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30日18:5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鄭州7月30日電(王克偉)“樹是搖錢樹,塘是聚寶池”,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的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一望無垠的金銀花、壓彎枝頭的軟籽石榴、“身形矯健”的小龍蝦……描繪出一幅豐收在望的美麗鄉村畫卷。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與核心水源區,守著“大水缸”,握著“水龍頭”,但也因此戴上了“緊箍咒”,肩負著水資源保護的重大責任,有樹不能伐、有魚不能捕、有礦不能開、有畜不能養成為制約當地發展的難題。睿智的淅川人危中尋機,遵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則,確立了“快見效、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高效生態產業,使其成為富民強縣的“恒業”。
地處南北過渡性氣候的淅川縣,四季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非常適宜軟籽石榴、黃金梨等林果生長,這些“金疙瘩”還未到豐收季節就早已被火爆預訂。
“俺家石榴園的軟籽石榴長的個兒大飽滿,一根石榴枝上都能掛好幾個果子,坐果率非常高,雖然還沒熟透就已經有顧客在網上預訂了,這么好的東西從來不愁銷路。”淅川縣九重鎮武店村種植軟籽石榴的李老伯合不攏嘴地說。
據了解,為暢通銷售渠道,消除生態產業發展的后顧之憂,該縣在堅持“三化引領、三業并舉”的基礎上,統籌考慮扶貧生態產業的后續發展問題,著力在宣傳推介、完善配套方面下功夫。舉辦賞花節、石榴節等特色活動,提升生態產業知名度;借助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機遇,構建縣、鄉、村三級電商網絡,讓貧困群眾搭上互聯網“致富快車”。
“石榴掛枝頭,金梨迎豐收”,在淅川縣毛堂鄉龍泉村黃金梨基地,果農正忙著給幼果套袋,以保障黃金梨果皮色澤良好。毛堂鄉多年來守著樹上一顆顆“金疙瘩”,帶動近百戶貧困群眾通過生態產業發展實現了“一地生三金”(土地流轉“收租金”、就地打工“掙現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使每戶每年平均增收5000元。截至目前,全鄉已種植黃金梨2500畝,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實現了增收致富。
淅川縣對生態行業相關企業實施政策幫扶,通過一對一扶持,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1家,林下作物套種面積達50%左右,貧困戶80%以上的收入來自扶貧生態產業,三分之一以上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淅川縣林果業面積30多萬畝、食用菌4000萬袋、小龍蝦2萬余畝、中藥材5萬畝,年綜合產值百億元左右。全縣實現了水質保護、群眾脫貧和企業獲利,一舉多得,生態產業發展成為脫貧攻堅的中流砥柱,真正為貧困群眾打造了一條“綠色脫貧路”。(完)
7月29日,河南省淅川縣九重鎮武店村“軟籽石榴基地”種植的軟籽石榴。
河南淅川縣老城鎮下灣村村民 張銀花:可以住宿,吃飯,吃農家飯,一年收入個三四萬塊錢沒問題,這也是個長期的收入。河南淅川老城鎮下灣村村民 石記英:收入現在是一年比一年好了,以前沒有存過錢,現在一年多少能存個幾萬塊錢。
河南淅川曾是河南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之一,同時,它又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趁著農閑,淅川縣下灣村的張銀花正忙著把自家民房改造成農家樂,不久就能開門營業。
初冬時節,金黃的玉米曬滿院子,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曹市鎮輝山村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拍照打卡…… 輝山村紅色資源豐富。走進輝山村游客服務中心,貨架上既有“紅色輝山”馬克杯、軍刀傘、農家斗笠等文創產品,也有梨膏、菜籽油等農特產品。
東鬧峪村黨支部書記韓成偉介紹,受益于短線產業,2019年,東鬧峪村6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獲得淡水養殖分紅2000元,7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獲得光伏發電分紅3000元;當年就有103戶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51%。
“背靠岵山,面朝丹江,村里路、電、通信樣樣不通,全村69戶328人被‘堵’在水庫邊,人均6分薄田填不飽肚子。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讓貧困戶以扶貧小額貸款入股分紅…… 受益于“短線”產業,2019年,東鬧裕村108戶貧困家庭享受產業獎補90余萬元,65戶享受淡水養殖分紅2000元,75戶享受光伏發電分紅3000元……當年,103戶478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51%。
洛寧縣上戈鎮劉墳村紅葉嶺上層林盡染、美景如畫(10月26日攝)。數據顯示,這5年,全省累計完成造林任務1338.21萬畝,超過規劃目標任務的三分之一;累計完成森林撫育2326萬畝,是規劃目標任務的116.3%,為“十三五”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即將迎來3周年。近年來,當地探索實施縣城污水管網集中處理、農戶分戶式污水凈化、鄉鎮集中式污水處理站處理、企業集中處理等4種模式,走出了農村環境治理新路徑。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各地有關部門合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十三五期間,河南各地因地制宜,不斷探索林業生態產業扶貧路子,在保障良好生態的同時,讓更多貧困群眾享受到生態紅利,脫貧致富。“十三五”期間,我省選聘像嚴劉成這樣的生態護林員4.6萬名,中央財政安排我省生態護林員專項補助資金8.8336億元,帶動13.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河南日報記者高長嶺攝 “咱石門村的軟籽石榴,皮薄色紅,籽粒飽滿口感好,歡迎選購。秋雨淅淅瀝瀝,紅彤彤的石榴顯得更加飽滿鮮亮,像紅燈籠一樣,映照著石門村火紅的生活。
9月15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有關領導,以及駐村第一書記、基層黨支部書記和貧困戶代表,全面介紹了我省生態扶貧工作情況。發布會上,淅川縣九重鎮張河村黨支部書記張家祥介紹了全村種植軟籽石榴、發展生態產業帶來的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