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5日17:05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本報記者宋朝張舒娜
絕對想不到。
在一個沒有作曲家、沒有演奏家,說起音樂不過是KTV和廣場舞的確山縣,藏著一個高大上的產業——手工小提琴制造。
稱她是產業名副其實。全世界80%的手工提琴都產自確山,全縣有手工提琴工廠以及作坊102家,有全國唯一的提琴產業園,有眾多的巧媳婦手工提琴師和提琴制作工匠。
確山縣提琴產業園共有15棟三層的廠房,昊韻樂器有限公司占用了5棟:這個公司是產業園內規模最大的手工提琴制造企業。
昊韻公司的總經理叫郭新社,1974年出生,“湖北媳婦確山妞”,盡管嫁到了湖北,家庭重心在廣東、工作重心在確山;她是河南省婦聯命名的“出彩巧媳婦”,還是確山縣婦聯的兼職副主席。
“我不會拉琴、也不會做琴,全公司200名員工沒有一個會拉琴的!但從2015年至今,我們有10萬把大小手工提琴走出國門,3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人用‘確山造’演奏華麗的樂章!”夏至前后,確山縣有幾天難得的清涼,郭新社說。手工作坊式生產轉變為專業化制造
不緊不慢、不急不躁,從走路到做人,郭新社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并且是一段舒緩的曲子。
“2015年前,我一直在廣東工作,已經做到了企業的高管,朋友邀請我回鄉投身手工提琴制造,本質上就是想讓手工提琴行業從手工作坊向標準制造業轉變。”郭新社說。
提琴本就是西洋樂器,對于這等舶來之物,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落腳尚可理解,對于根本沒有半點基礎的僅僅50多萬人口的小縣確山來說,匪夷所思。
“根本沒見過真提琴,如果有點印象的話那就是在電視里看見過!”陳明忠,51歲,確山縣竹溝鎮人,昊韻提琴的廠長。
確山縣竹溝鎮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都在這里戰斗過。
“大致是1985年前后吧,竹溝有一批人到北京打工,也許是天意吧,反正不少人到了提琴廠當學徒!”陳明忠說,學到手藝后,這批人開始在北京租間房、租一處院子單干,叔叔喊侄子、姐夫帶內弟、左鄰領右舍,在北京做手工提琴的確山人越來越多了。
當時在北京的手工提琴業,多是手工作坊,即便算是個企業也是家族式的。
“2013年前后,確山要把這個產業引回本土,給我很多優惠政策;我們董事長李建明也想通過這次搬遷升級自己的企業,就把我這個懂點現代企業管理的從廣東叫回來了,當然我也很愿意回來為家鄉建設出把力!”郭新社說。
從作坊到工廠,從在家里抽空干點到在工廠里上班做琴,從學徒到入職,從手工提琴制造全工序的萬能人到全鏈條一個環節上的精細客,從家庭口袋賬到計件付酬,學歷并不高的確山人在長時間實踐和磨礪中逐漸成長為行業工匠。
郭新社之“巧”,就是她設計完成了這個產業的完美轉身。
13個脫貧戶員工已成為行業工匠
在昊韻公司,無論是作為河南省“出彩巧媳婦”的郭新社還是“河南省巧媳婦示范基地”,企業在當地對脫貧攻堅的推動力顯而易見。
昊韻公司辦公室主任王杰說,從2015年開始,公司吸納了提琴產業園周邊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13人到公司就業,這些本來沒有多少致富能力的家庭婦女,靠她們的勤懇、聰明從學徒成為工匠,成了家庭脫貧致富的頂梁柱。
“我到昊韻,真是交上好運了!”確山縣竹溝鎮小里河村46歲的宋新平說。
宋新平一家四口人,婆婆82歲,身體不好,丈夫誤傷了村民服刑期滿剛釋放,自己身體也不好,女兒今年才大學畢業:“這樣一個家庭靠我一個人苦撐著,太難了!”
2016年年初,宋新平家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當年11月份,縣婦聯牽線我到郭經理這里面試,很意外我被留下了!”
“當時我看她年齡偏大又那么瘦小,確實有點擔心;后來想到她身后的這個困難家庭和咱企業應負的社會責任,認為還是應該把她打造成一個‘巧媳婦’,留下她天經地義!”郭新社說。
三個月學徒期過后,宋新平的頭發白了更多,但一個農家婦女的心靈手巧也被徹底激發,上崗了,掙錢了!
