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2日12:03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1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6月1日是第21個世界牛奶日,隨著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對乳制品益處的認知大大加強。我國是奶業大國,但是我國居民奶制品的攝入量仍然偏低,人均飲奶量仍不足世界人均消費量的1/3。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1日發布的《中國奶商指數調查數據報告》顯示,我國超過20%的孩子沒有科學食用乳制品。乳制品消費結構和產品結構應如何優化?
目前,我國人均乳制品消費量已從20年前的不足6公斤提高至36公斤,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人均飲奶量達到了50公斤。盡管如此,我國的人均消費量仍不足世界人均消費量的1/3,不足亞洲人均消費量的1/2,遠低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導的每日300克的攝入量。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志強表示:“由于乳制品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是優質蛋白質的主要攝入來源,乳制品中的鈣最容易被吸收利用,對骨質疏松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居民每日要飲用300毫升的液態奶,或具有同等量的營養物質的其他乳制品,4~5歲的學齡前兒童還可以多吃一些。”
國民對營養健康食品的需求空間巨大。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發政表示,乳是理想的蛋白質供應食物,蛋白質消化率高達90%以上,同時也是膳食中鈣的最佳來源。每天一斤奶可提供每日鈣需求量的75%。但是,我國乳制品的產品結構很單一,同質化嚴重,以液態奶消費為主。
“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乳在人體健康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包括減肥、降血壓,抗動脈粥樣硬化,緩解骨質疏松,抗腫瘤、抗氧化等。我們應該進一步優化乳制品的產品結構,開發功能乳制品,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人均牛乳消費量,應增加奶酪等高附加值產品的比例,將‘飲奶’轉變為‘吃奶’,從而提升我國居民的健康水平,促進我國乳制品工業的健康發展。”任發政說。
《中國奶商指數調查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奶商指數為62.7分,比2019年的60.7分有所提升,其中,喝奶行為有較大改善。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公眾對均衡營養提升免疫力非常關注,超過96%的公眾認為乳制品對提升免疫力作用很大,近50%的公眾增加了乳制品攝入的種類,并堅持每天足量喝奶。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楊國超表示,乳制品被更多人納入日常膳食,帶來消費量的剛性增長。他說:“疫情促使公眾健康意識提升,乳制品功能化、多元化是趨勢,牛奶中的乳鐵蛋白等成分的營養價值和提升免疫力的功能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同時,越來越多家長將奶酪等多種乳制品列入孩子的日常營養清單,這將助推行業發展,鼓勵企業加強研發、創新,從而推出更多功能化、多元化產品。”
通訊:波蘭乳制品商期待借助中國市場打造亮麗名片 ” 參與組織“乳制品專列”的波蘭味奇集團首席商務官阿加塔·馬齊亞爾奇克-皮薩爾斯卡表示,此次專列抵達中國正值“雙十一”,相信波蘭乳制品能迎來一波熱銷。
據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官方微信7月10日消息,針對網傳《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一文,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發布聲明回應。
8月2日,省市場監管局發布2019年第二季度全省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結果,抽查樣品總體合格率達97.5%,其中蛋制品、乳制品、嬰幼兒配方食品、冷凍飲品等消費品合格率均達100%。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馬純良日前說,乳制品國家監督抽檢合格率連續5年達到99.9%以上,質量安全指標和營養指標基本與國際水平相當。
記者看到,這家乳業公司生產的很多乳制品貼有白俄羅斯農業和食品部去年開始實施的有機食品標志。茲德拉烏什卡乳業公司與中國的合作情況正是白俄羅斯對華乳制品出口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