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15:18 來源:中國臺灣網
“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千百年來,璀璨的文明在黃河的滋養下成長,70多年的努力,我們讓不羈的黃河歲歲安瀾。新時代里,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我們要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收獲的季節里,中國臺灣網記者跟隨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采訪團沿河而行,探訪河南、四川、青海二十多個縣市,感受黃河在新時代的脈動。
黑崗口引黃調蓄形成的開封西湖。(中國臺灣網 陳佳慧 攝)
青山綠廊繞開封
開封自古水系發達,一城宋韻半城水,素有北方水城之稱。但近年來,河道淤積嚴重、斷面狹窄,連接不暢,已成為制約開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水瓶頸”。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新時代十六字治水方針,踐行新發展理念,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開封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北方水城、加快構建現代水生態文明體系”的治水思路。
有了思路就要破題,怎樣實現新老城區水系貫通的問題擺在開封面前,而“一渠六河”項目在這時應運而生。一渠指西湖引水渠西干渠,六河指澗水河、西護城河、南護城河、東護城河、利汴河和惠濟河。一渠六河的水源為黑崗口引黃調蓄的西湖水,為其提供生態基流,以澗水河、東西護城河等十河為載體,引入老城區湖泊,實現城墻內外河、湖貫通。工程通過截污控污、河道清淤、橋梁建設、水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形成立體景觀。工程建成后,真正把護城河死水變活,污水變清,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生態工程。
今年5月1日前,“一渠六河”實現了全河通清水的目標,6月1日前實現主體工程完工,對市民全面開放,基本實現了“四通一整”即通清水、通綠化、通道路、通亮化和沿河環境整治,打造了生態工程、民生工程、文化工程、發展工程,讓“一渠六河”成為造福開封人民的幸福河,使得夢里的“北方水城“重新回歸。
拉西瓦灌溉工程2號虹吸。(中國臺灣網 陳佳慧 攝)
煥發新活力的“高原小江南”
青海省貴德縣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黃河流經縣境76.8公里,年徑流量達238億立方米,有一級支流11條。水利資源豐沛,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稱的貴德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卻面臨著守著黃河無水可用的窘境。而打破貴德缺水“瓶頸”的正是拉西瓦灌溉工程。
拉西瓦灌溉工程地處黃河上游的拉西瓦水庫大壩和李家峽水庫庫尾之間的黃河南岸,是青海省實施東部黃河谷地百萬畝土地開發整理重大項目的四個子項目之一。工程從拉西瓦水電站水庫取水,渠首接拉西瓦灌溉工程引水樞紐工程末端2440.38米高程處,渠尾高程為2391.81米,落差48.57米,從而利用拉西瓦電站形成的水頭優勢,將原有提水灌溉改為自流灌溉。
拉西瓦灌溉主體工程于2015年9月開工建設。2019年5月22日,干渠工程試通水儀式正式舉行。2020年7月15日,青海省水利廳組織召開了拉西瓦灌溉工程干渠階段(通水)驗收,并通過驗收。目前,通水運行正常。工程建成后,可充分利用拉西瓦電站形成的水頭優勢,改善并新增灌溉面積20.02萬畝,徹底解決貴德縣河陰、河西、河東、常牧、新街5鄉鎮,87個行政村,8萬人的灌溉問題。
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花湖保護站管護員如科。(中國臺灣網 陳佳慧 攝)
十二年如一日守護那湖那鶴
花湖位于中國第二大草原熱爾大壩草原中部,核心區面積6.74平方公里,一片草原中星羅棋布地散布著許多小湖泊。湖內及周邊植被豐富,有藻類、苔蘚、蕨類等植物,湖內生長著高原鰍等15種瀕危魚類,周邊棲息著黑頸鶴、玉帶海雕、大天鵝、小天鵝等10余種珍稀動物。2005年被國家林業部授予“黑頸鶴之鄉”稱號。跟隨采訪團考察黃河流域四川段時,我們在花湖偶遇了“高原守鶴人”如科。
藏族管護員如科50多歲,自2008年起已經在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花湖保護站工作了12年。他每天的主要工作是保護花湖中棲息的黑頸鶴,看看它們數量有沒有增減,活動是否正常,有沒有生病,還要避免他們被人打擾。如科樸實憨厚,漢語不太流利,回答問題常常就是幾個字。索郎奪爾基開玩笑說,如科每天和黑頸鶴說得話要比和我們說得多。黑頸鶴是唯一在高原地帶生活的珍稀鶴禽,目前世界上僅存10000只左右。
說到花湖和黑頸鶴,如科的話明顯多了起來。他指著湖泊邊緣的一處板房,那是他的住處,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問候住在房邊的一小群黑頸鶴,然后爬上旁邊的瞭望鐵塔,拿起雙筒望遠鏡,檢查每個黑頸鶴棲息點的情況,然后沿著花湖的棧道不停巡視。
如科說自己最寂寞的時候就是每年12月到2月,黑頸鶴每到這個時節,就會結伴去別處過冬,而當它們3月份飛回花湖時,如科的生活又充滿喧鬧。如科直言很愛自己的工作,因為無論是清潔湖面還是照顧野生動物,都是在保護自己的家鄉。
在花都鄢陵,有一個靠果樹栽培育種和寫論文出名的“泥腿子”“土專家”,他以農民身份當上貨真價實的鄢陵縣林業科研所所長。
從業17年的馮立雷是中建二局二公司中原分公司的總工程師,除了榮獲第三屆“中原大工匠”之外,還先后獲得“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建二局青年科技之星、河南省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先進個人等榮譽。
“從拿起焊槍參加工作,我已經在電力建設領域摸爬滾打24年”。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術培訓中心焊工教練、高級技師陳建平感慨的說到。
今年72歲的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趙留安從事烹飪行業已經整整60年。60年來,他都在為傳承豫菜精髓,發揚豫菜文化而努力。
“之所以堅持創新38年,就是覺得石油人就要老老實實落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責任。”談到堅持創新的動力,朱一斌這樣解釋。
?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忠誠干凈擔當是黨對領導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我們黨90多年奮斗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的擔當精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是各級黨組織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要擔當責任,做到在黨憂黨,為黨盡職、為民盡責。
污水處理廠就像一座城市的腎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第一道防線,也是維護綠水青山的生命線。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12月1日上午,河南省總工會、河南省委網信辦在鄭州聯合啟動2020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河南省委網信辦主任郭巖松出席啟動儀式并為采訪團授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寇武江宣布活動啟動。
“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征集推廣活動自2014年開啟以來,優秀作品不斷涌現,《光榮與夢想》《時間都去哪兒了》等歌曲深受人們喜愛。作曲人、歌曲《此生最愛是梨園》作曲 陳揮之:廣東音樂的樂器,就是這首歌曲的骨架,從頭到尾都貫穿,而用廣東語言邏輯譜寫而成的旋律,是這首歌曲的靈魂。
近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圓滿收官。記者先后在河南四川及青海探訪二十多個縣市區,實地感受黃河流域各個地方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