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5日11:01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河南淅川曾是河南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之一,同時,它又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五年來,淅川百姓在高標準保護生態的基礎上,謀劃產業發展,脫貧攻堅打了個“翻身仗”。
趁著農閑,淅川縣下灣村的張銀花正忙著把自家民房改造成農家樂,不久就能開門營業。
淅川縣92.8%的面積屬于水源保護區,因為要保護水質,之前靠養殖維持生活的張銀花不能再繼續養豬、養羊了。而從全縣來講,因為要保護水質,產業也面臨轉型。
脫貧增收是當務之急,保護生態也不能放松,怎么辦?著眼長遠,又考慮當下,淅川縣確定了“短線、中線、長線”互補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短線”種植食用菌、中藥材等,確保當年初步見效;“中線”種植軟籽石榴、杏李等,確保三到五年大見成效;“長線”發展生態旅游等,確保五年持久見效和長期小康。2017年,下灣村和附近幾個貧困村將7000多畝水庫邊的坡地集中流轉,引進了軟籽石榴種植的龍頭企業,石榴掛果的三年空檔期又種植香菇和藥用菊花。張銀花把家里的6畝地流轉給合作社,自己則在合作社打工。
如今,淅川縣共種植軟籽石榴4萬多畝、杏李6萬多畝。隨著一片片荒山變為“花果山”,采摘游、鄉村游、親水游等也悄然興起,村民收入穩步提高。
目前,在淅川縣,鄉鄉有特色產業、村村有生產基地、戶戶有增收項目,“短中長”產業集群年綜合產值達138億元以上。2019年,淅川縣脫貧摘帽。今年,當地農民人均收入將超過13000元。
河南淅川縣老城鎮下灣村村民 張銀花:可以住宿,吃飯,吃農家飯,一年收入個三四萬塊錢沒問題,這也是個長期的收入。河南淅川老城鎮下灣村村民 石記英:收入現在是一年比一年好了,以前沒有存過錢,現在一年多少能存個幾萬塊錢。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之下,中國外貿迎來“翻身”時刻。前三季度,我國外貿回穩向好、好于預期,貢獻增強,多項外貿指標創歷史新高。
史書記載,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隋煬帝有意遷都東京洛陽,命官營造“前直伊闕,后據邙山,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的洛陽城。▲應天門始建于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正南門,歷經隋、唐、五代、北宋4個時期530余年。
一大批景區免費或打折 市場機構報告顯示,今年國慶前夕,全國有超過1500家景區免費或打折。目前,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雙雙均超5000萬票房,領跑2020年國慶檔,此外《急先鋒》《奪冠》等電影,也值得網友們期待。
” 一片煙火間,艾力·如孜瓦柯忙著給散發誘人香氣的烤魚涂刷獨門“秘方”。燒烤店林立的當地,艾力的招牌默默無聞,店面也較為偏僻,有時一天只有一名顧客。在艾力看來,烤魚生意走上“快車道”的關鍵一環,要歸功于當地脫貧工作和鄉村振興的穩步推進。
尕牧龍上村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屬于腦山地區,這里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惡劣。尕牧龍上村的藏族村民柴兆龍,2015年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經過反復思考,決定依靠扶貧貸款發展牛羊養殖。
”和著屋外咩咩叫喚的羊群,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蒙古族老人斯仁塔日娃向遠道而來的客人講述著借貧困戶“扶貧羊”的初心。陳立庚 攝 一副墨鏡、一頂鴨舌帽,布滿皺紋的臉上掛著淳樸的笑……今年82歲的斯仁塔日娃是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鎮昂素嘎查“流動扶貧羊”故事的主人公。
86年前,賀龍率領紅三軍從重慶彭水縣進入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后坪鄉,并在當地召開入黔后的第一次工農群眾大會。記者在斯毛壩村采訪時,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楊勝金帶著扶貧干部到村民家中開展人居環境整治。
每周二對于河南省襄城縣的廣大干部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 截至2018年底,像這樣的群眾“議貧會”,全縣31名縣級干部、428名村級脫貧攻堅責任組長,已先后組織召開1768場次,參會群眾達50余萬人次,解決群眾疑難問題7462件(次)。
從“逐步探索、穩步推進”到“抓緊研究、加快探索”,彰顯出海南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正在提速。圍繞海南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正在漸次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