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2日16:26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尹翠梅在印花生產車間工作中
□本報記者張舒娜通訊員韓彥平文/圖
截至2020年5月,尹翠梅的“巧媳婦”服裝加工廠已經發展到58家,帶動了5100多名農村留守婦女就近就業,幫助1000多名貧困家庭的婦女成功脫貧。
工廠開在家門口
走進平輿縣玉皇廟鄉鄭營村老村委,大門兩側的平房里傳來了“滋滋滋”的機器聲,這是尹翠梅分布在全縣58處巧媳婦服裝加工廠中的一處。
2016年1月,尹翠梅在平輿縣東和店鎮創建第一個“巧媳婦”工程加工廠,鋪展開了一條扶貧路。當年3月,她的錦繡服飾有限公司被評選為河南省“巧媳婦”創業就業工程示范基地。平輿縣婦聯正為留守婦女就業問題發愁,便與她商量能否擴大產業幫扶的規模,助力婦女脫貧。那時的尹翠梅,手里貨款積壓,家里急著用錢,能用的資金也不多,但考慮到這么多姐妹需要幫助,她二話沒說就答應下來了。
為了幫助姐妹們脫貧,她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帶領團隊往鄉下鉆,晚上12點多才回到縣城。
“當時手里只有5000多塊錢,每天我都在想明天給車加油的錢夠不夠。晚上回來請團隊的人一起吃麻辣燙,我自己都舍不得吃。”正在這時,平輿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全縣的“巧媳婦”工程落地生根。
不能辜負縣里的好政策,尹翠梅暗自拼著一股帶領姐妹們脫貧的勁兒,沒日沒夜地下基層、定廠房、招工人、做培訓……
盡力幫助貧困娃
“不管我的廠開到哪兒,我會盡我全力去扶持困難群眾。”尹翠梅說到做到。
在與朋友一次偶然的攀談中,她了解到東和店鎮前樓村有一對孤兒姐妹,生活困難。她便懇求朋友帶她去了解一下情況。到了鄉下,尹翠梅被她們的生活狀況震驚了,當即留給這對姐妹500塊錢。
回到縣城,這對姐妹經常在她腦海中浮現。經過考慮,尹翠梅決定把她們接到縣城來上學。2019年,這對孤兒的奶奶因癌癥去世,她多方奔走給這對姐妹的爺爺求得了一個鄉村保潔員的工作。逢年過節,她把這對姐妹接到自己家一起過,給她們買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尹翠梅的手機“壽命”都很短,沒有一部手機用得超過一年。受資助的孩子們不愿意讓尹翠梅給他們買新手機浪費錢,于是尹翠梅想出來一個好主意:買新款手機后都先用一小段時間再送給他們,這樣孩子們也能接受,手機也還是新的一樣。
截至2020年5月,尹翠梅總共資助14個孤兒,3個上了大學,其中兩個已經畢業。
誠信為本走天下
“無論我做什么生意,我都要以誠信走天下。我寧愿虧自己,也不會虧別人,更不會虧客戶。”尹翠梅說。
誠信是尹翠梅做生意的準則。在工作上,尹翠梅自從1998年下崗以來,先后做過繡花廠熨燙工、酒廠刷瓶工、食品廠糖塊包裝員,也做過個體戶,賣童裝、化妝品、海帶、麻糖……總之一切能嘗試的她都嘗試過。
2010年,她決定辦木材廠,一窮二白的她向朋友借了200多萬元,但當時家人幾乎都不理解她。木材廠風風火火地辦起來了,但第一年幾乎沒有生意上門;第二年伊始,因工人疏忽造成了一場生產事故。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一個女人干木材生意能行嗎?!”但尹翠梅覺得:“女人怎么了?我偏要干出成績讓你們瞧瞧。”
2011年4月份,木材廠的生意開始步入正軌,之前的債務也還了大部分。此時的她已經向別人證明了“女人也可以做出來成績”。
尹翠梅也將以誠待人的性格帶到了家庭生活中。1995年,經朋友介紹,她和現在的丈夫結婚,婚后的第二年生下女兒。結婚后的8年時間里,尹翠梅沒有給自己添過一雙襪子,自己稍攢點錢,就給弟弟、妹妹、婆婆添點新衣服。“寧可苦自己,也不能讓他們受苦。”
2012年年底,尹翠梅的公爹身體不舒服,次年確診為骨髓癌。為了籌錢給公爹治病,她果斷轉讓了木材廠。
投產口罩助抗疫
2020年年初,本計劃擴大生產規模的尹翠梅沒想到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是脫貧帶富工作不能延遲啊。
2月27日晚8點,尹翠梅多方打聽到廣東東莞有口罩機賣,她得知消息后二話不說,帶上兩個員工和健康證明,一行三人開了一夜的車趕到東莞。
為了盡快地把口罩機買到手、運回家,她花了200余萬元購買了一條一拖二口罩機生產線。買到手后她讓員工先行跟車返回平輿縣,自己又馬不停蹄地購買熔噴布、無紡布、耳鼻梁等原料。“我一定要買最好的原料進行生產,哪怕虧本也要生產好口罩。”
口罩終于生產出來了,截至5月份,公司兩個月共生產口罩200余萬個。但與前期投入的成本相比較,公司根本入不敷出。但尹翠梅并不在乎,她說:“只要我們的工人和孩子們能戴上安全放心的口罩,這錢就花得值!”
為抗擊疫情,尹翠梅緊急改造生產線生產民用防護服;為了維持工廠的運轉,服裝廠開始生產手提袋。“不能因為接不到活讓姐妹們在脫貧路上落隊,我下一步準備轉型生產書包,探索多元化發展!”尹翠梅說。
尹翠梅堅信小企業也能干大事業:“前幾年下鄉開工廠時,鄉間都是土路,現在水泥路直接修到村里,工廠就能開到更遠的地方了!我最近準備開設新的服裝加工廠,讓更多姐妹在家門口就能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