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11:33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國家稅務總局昨天(9日)發布的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國慶中秋假期,我國居民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國內消費市場強勁。
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實物消費市場交易持續活躍。8天長假期間,我國批發零售業日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1%。其中,體育用品及器材同比增長114.6%,汽車二手車同比增長58.7%,建材裝飾材料等耐用品消費同比增長45.4%,家具消費同比增長32%,化妝品及衛生用品消費同比增長33.6%。
餐飲住宿和旅游等服務消費快速反彈。10月1日至8日,我國餐飲住宿日均銷售收入增長12.7%,旅游服務日均銷售收入恢復至去年同期的69.8%。
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居民消費復蘇態勢顯示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及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釋放的蓬勃動能。
據王擁軍介紹,截至2020年9月底,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質控中心已經協助全國31個省、市和自治區的2700余家醫院建立卒中中心,覆蓋我國公立二、三級醫院的三分之一以上?!薄 嗉t介紹,2019年全國醫療機構總數超過100萬家,其中醫院數量3.4萬;全國醫療機構診療人次87億,比2014年增加14.7%;住院診療人次達2.7億,比2014年增加30.4%。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6月1日是第21個世界牛奶日,隨著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對乳制品益處的認知大大加強。目前,我國人均乳制品消費量已從20年前的不足6公斤提高至36公斤,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人均飲奶量達到了50公斤。
國家統計局今日(17日)對外公布,經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9.086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1%,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臺階。許偉也表示,按照世行標準,中國離高收入門檻還有差距,需要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高質量的追趕奠定良好基礎。
職業健康保護、老年人健康管理、社會急救、精神衛生服務……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擬從立法層面“擴容”多項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以全方位保障公眾健康。
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報告顯示,1956年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僅為88.2元,2018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19853元,名義增長224.1倍,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28.5倍,年均實際增長5.6%。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7月2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當前我國老年人存在患病比例高、患病時間早、帶病時間長等問題,整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200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占比降至71.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占比升至30.8%。報告顯示,2013-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3%,快于人均GDP實際增速0.8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昨天(8日)公布的數據還顯示,70年來,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兼顧公平和效率,實現了由平均分配向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轉變。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財產凈收入占比為10.3%,比2013年提高0.6個百分點;工資性收入占比為60.6%,下降2.2個百分點。
12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廣州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及地方醫改工作進展、經驗、做法。居民就醫負擔有所減輕,衛生總費用中,個人衛生支出比重持續下降,因病致貧返貧問題逐步緩解,2017年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個人自付比例平均為16%,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