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12:43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十四五”新詞典】
作者:崔寶敏(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執行院長、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鄉村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擺在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
“鄉村建設行動”的首次提出,充分展現了“十四五”時期我國“三農”工作的著力點,即在城鄉基礎設施的協調性和公共服務水平的均等化上鉚足勁、做足功,用好鄉村建設空間,形成城鄉大市場互補互促的國內大循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首先要求全面改善鄉村硬件基礎設施,增強城鄉基礎設施的協調性,用整體性、一體化思維合理規劃城鄉建設空間布局,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然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堅持統籌推進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目前存在的突出短板,重點抓好農村交通運輸、農田水利、農村飲水、鄉村物流、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鄉村建設行動中,對于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等傳統基礎設施,應加快推動提擋升級,逐漸形成布局合理、城鄉互通的基礎設施體系,滿足農村居民對高質量農業生產、高品質美好生活的現實需要。同時,應按照美麗鄉村的建設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提升村容村貌,讓廣大農村地區的綠水青山更好造福百姓。此外,還要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彌合城鄉新基建鴻溝,著力發揮數字信息技術在農村釋放的普惠效應和溢出效應,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的基礎。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還需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注重從形式上的普惠向實質上的公平轉變。目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然而公共服務仍然是鄉村發展明顯的短板,公共服務資源亟待向鄉村社區基層“下沉”。
“十四五”時期,全面提升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水平,應切實解決與農村居民利益直接相關的問題,增強公共服務在城市、縣城、小城鎮和鄉村之間的同步性,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并軌,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此,要提高財政對鄉村公共服務的保障水平,重點加大對落后地區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提高鄉村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尤其是鄉村對于公共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區養老等社會性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區域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水平有效銜接。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意味著構建城鄉之間全方位的交流、溝通、聯系與互促機制,增強城鄉兩個市場的“互動性”,通過城鄉資源、人才、信息等各種要素的流通,實現城鄉兩個市場的動態平衡發展。歷史上形成的二元結構使得城鄉之間出現了小生產和大市場、小農業與大產業、小規模與大機械、小村莊與大城市等一系列現象。農村地區表現為產業效益低、農民收入低、資金回報少、剩余勞動力流失,而在城市地區則出現了市場容量有限、土地資源匱乏、有效需求不足等發展瓶頸。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通過城鄉互通有無、互補盈缺的方式實現。
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尤其要充分利用好鄉村建設這個投資空間,廣泛調動社會資本投資農村重點工程的積極性,激活農村集體資產,促進農業從單一產業向三產融合發展,擴大國民經濟循環的格局和體系,暢通城鄉聯動的國內經濟大循環,實現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4日 02版)
鄉村建設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重點話題。鄉村建設行動即是順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這種內在要求,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改善鄉風鄉貌的重要舉措。在加強縣域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
浙江義烏積極推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公共服務均衡配置,努力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眼下,義烏市8家市屬國企已經實施221個項目建設,帶動200億元社會資本投向美麗鄉村建設,串聯起沿線200多個鄉村的集成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十三五”期間,我國全面推進科學綠化,先后出臺并實施了《關于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意見》《深入推進造林綠化工作方案》《全國造林綠化規劃綱要(2016—2020年)》,以及2016—2018年、2018—2020年營造林三年滾動計劃。
12月2日上午, 老楊為600余名河南省修武縣領導干部,做題為《以高質量“美學經濟”引領修武“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專題報告。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修武通過鄉村建設+推進農業產業鏈現代化的雙抓手,以鄉村美學為引領,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群山環繞,林茂泉清,河南省商城縣伏山鄉里羅城村就是這樣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河南省商城縣伏山鄉里羅城村風光(中國日報網 呂佳珊攝)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里羅城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挖掘鄉村紅色文化,發展旅游業,建設美麗鄉村道路48公里,不僅實現村村通,還連接了山外的世界。
蘇家塘距縣城9.6公里,是江西省橫峰縣姚家鄉的一個耕讀小村,村如其名,村里大部分人都姓蘇。蘇家塘村利用秀美鄉村建設成果、鄉村生態資源,搭乘鄉村振興戰略快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等農村經濟新業態,不斷增強著秀美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前不久,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公布,浙江有4地入選。數字,正在轉變浙江鄉村的治理形態。據悉,我省正在搭建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和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未來5年內將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
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是美麗鄉村的精神內核,是鄉村精神文明的基石。推動鄉村振興,要真正讓鄉村老百姓富起來,精神文明強起來,鄉村生活美起來,為推動新時代鄉村發展描繪更加美好的未來。
推出了一系列誠信創建活動,通過廣播、發傳單等方式,引導村民用心種植、用信用賣西紅柿、用誠信贏得利益。“禁燒秸稈,保護環境”“禁止焚燒秸稈,留住碧水藍天”……秋收過后,這樣的宣傳標語在吉林省的鄉村經常能夠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