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8日18:51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9月7日電題:河南:“巧媳婦”巧手撐起脫貧“半邊天”
新華社記者何娟、孫清清
在河南省尉氏縣水坡鎮李崗村的扶貧車間里,20多臺縫紉機“噠噠噠”的聲音此起彼伏,31歲的車間主管鐘艷紅在工位間來回穿梭,指導縫紉技術、處理機器故障。鐘艷紅說,車間主要加工褲子,工藝簡單,留守婦女能很快上手。
2011年,鐘艷紅從鄰村嫁到李崗村,沒想到因為公公生病,日子越過越差,成了貧困戶。為了減輕家里負擔,鐘艷紅只好拋下孩子外出務工。
2017年,當地建起一座6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沒過多久,鐘艷紅打工所在的紡織企業入駐該扶貧車間,開設分廠,成為河南省“巧媳婦”工程的一個項目點。
“巧媳婦”工程是通過引導女能人創業辦項目,以各類巾幗示范基地、專業合作社等為平臺,幫助農村貧困婦女、留守婦女,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脫貧。
鐘艷紅選擇回村工作,因為有經驗和技術,她被任命為車間主管。“扶貧車間開到家門口,能賺錢又顧家。”鐘艷紅現在每月掙6000多元,她68歲的婆婆農閑時來車間干零活,一個月也能掙1000多元。
目前李崗村和附近村子有40多名婦女在這個扶貧車間務工,其中有19名貧困戶,每月工資平均有3000元左右。
尉氏縣大橋鄉周莊村扶貧車間也是一個“巧媳婦”就業基地,200多名員工中絕大多數是村里的留守婦女,帶動20多名貧困戶就業。
57歲的脫貧戶崔玉蓮4年前到扶貧車間打工。她說:“家里孩子多,沒法外出務工,多虧了村里的扶貧車間,家里種著幾畝地,也能打工賺錢。”去年,崔玉蓮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讓她更開心的是最小的孩子今年上了大學。
目前,尉氏縣共建成“巧媳婦”創業就業示范基地58個,成為河南省實施“巧媳婦”工程的一個縮影。
通過幫助“巧媳婦”找企業、幫助企業找“巧媳婦”,如今,河南省已促建“巧媳婦”基地和項目點3.6萬多個,涵蓋了服裝服飾、手工制品、特色種植養殖、鄉村旅游、電商等眾多領域,幫助100余萬名農村婦女實現了居家靈活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婦女12萬余人。
記者從河南省婦聯了解到,到2021年,河南全省每年還將組織動員10萬名農村婦女參加“巧媳婦”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培育發展“巧媳婦”工程示范基地1000個(省級100個),宣傳、樹立“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綜合示范村”100個(省級50個),“鄉村出彩巧媳婦”1萬名(省級100名),并給予相關基地、鄉村資金支持。(完)
為了幫助姐妹們脫貧,她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帶領團隊往鄉下鉆,晚上12點多才回到縣城。不能辜負縣里的好政策,尹翠梅暗自拼著一股帶領姐妹們脫貧的勁兒,沒日沒夜地下基層、定廠房、招工人、做培訓……
孫紅利的養蜂基地在尉氏縣十八里鎮會莊村,這里也是河南省“巧媳婦工程示范基地”,十里花海,蜂飛蝶舞。2008年年初,尉氏縣的第一個蜂農合作組織“尉氏縣蜂友養蜂專業合作社”掛牌成立,蜂農們推舉孫紅利為理事長。
為進一步推動濮陽市華龍區“巧媳婦”工程,助力脫貧攻堅,引領帶動農村婦女創業發展、增收致富,近日,濮陽市華龍區婦聯2020年首期“巧媳婦”職業技能培訓班在濮陽市豐華職業培訓學校開班。
紡織作為民生產業在吸納就業方面具有傳統優勢。26日的直播活動是晚上7時開始的,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條由直播間組成的長廊燈火通明,只要一部手機、一個支架,就進入了直播帶貨的行列。
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是中國就業的重點領域,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就表示,目前在中西部地區開展的“巧媳婦工程” 已經成為紡織產業扶貧的新模式。 西平縣是全國紡織產業扶貧的試點園區,近年來,河南省積極推進“巧媳婦工程”,整合600萬留守農村的巧媳婦,開創了服裝產業精準扶貧的新模式。
確山縣提琴產業園共有15棟三層的廠房,昊韻樂器有限公司占用了5棟:這個公司是產業園內規模最大的手工提琴制造企業。宋新平、王光巖們經手制作的每一把大小提琴上,除了有她們這些巧媳婦的指紋外,還涂有相關工序的個人工號。
“疫情發生以來,俺實行‘基地農戶電商’的模式,使企業發展轉危為機,穩住了村里上百名農家婦女的飯碗。“疫情發生后,全市各級婦聯組織引導廣大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著力抓好企業復工復產,推動企業復產穩崗,實現脫貧增收。
截至目前,我市建設愛心美德公益超市205個(含村級115個),實現了有脫貧攻堅任務的鄉鎮全覆蓋,發放積分共計920多萬元。引導企業積極對接愛心美德公益超市需求,采取直接捐贈、設立扶貧公益基金等形式,開展愛心捐助、捐資助學、圓夢“微心愿”等公益活動。
蘭考縣決定由專人定期對人居環境改造戶進行檢查,保持好的獎勵10積分,用于愛心公益超市兌換物品。“扶勤不扶懶,貧困群眾家里衛生保持好、有品學兼優的學生、踏實肯干勤勞致富的“巧媳婦”等,都能獲得積分獎勵。
去年至今,老楊會客廳多次赴商水縣考察,并總結、梳理、推廣以巧媳婦工程為主體的高質量脫貧的商水模式。記者了解到,商水縣巧媳婦工程拓寬至服裝服飾、針織紡織、無紡布制品、漁網編織等20多個領域,形成了一套產業扶貧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