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14:26 來源:映象網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后,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
映象網記者 崔學慶
【人物名片】
高樹美,河南新鄉人,1929年9月出生,1956年4月入黨,1948年參軍入伍,加入陳毅領導的5095部隊。1948年參加淮海戰役,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
1953年9月,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獲三等功一次。1955年奉命調遣回國,進入浙江參加一江山島的解放戰爭,之后解放大陳島,最后進入福建布防直到復員。
10月21日,映象網記者在新鄉市新鄉縣高任旺村見到了91歲高齡的抗美援朝志愿軍高樹美,他身體硬朗,聲音洪亮,回憶起當年抗戰的故事,仍熱血沸騰,清晰地記著當年戰友的名字、家鄉和當時戰場上的故事。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擔任通信兵 最擔心電話線被炸斷
“高爺爺,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你打死了多少敵人?”在高任旺村,不少村民經常問高樹美老人這個問題。老人總是坦然地說,“我是個通信兵,沒有直接用搶打死過敵人,但是我是戰場上保障電話暢通的關鍵人呀。”
高樹美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負責保障電話暢通的通信兵,他最擔心的就是電話線被炸彈炸斷。他說:“作為一名通信兵,通信比生命更重要。”
據高樹美回憶,在戰場上有一個通往連部的電話線不暢通了,根據經驗推斷,電話線應該是被炸斷了,排查后發現,電話線附近沒有明顯的彈坑,高樹美不放棄,經過困難的排查,一個線一個線測試發現,經過水中的電話線被炸斷了一根。
高樹美稱,戰場上測試線路非常麻煩,都是一個線路一個測試,手搖式接通電話,一個線路一個線路排查標注。他指著自己手中現在用的手機說,“那時候通信設備太落后了,如果有現在的手機這么高級,那就太厲害。”
回想起以前的戰友、班長、自己入黨的介紹人,他們都已經不在了,但是他們的名字依然深深印刻在高樹美老人的心中。每每提起,老人都潸然淚下。
高樹美回憶,當時美軍已經同意停戰談判,但是戰斗還是不間斷,部隊進入朝鮮,到達太川,他們進行對太川機場的保衛戰斗,布防有月余。隨后移師順川,對順川大橋進行保衛戰斗。
高樹美出色的表現,在抗美援朝戰場中獲得了三等功一次。
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年輕的時候,高樹美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他記得自己十幾歲的時候,被迫給日本人做工,沒有吃過一頓飽飯,那時候的夢想就是能吃上一頓飽飯。后來,高樹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伍當兵。
“回想起當年的生活真是跟現在沒法比,年輕人根本想象不到那時的艱苦,希望后輩們能珍惜現在的生活,都是烈士們用血換來的。”高樹美老人激動地告訴記者,他現在每天都看電視,看新聞,關注國家大事,希望自己身體能夠健健康康的,看到國家更好地發展。
張中信,1934年出生,今年86歲。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四川入伍十一軍通信連,1950年2月卅一師司令部通信員。
李建功,1950年報名參軍,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三兵團三十七軍,并于1951年8月入朝,擔任報務員。
張海洲,1931年出生,1947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2縱隊6旅,1951年3月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
祝子清,1927年生,祖籍四川仁壽縣,現居鄭州市金水區。新中國成立前,他帶領自衛隊保衛村莊,后參軍入伍。1950年,祝子清跟隨部隊走上抗美援朝戰場,在中國人民志愿軍高炮53營任排長。
張平,1951年4月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作戰,先后任營部通訊班班長,曾參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上甘嶺戰役等。
郝成秀,1948年11月參加解放軍,12月份參加淮海戰役;1949年4月份參加渡江戰役,隨后進軍大西南,解放南昌、解放長沙;1950年上半年在貴陽龍里縣剿匪;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從西南到東北,1951年2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朝鮮戰爭結束;1954年3月回來在沈陽軍區部隊駐軍,任64軍炮團政委,1981年轉業回到鄭州。
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后,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