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10:34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進入衰退,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實現了V型反彈,成為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的國家,呈現不斷向好的發展趨勢。這種勢頭能否繼續保持?面對疫情和單邊主義,中國如何破局?10月23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接受央視記者專訪,對這些問題進行解讀。
疫情下中國經濟V型反彈:不確定中的確定性
記者:從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經濟數據來看,在二季度V型反彈3.2%以后,三季度的經濟數據是4.9%,前三季度0.7%正增長,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我們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您怎么看最新的這一批經濟數據。
林毅夫:這個應該說是得來不易,非常令人振奮。咱們國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后迅速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很快把疫情控制住,才給第二季度的V型反彈創造基礎。國家也采取必要的措施來幫助中小企業、幫助家庭,讓他們恢復生產,讓消費能夠保持增長。目前大部分國家疫情還沒有完全控制住,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狀況之下,中國的V型反彈是不確定性當中的確定性,令人感到振奮和鼓舞。
記者:您能不能預測一下,中長期來看的話,中國經濟會出現什么樣的局面?比如說經濟發展速度,明后年會怎么樣?
林毅夫:我想明年會繼續保持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明年中國的增長可能達到8%,我覺得完全有可能??赡軙崿F多少,一方面決定于國際的經濟,如果國際經濟復蘇比較好,我們出口比較多,那我們增長會比較快;二方面也決定于我們自己的改革,如果我們改革到位,把各種因素都調動起來,那么這個潛力的發揮就比較好??偟膩碇v我覺得在正常的狀況之下,有8%的增長潛力,維持6%左右的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保持經濟復蘇勢頭
記者:大家現在都特別關心這種上升、復蘇的勢頭能不能夠保持住,對中國來說,現在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包括疫情會不會有第二波反彈,您怎么看未來的趨勢?
林毅夫:大家都說中國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但實際上看2019年的數字,出口只占我們國內生產總值的17.4%,所以國內市場是主要的,國內循環是主要的。在當前疫情沖擊、中美摩擦的背景下,國內市場就更重要,所以我們國家才提出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實際上我們原來就是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現在把這個明確出來,增強了我們的信心。
過去說我們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難免就會覺得出口受到影響,經濟是不是要受到很大的不利影響?實際上我們是大經濟體,就像一個大的航空母艦,不管外部風雨怎么飄搖,都是穩定的。
當然并不是說,國際經濟、國際市場、國際循環不重要。實際上,任何經濟都要發展好,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這個思路還是對的。在制造業中,市場越大,獲利性就越高,有了獲利之后,進行下一步的投資,下一步的研發能力就越強,所以國際市場很重要。
國際資源也重要。因為總有一些自然資源我們是相對短缺的,現在一些高科技產品我們還不具有優勢。過去有一些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隨著我們工資的上漲,比較優勢喪失,也慢慢地會從原來的出口轉成進口。所以利用國際市場、國際資源,是我們發展的重要方式。
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難點解析
記者: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難點在哪里?
林毅夫: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要提高收入水平。因為收入水平越高,經濟體量就會越大,國內循環就會越高;收入水平越高,服務業的比重占比才會越高,服務業大部分不可貿易,在這種情況之下,國內循環的比重就會進一步提高。
怎么提高收入水平呢?當然是利用我們比較好的發展空間繼續發展,同時要全面深化改革,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善金融體系、消除戶籍制度障礙、促進勞動力的流動、落實土地政策等等。我想這些都是能提高經濟效力、提高資源配置的,只有這些都完善了以后,才能夠讓生產潛力得到更好的發揮,收入水平才能夠不斷提高。
如何應對單邊主義:保持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外部環境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但是在這一次疫情當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國家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又抬頭了,我們怎么應對呢?
林毅夫:最重要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工作,繼續發展,讓我們的市場越來越大。外國要想發展好經濟,就要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國是最大的市場,從2008年以后,全世界每年30%的市場增長是在中國。在這種狀況之下,只要我們經濟保持高質量的發展,他們為了自己國家的發展,就會跟我們搞好關系。
從某種角度來講,美國希望日本、歐洲都跟我們脫鉤,但我們知道,不利用中國市場對他們是有損失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美國那樣做可能是想防止中國超過它,要維持世界霸權,但日本、德國等國家如果要跟美國一樣來跟中國脫鉤,它自損八百為了什么?這時候我們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方面深入改革,第二方面擴大開放。只要我們擴大開放、市場在擴張,美國如果想跟中國脫鉤,想圍堵中國,結果就是自己跟國際脫鉤,自己圍堵自己
10月24日,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2020招才引智專項行動”舉行。在大會開幕式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視頻發言中表示,河南要發揮好人口第三大省、經濟第五大省的市場優勢,加強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國際知名企業的合作交流,不拘一格,培育和引進優秀人才,把河南的人力資源優勢切實轉化為人才優勢,推動產業鏈、價值量、供應鏈三鏈融合。
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特別是科技成果產權激勵制度改革,激發科技人員創新熱情,解決技術“卡脖子”問題。通過探索擴大土地使用權入市用途,推動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
中國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大約30%,在新發展格局下,一個依然開放、擴大開放的中國有望對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林毅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還要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
林毅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林毅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有獨特的優勢,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林毅夫:這些淤點、堵點,它是我們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一個坎兒。
一個月前,人民網財經在北大朗潤園專訪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關于中國經濟“半年報”和下一步發展前景,林毅夫給出了確定性答案。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分享信息,并采取了一系列防控和救治舉措,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為國際社會防范疫情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經驗和有力支持。希望新冠肺炎疫情的教訓提供了改善全球治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減緩化解未來可能出現的全球危機的契機。
具體分析,第一階段的發展理論主張發展中國家建立現代化工業體系,但是該理論忽略了不同發展程度國家產業結構的內生性,而產業結構內生于不同發展程度國家的稟賦結構?,F在的主流經濟學理論來自發達國家,一般總結于發達國家的現象和經驗,也沒有結構內生性的概念,于是以發達國家的產業、技術、制度等作為最優的結構。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22日)下午,第137次“朗潤·格政”論壇在北京大學召開,此次專題研討會聚焦的主題是“中美貿易及中美關系:挑戰與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