“前三個月,廠里每月發1800塊錢生活費,第四個月開始計件,我開了3100塊錢,以后就多了,一個月5000多塊錢正常,最多我一個月開過6300塊錢!”工資收入,宋新平記得很清楚。
宋新平所在的提琴制作工序被稱為“裝配”,通俗地說就是組裝小提琴,包括裝腮托、立音柱、修琴碼、鉸軸子、做琴脖、上弦,這六項工作統稱為一道工序,做完這道工序大約要30分鐘,這道工序的薪酬是每把15元。
“現在我一天至少能做15把,15把是225元;活兒多了加個班,最多能做20把!”宋新平說,去年她身體不好,回家吃了倆月中藥,少掙一萬多元。
昊韻公司共有200名員工,男女對半;男工主要做大提琴,女工一般做小提琴在更精細的工序上;收入差別也有,最多的月工資上萬元,新來的工人不熟練也能拿到4000塊錢。
“節假日有,家里有事可以請假,公司每年給工人開出去工資連續幾年都超過了1000萬元!”郭新社說。
算算賬,一個五口之家,能有一個宋新平這樣的工匠,脫貧綽綽有余了。
宋新平家2017年退出了貧困戶。
“不缺錢”的王光巖依舊天天來上班
“知道汝南不?知道小提琴曲《梁祝》不?里面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都是俺汝南縣的!”32歲的王光巖一臉孩子氣,咋看都不像是生了兩個孩子的小媳婦。
“我是從汝南嫁到確山縣朗陵街道辦事處趙莊村的,俺家離提琴產業園最近了,從俺家到廠里100步!”王光巖說,當初昊韻廠有個大姐在她家租房住,聽她說做小提琴,感覺既高雅又新鮮,正好2019年8月份廠里招人,她就跑著過來面試了。
其實王光巖家并不缺錢,公公干建筑,老公開自家的挖掘機,婆婆照顧倆孩子,平常她沒有多少事就是“耍”,況且她家的房子墻上已經畫了紅圈,紅圈里面寫上了“拆”字:“但我進廠以后,越干越有感覺,激情在線,上癮了!”
王光巖所在的手工提琴制造工序是把琴箱的面板、背板、側板依托模具精準地組裝在一起,算是一名合琴工吧!作為中高檔樂器,提琴的組裝精度是重要要求指標,這就要求車間工人要成為工匠必須心靈手巧、眼疾手快。
“我現在才進廠10個月,三個月學徒期滿正式上崗了,譬如今天吧,我合了10把琴,每把17元,可掙不少錢了!”王光巖說,看到經她手做的提琴她有滿滿的自豪感,就跟攀上了知識的高枝一樣,尤其看到產品包裝箱上貼的出口到USA(美國)、AUS(澳大利亞)標簽的時候,總覺得他們確山這個小地方的小媳婦很有些大能耐!
郭新社慢悠悠地說,原來她以為這些小閨女、小媳婦剛進廠的熱乎勁、新鮮勁一過,都不一定穩定留下來,事實上從2015年至今,職工越來越多,除了極個別特殊情況外,幾乎沒有什么流動,坐下來就不走了。
“我有想法!”王光巖說,她仔細觀察了,她的大兒子好像沒有音樂天賦,三歲的小女兒卻格外喜歡音樂,她已經準備給女兒買一把自己廠里生產的小提琴,找個老師教女兒拉琴了。
拉琴的老師目前在確山縣還是較少的。
“我們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即便現在有大批客戶來廠里參觀,我們還要從縣文化館請了拉琴的來助興。”郭新社說,他們已經開始在當地布局、支持、推進“提琴進校園”活動了,相信不會很久,確山縣到處都會響起悠揚的琴聲!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聽聽音樂、喝點美酒,也應該是鄉村景色。
郭新社最大的愿望是提琴內銷活起來
關于小提琴有很多冷知識。
作為一種西洋樂器,提琴是管弦樂隊和交響樂隊中重要的樂器之一,傳入中國大致也就100年;對于中國來說,這等年輕的東西熟練駕馭就不錯了,偏偏又成了主要制造地,這就更讓人腦洞大開了。
“面板、背板、指板、琴碼、琴弓等等所有的制琴材料中,有來自歐洲的、有加拿大的、有俄羅斯的、有巴西的、有喀麥隆的、有緬甸的,包括黏合劑,一把提琴全身上下產自中國的原材料占不到5%!”因為習以為常,郭新社說得風輕云淡。
手工提琴制作對原材料要求極高,做琴箱的木料要用幾十年至少三年到五年的時間自然風干并且不能有任何蟲害;歐洲有個說法:爺爺買原料,孫子做提琴。
“這就要求我們企業必須有足夠的原材料儲存,沒有這些基礎的硬件,就不可能造出中高檔提琴產品。”郭新社說。
昊韻公司生產的提琴有大大小小幾十種,最大的提琴重24斤,最小的提琴重量400多克、不到一斤重,不管是比賽、演出還是教學,全球有琴聲的地方差不多都有確山產提琴的聲音。
提琴出口80%的量在確山縣,而這80%中又有一半的量在昊韻公司。
“2015年,我們公司產品出口量占到總產量的95%,以后逐年下降,2019年的出口量降到了80%。”對于這種下降,郭新社的理解很欣慰,“慢慢地,國內買琴、學琴的人多了,拉琴就成了享受,讓音樂熏陶自己是一種精神幸福!”
世界各地經常會有提琴展會,展會就是一種銷售和獲得訂單的渠道。
“展會上,我們提琴一把賣到五六萬元的正常的,最高的賣到九萬元。像昨天我們發往天津港上貨柜漂洋過海的幾千把提琴,都是去年下半年已經打過預付款的,因為疫情購買方推遲了接貨時間。”郭新社說,確山的手工提琴銷售不是代工,是實實在在的中國制造。
宋新平、王光巖們經手制作的每一把大小提琴上,除了有她們這些巧媳婦的指紋外,還涂有相關工序的個人工號。
“我的工號是7,通過面板上的發音孔有個角度就能看到這個7字,質量都是可以追溯的!重要的是這個7字就代表我出國了、參加比賽、參加演出了,想想在夢中都會笑醒!”王光巖說。
河南省婦聯的數據顯示,全省鄉村有800多萬個巧媳婦,在全面小康、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她們點燃的不再是灶頭而是希望之光,她們操持的不再是鍋臺而是登上了世界經濟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