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19: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為什么要推動高質量發展、什么是高質量發展、怎樣推動高質量發展等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核心要義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笆奈濉睍r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黨的十九大明確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為什么要推動高質量發展、什么是高質量發展、怎樣推動高質量發展等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核心要義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認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需求條件、要素條件和潛在增長率發生重要變化,如果不顧客觀實際追求高速增長,勢必帶來較大風險隱患。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只有大力提高發展質量,才能解決好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經濟發展規律表明,一個國家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只有實現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順利完成工業化、實現現代化。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挑戰,關鍵在于辦好自己的事,提高發展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御風險能力,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安定。
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不斷改善供給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推動農業、制造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堅持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相結合,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高質量發展;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薄笆奈濉蹦酥两窈蟾L時期,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要體現在國家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
“十三五”時期我國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進展
“十三五”時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經濟加快從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在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為我國發展培育了新動力、拓展了新空間,有力推動我國發展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方向前進。
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2016—2019年經濟年均增長6.5%以上,保持中高速增長。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經濟規模和實力邁上新臺階。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工業、服務業實現較快增長,物質基礎更加雄厚,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升。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投資的關鍵性作用有效發揮。
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國內市場和內需拉動,2016—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產業結構升級趨勢更加明顯,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工業快速發展,分享經濟、平臺經濟、數字經濟等領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農業供給結構不斷優化,農村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發展。2019年,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4%。經濟增長更多依靠創新和效率驅動,全員勞動生產率持續提高,2019年日均新設企業2萬戶,5G商用加速推出,在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深海探測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技術突破,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產業茁壯成長,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至第十四位。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新的重大成就,2019年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2%,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為74.9%,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森林覆蓋率達到22.96%。據有關國際機構統計,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有1/4來自中國,中國貢獻占比居全球首位,成為全球增加森林資源最多的國家。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公共服務惠及全體居民,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業和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16—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5378萬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733元、比2015年增長39.9%,形成了超過4億人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
在新發展階段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以創新為第一動力推進產業結構升級、重塑經濟發展新優勢,不斷創造新的需求、拓展新的就業空間,明顯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人民收入,著力破解資源環境約束、實現綠色發展,有效保障國家安全。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把經濟發展著力點放到實體經濟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化發展,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必須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以構建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現代化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為目標,優化國土空間結構,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
著力推動綠色發展?!笆奈濉睍r期,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壓力依然很大,美麗中國建設任重道遠。必須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開放。適應新發展階段要求,切實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國資國企、科技、教育、金融、財稅、收入分配等重大改革攻堅部署落地實施。建立健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辦法等。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著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ㄗ髡邽橹袊暧^經濟研究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7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