的不斷轉變,從之前的打牌消遣到現在重視教育、注重養生、老有所學。
在記者與孫遂成的交談中得知,做了一輩子村委會調解員的他今年11月1號就正式退休了。當被問到退休后有什么打算時,孫遂成卻表示,退休了反倒覺得心里空落落的,雖然自己歲數大了,但心里還是抱有對工作的熱忱,還是希望能夠發揮余熱,服務大家。
經過多次擴建后寬闊的金水路
鄭州國際馬拉松,燕莊人家門口的頂級賽事
今年29歲的宋亞川是燕莊村民委員會的一名會計,在談起燕莊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化時,他打趣的說到,燕莊以前的苦全讓爺父輩的人吃了;燕莊如今的甜都讓80后的人趕上了。
出生于1989年的宋亞川最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正是燕莊改革開放后發展最快的時期。
“在我記事的時候,整個村子望過去都是大片的稻田,再到上小學的時候,村子里開始出現的水泥路,等到上初中,那會就已經是騎著自行車去上學了”。宋亞川坦言,進入2000年以后燕莊的發展日新月異,一年一變化,幾年一變樣。
2008年,宋亞川畢業后開始到外省工作,每年回鄭州的次數也就一兩回。“開始工作后,我先后去了湖南,寧夏,每次回鄭州,都感覺鄭州的變化特別大,路寬了,樓高了,車多了,而且在外面待的時間越長,越是覺得燕莊有家的歸屬感”。
在宋亞川的記憶里,他親歷著燕莊從傳統村變成城中村,又從村子到小區的蛻變。“我記得可清楚,那么大一個村,一個‘五一’長假回來,都沒了。”宋亞川說的是2006年的“五一”,這一年,也是鄭州市城中村改造全面推進標志性的一年。
2013年,常年在外打拼的宋亞川選擇回到鄭州回到燕莊安家立業,同年也和家人一起搬進了新建好的小區。
“當時搬進新家的時候,有一種說不出開心,感覺一切都特別不真實,從村莊到小區,是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但是改革開放后城市的迅速發展讓我們80后成了最幸運的人”。
從當初臟亂差的城中村,到現在燈火輝煌的曼哈頓,從外出堵車一個紅綠燈要等上半個小時,到現在陪愛人回娘家走下穿隧道只要五分鐘,燕莊的巨變讓宋亞川感嘆趕上了好時代。
前段時間在鄭州舉辦的國際馬拉松賽事,宋亞川成為了最積極的一位參與者。
“當知道這次鄭州國際馬拉松賽的路線,會沿著金水路跑過燕莊,就在第一時間拉著發小一起報名了。”
宋亞川告訴映象網記者,印象里馬拉松這種賽事,都是發展特別好、特別繁華的城市才能舉辦的,現在鄭州不僅有馬拉松了,還能在燕莊家門口,這在以前不敢想象,真的非常驕傲。
宋亞川說,希望通過馬拉松,不僅讓大家看到鄭州嶄新的面貌,也可以讓全世界看到燕莊這幾十年的巨大變化。
燕莊語錄
20+
沈莊村民宋亞川:2000年以后燕莊的發展日新月異,一年一變化,幾年一變樣。
40+
司家莊村民司海濤:看似平常普通的曼哈頓商業街,背后藏著燕莊村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
60+
燕莊村民孫遂成:憶往昔酸甜苦辣,看今朝心滿意足。
大事記
1994年,鄭州的東邊界第一次超過未來路,發展到中州大道(老107國道),這一塊區域,也是自1984年至1994年的十年中,鄭州唯一明顯擴張的區域。
2003年9月,鄭州市政府印發《鄭州市城中村改造規定(試行)》,這意味著鄭州市城中村改造正式啟動。
2006年3月25日,燕莊村改造拆遷,將鄭州帶入大規模城中村拆遷改造階段。
2018年11月03日,首屆鄭州國際馬拉松賽鳴槍開跑,起點將設在中原西路的綠城廣場,終點設在鄭東新區的會展中心,比賽路線將跨越中原、二七、管城、金水和鄭東新區5個鄭州城市核心文化片區。
公交與地鐵組成立體交通網,讓燕莊的交通優勢凸顯,吸引了眾多國際一線品牌。
如今的燕莊有著寬闊的馬路,四通八達的立交,地下飛馳的地鐵,頭頂高聳入云的大廈,還有成為鄭州掌上明珠的鄭東新區CBD……
鄭州被稱作“商城”,不僅是因為商朝曾在此建都,更是因為商貿業貫穿著了鄭州城市發展的歷史進程。鄭州曾有4次商業大變革,其中有兩次,發生在燕莊。過去,鄭州的地標建筑是63米的二七紀念塔。如今,鄭州的地標不斷被“刷高”,388米的中原福塔,280米的“大玉米”,還有數不勝數的那些高樓大廈……
在“坐飛機還要開證明”的年代,燕莊機場是鄭州人對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開端;如今在機場原址上建立起的鄭東新區,依舊承載著鄭州人對未來的憧憬。從“老機場”變成“鄭中心”,鄭州也從過去的“大鄭縣”,變成了今天在許多外地人眼中,可以與“北上廣”媲美的“國際鄭”。
“原來走金水路回燕莊,下雨天不用打傘,大熱天不用戴帽,因為路兩邊參天的法桐樹既能擋雨,又能遮陽。”鄭州市燕莊村60后村民吳德民說。
從市區盡頭到城市心臟,“身份”的轉變,讓燕莊見證了鄭州版圖的擴張。
燕莊的變遷歷程,濃縮了鄭州城市變遷的珍貴記憶。燕莊的前世今生,承載著鄭州城市變遷的典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