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14:5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在許多古代文明中,月亮都被奉為神明。但中國的古人認為,月亮是仙女的宮殿——美麗的嫦娥懷抱玉兔,從那里眺望人間。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失望地發現:月亮上沒有嫦娥、沒有玉兔。它清冷、寂靜、荒涼一片。即便如此,人類依然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推動下,不斷向它靠近。
2004年,中國首次探月工程立項啟動。第一個月球探測器便以傳說中的仙女命名,它就是——“嫦娥一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奔月而去。11月5日,它開始繞月飛行,不斷地拍照、測距,向地球上的人們發回九天之外的風景。依靠它,我們繪制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完整的高精度月球表面影像圖和月壤主要元素分布圖。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已經繞著月球飛行了5514圈,燃料即將耗盡。這位“仙女”正在走向生命的終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杰:當時提出的方法很多,但是比較好的各種方案(當中)就是我們就撞月。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之所以選擇這么讓它硬著陸,也是為了以后我們嫦娥三號要在月球上進行軟著陸做一點技術和一些經驗上的準備。
2009年3月1日16時,“嫦娥一號”減速變軌,伸展著雙臂向月面落去。直到生命最后時刻,它仍在傳回圖像與數據。 16時13分10秒,“嫦娥一號”墜落在預定撞擊點,長眠在了月亮的懷抱里。
仙女,晚安!
2010年10月1日19點,伴著《新聞聯播》的片頭曲,中國探月的又一位“仙女”——“嫦娥二號”探測器翩然升空。它的首要使命,是為后續到來的“嫦娥三號”的預定落月點區域進行“地毯式”的高清晰度拍攝,為中國航天器的首次月面軟著陸打牢根基。之后,“嫦娥二號”開始拜訪“鄰居”。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嫦娥)二號的最大特點是一探三,就是用一個備份星,最后我們實現了對月球的探測,對日地拉格朗日二點的探測。還對小行星4179,它的學名叫圖塔蒂斯,這么一個小行星的探測。
“圖塔蒂斯”又名“戰神”。2012年12月13日,來自中國的“仙女”追上了“戰神”,抓拍到了有史以來第一組“戰神寫真”。拍完照,“嫦娥二號”已經離開地球700萬公里了。它完成了全部使命,從此“流浪”夜空。
如今,“嫦娥二號”已經成為一顆繞著太陽運行的“人造小行星”。大約在2028年,這位“流浪的仙女”將路過地球附近,從太空中遙望家園。
仙女,一路平安!
2013年12月14日,21點11分,“嫦娥二號”的“妹妹”——“嫦娥三號”探測器,穩穩地落在了月面上。而后,她輕輕放下懷抱中的“玉兔”號月球車。這只銀色的“小兔子”回頭看了仙女一眼,然后開始了自己的巡月之旅。月夜,它蜷成一團,在寒冷的黑暗中睡去;月晝,它舒展筋骨,繼續探索前行。 直到有一天,它停了下來。
玉兔:啊,我壞掉了。
2014年1月25日,“玉兔”發了一條微博,瞬間牽動人心。
嫦娥三號月面巡視器副總指揮 張玉花:確實我們在故障復現的時候才發現,在追溯前面的照片有在月面留下比較深的車轍。這個過程當中也能夠看到石塊,有可能在(經過)深的車轍和石塊的過程當中把電纜就鉤到了。
中國探月工程二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 孫澤洲:這些電纜出線口、進線口感覺是這些電纜出現了松脫,運動之后呢再機械磨損,最終可能就導致了某一個供電路的短路。
2016年7月31日,在超期工作兩年半后,“玉兔”號陷入了永久的沉寂。這只勤奮的“小兔子”,將被許多人銘記于心。“嫦娥三號”落月區域已被正式命名為“廣寒宮”。這位“仙女”至今仍在工作,她將如傳說中一樣,在這里“長住”下去。
仙女,保重!
從古至今,月亮總是把正面朝向地球。它的背面蘊藏著重大科學價值和月球的古老秘密。2018年12月8日凌晨,“嫦娥四號” 探測器順利升空。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 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它攜帶的 “玉兔二號”刻下了人類在月背的第一行印跡。通過中繼星“鵲橋”,“嫦娥四號”始終與地球保持通話,一系列任務迅速展開。
首先“嫦娥四號”是一位“護士”,它給月球“測量體溫”,幫助人類繪制出第一份完整的月球全天溫度曲線圖。
“嫦娥四號”還是一位“觀測員”,它承擔了人類在月球背面的首次低頻射電天文觀測,傾聽“來自宇宙的聲音”。
“嫦娥四號”還是一位“園丁”,它攜帶的特制容器里,裝著地球植物的種子。
2019年1月4日,這位全能的“仙女”,在荒蕪的月球上第一次培育出了植物的嫩芽。或許將來,我們仰望夜空,能看到月亮上開滿鮮花。
女兒:爸爸,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和玉兔嗎?
父親:當然有啊。
女兒:她們是吃了仙藥飛上去的嗎?
父親:不是。是我們中國的科學家,把她們送上去的。
在探月工程“繞、落、回”的收官之際,讓我們回顧一下“嫦娥”的探月之旅: 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千年奔月夢想成真。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發射,“玉兔”漫步月球——這是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標志著“繞、落、回”第二步戰略目標全面實現。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于11月10日3時12分和11月9日10時17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在接近月午時,“玉兔二號”月球車計劃進行至少1次全景相機環拍,紅外成像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測月雷達開展同步探測。
基于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在第22月晝期間將向玄武巖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行駛。“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本月晝期間將對這兩個撞擊坑開展科學探測。
8月27日,據@電影守望者余泳消息,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演員、《西游記》和《紅樓夢》的配音演員陳阿喜去世,享年79歲。陳阿喜原籍遼寧大連,是中國第一批直播電視劇演員、話劇演員、中國第一代電視播音員、資深配音演員,1981年被載入“中國藝術家辭典”,1987年被文化部評定為“尖子演員”,1989年載入“古今中外女名人辭典。
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開啟了我國航天事業的新篇章。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嫦娥一號完成了繞月探測的目標,嫦娥三號實現了落月與巡視勘察。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于6月28日1時00分和27日16時23分結束第19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玉兔二號”月球車利用紅外成像光譜儀,先后兩次對第17月晝期間發現的小坑展開探測,并同步展開巡視探測。
6月23日上午9時43分許,我國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拼搏,勇攀科技高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突破了一批又一批“牽鼻子”“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在三亞交付海軍…… “中國智造”服務人民,每每令世界驚嘆:2019年末全國高鐵營業里程達到3.5萬公里,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全國已修建特大橋梁5716座,大跨徑橋梁技術領先世界;清華大學研發的新型人工智能芯片“天機芯”成為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芯片……
伴隨著月球背面新一輪的曙光,在月球“沉睡”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于5月17日3時25分和16日11時53分,結束了寒冷且漫長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了第18月晝工作期。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又一次通過14天極低溫考驗,分別于2月18日6點57分和2月17日17點55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成功自主喚醒,進入第十五月晝工作期。目前確認各設備狀態良好,工況正常,月球車將向西北再向西南移動,同步在新的目標點行駛探測,按計劃開展第十五月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