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13: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金色,是秋天最明亮的顏色,田野里彌漫著豐收的味道。
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即將迎來3周年。1000多個日夜里,各地廣大干部群眾辛勤耕耘,農業農村發展碩果累累,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景全面展開,成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壓艙石”,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根基。
金色豐收透出綠色底蘊
金秋時節,在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農民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到處是晾曬的花生,處處歡聲笑語。
花生是當地村民致富的希望。莒南是全國花生綠色防控示范縣,近年來創建花生綠色防控試驗示范基地80個,化學農藥用量減少約四成,推動了產業可持續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3年來,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連年豐收、農村改革穩步向縱深推進。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長江流域嚴重洪澇災害、東北地區夏伏旱、連續臺風侵襲給糧食和農業生產帶來挑戰。
億萬農民的辛勤耕耘,為大地遍染金色的收獲——繼夏糧、早稻豐收之后,秋糧豐收也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將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水平。
不久前,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國廣大農民和基層干部發揚偉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誤農時抓生產,堅持抗災奪豐收,為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紅艷艷的軟籽石榴,令人大快朵頤的牛羊肉,鮮活的魚蝦蟹,東北紅小豆熬煮的甜湯……餐桌上豐富的食材拼出了人們舌尖上的幸福感。
放眼全國,綠色日益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底蘊——
各地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后勁更強、農產品安全水平和品質更高。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超過22萬億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9萬家。電子商務、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蓬勃發展。隨著今年脫貧攻堅即將收官,更多老鄉將在產業發展的新起點用勤勞創造新生活。
美麗鄉村展現田園新風尚
“自從村里下水管網接入縣城污水管網后,俺們也跟城里人一樣用上了抽水馬桶。”不久前,記者在河北省武邑縣西關村采訪時,村民齊艷恒笑呵呵地說。
近年來,當地探索實施縣城污水管網集中處理、農戶分戶式污水凈化、鄉鎮集中式污水處理站處理、企業集中處理等4種模式,走出了農村環境治理新路徑。
“垃圾靠風吹,污水靠蒸發”,曾是不少村莊的真實寫照。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各地有關部門合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截至目前,全國95%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0%,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88%以上的行政村。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完成之年。
據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中央財政安排74億元資金支持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各地集中力量組織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眼下,這場讓鄉村重現田園風光的民心工程正在抓緊實施。
一座座村莊干凈了、變美了,村民們的精氣神也有了改變。
在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江孜鎮東郊村,近年來村兩委班子發動大家參與定規矩,把戒煙控煙、不亂扔垃圾等寫進村規民約,村民們對于村莊管理積極上心,重視教育、崇尚科學也成為新時尚。村民扎頓說:“大家不比吃、不比穿,就愛比誰家大學生多,孩子們也比著趕著考進好學校!”
加大對傳統村落、民族村寨、農業遺跡等保護力度;加強農村基層治理,積極調處化解鄉村矛盾糾紛……各地扎實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鄉風文明建設,一股清新之風在廣袤田野中吹拂,村民生活更加安心、舒心。
以后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一定會越過越好!更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大同市考察時,對西坪鎮坊城新村的村民們這樣說。
總書記的話語溫暖而有力,激勵著億萬農民繼續向著以后更好日子奔跑。
坊城新村黨支部書記劉世貴說,今后村里既要管理和發展好現有的900畝黃花,也要建設好集生產加工、倉儲物流、旅游服務等于一體的黃花扶貧產業園,真正讓老百姓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方向已明,路徑已定,但前方道路并不平坦——我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強化“錢、地、人”等要素供給,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確保“三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不掉隊,仍是今后一個時期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
朝著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未來,各地各部門正在加快部署,狠抓落實:
——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加大地方債用于“三農”規模,進一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投入比例。
——明確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
——支持大學生、退役軍人、企業家等到農村干事創業。加快構建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有組織地動員城市科研人員、工程師、規劃師、建筑師、教師、醫生下鄉服務。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農業農村發展也將站到新的歷史起點。”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近日表示,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中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潛力,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廣大干部和億萬農民群眾正共同唱響一曲鄉村振興的大合唱!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于文靜、楊文、范世輝)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7日 04 版)
兩個“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放在一起,更凸顯了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的意義。當前,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脫貧摘帽作為奮斗的新起點,蹄疾步穩地寫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轉換”的下半篇文章。相比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作為更高層次的接續性規劃,既要避免“斷崖式”的全面撤退,也要防止“跨越式”的一蹴而就。
題:讓扶貧產品更暢銷、向農業品牌要效益——從農交會熱詞看“三農”發展新態勢 “十三五”以來,我國大力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品牌化帶來了生產標準化,推動了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土庫曼斯坦駐華大使巴拉哈特·杜爾德耶夫,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羅錫文、謝劍平、陳學庚、李德發、金寧一、張守攻、張涌、張佳寶、姚斌、張改平、張新友,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化蘭等參加會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對此,要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振興的全面領導,通過建強基層黨組織為更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政治保證。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首先要求全面改善鄉村硬件基礎設施,增強城鄉基礎設施的協調性,用整體性、一體化思維合理規劃城鄉建設空間布局,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還需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注重從形式上的普惠向實質上的公平轉變。
劉守英表示,在新城鄉中國格局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就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協調發展、共同繁榮。
鄉村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家園,通過以工代賑方式激發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積極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共享發展成果。
應引進新的技術人才。人才在智慧農業的應用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當下種田的農民大多為中老年人,這部分人的接受能力較差,對新事物的發展不敏感。而青年人才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引進青年人才,并在科技公司及各級農科院的幫助下,才能更好地應用智慧農業,利用智慧農業增產增收,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為什么要推動高質量發展、什么是高質量發展、怎樣推動高質量發展等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核心要義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