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9日17:43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國家統計局昨天(8日)公布的數據還顯示,70年來,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兼顧公平和效率,實現了由平均分配向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轉變。
改革開放前,城鄉居民收入來源單一,城鎮居民依靠工資,農村居民依靠工分。改革開放后,多種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居民收入來源發生顯著變化。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財產凈收入占比為10.3%,比2013年提高0.6個百分點;工資性收入占比為60.6%,下降2.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占41.0%,比2013年提高2.3個百分點,高于經營凈收入4.4個百分點。
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收入大幅增長。2013—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3%,快于人均GDP實際增速0.8個百分點。2016年,勞動者報酬占初次分配總收入的比重為52.2%,提高4.7個百分點。
脫貧攻堅成效突出。改革開放前,我國農村地區普遍貧困,按照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衡量,1978年末農村貧困發生率約為97.5%,農村貧困人口規模達7.7億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領導下,全國打響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的決定性進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了歷史性貢獻。2018年末,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7%,貧困人口降至1660萬人,均降至2010年的十分之一左右。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新型消費為各類消費群體的各種生活方式提供了解決方案,實現了傳統生活場景的有效延伸,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新動能和新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和消費司副司長 常鐵威:要進一步加大5G、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網絡建設力度。
家住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上街村的85歲老人趙水木,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自2016年5月11日起,每天省下13.5元、每月攢足400元捐贈給鄭州慈善總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全國共計接待國內游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75.6億元。我們必須堅定通過改革的辦法,努力破解深層次問題,讓廣大居民敢于消費、愿意消費、有地方消費,真正釋放消費潛力,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活力與動力。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另據統計,從4月30日至5月4日,中國幾十座城市啟動了新一輪消費券投放,規模突破百億元,涉及消費領域包括餐飲、旅游、家電、汽車、文娛等。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3月18日就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表示,為應對疫情對消費影響,近期各地出臺了一些措施,其中包括南京、寧波等地推出不同形式的消費券。
土地、數據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被明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頂層設計將出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紅利將密集釋放。《決定》指出,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學院副院長董希淼表示,除居民財富總量不斷增長,財富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
關于收入來源與收入分配,薩伊于19世紀初曾提出所謂的“三位一體公式”:資本—利潤、土地—地租、勞動—工資。[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東京 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回顧過去十幾年世界經濟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全球化日益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對國際生產、貿易和投資產生深遠影響,專業化分工更細、更有效率,全球市場彼此的依存度就越高。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個人所得稅是目前我國僅次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第三大稅種。個稅不僅僅是國家籌集財政收入的重要稅種,也是調節社會收入分配、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工具,對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