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9日17:27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金秋時節,稻谷飄香,從南到北,一幅幅五彩斑斕的豐收畫卷鋪展開來:華北平原籠上“青紗帳”,讓種糧大戶們信心滿滿,玉米棒穗多,籽粒抱得緊,大家喜慶又一個豐收年;黑土地鋪上金地毯,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曳,村民喜氣洋洋,一株稻穗足有160粒,今年高產穩穩當當;長江兩岸喜看稻粟千重浪,農民底氣十足地說,畝產上1100斤,已經不在話下……
好一個豐收中國,好一個全面小康美如畫!今年夏糧豐收大局已定,秋糧要爭取有好的收成。辛勤耕耘,換來沉甸甸的收獲,讓大江南北處處呈現豐收景,讓華夏大地處處洋溢小康芬芳。無論是新疆的葡萄翠綠,湖北的蓮藕白壯,陜西的蘋果脆甜,內蒙古的羊只肥美……群眾喊起豐收號子,擺上農家美食,一起歡慶五谷豐登,攜手奔向全面小康!
豐收中國,推進億萬農民鏗鏘邁小康!辛勤的汗水,香甜的果實,正是因為有了上至國家下至地方,同心協力抗疫抗災闖難關,才有今日來之不易的豐收年。春耕受疫情影響,缺人工、缺農資,難題不斷,依然在眼前。關鍵時刻,是政策“組合拳”讓廣大農民吃下定心丸:是各種綠色通道,化肥送到地頭,農機開進田間……正是有了黨和國家的政策,讓大災之年不減反增產,讓廣袤的田野遍地金黃,農民在豐收的田野更加喜氣洋洋,也讓中國飯碗穩穩當當!
算豐收賬,農民打心眼里感謝政府感謝黨!大災沒減產,清水繞田,魚戲田間。聞瓜果香,品生態魚,農家樂火了,烹制的豐收味道格外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抗擊嚴重洪澇、蟲口奪糧,今年的豐收尤其來之不易。豐收背后,是一項項強農政策的有力支撐,投入加力,補貼給力,超過2200萬臺套農機具戰春耕,各級財政安排小麥病蟲防控資金超16億元;豐收背后,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就不可能有金秋十月的豐收美景一浪高過一浪!
賞豐收景,用辛勤汗水換來春華秋實。改種優質品種,推廣綠色種植,放下羞澀帶著農副產品走上“云端”……廣大農民迎朝霞、頂烈日,奔波田間,拼搏出累累碩果。從賣得出到賣得好,農民收入連上新臺階;科學種田,將汗水滴在最關鍵的地方。掂掂豐收的成色,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9元,增速較一季度提高2.8個百分點。田野里一個個產業拔節生長,鼓起了農民“錢袋子”,農民收獲的不只是甜蜜蜜的果實,更是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擦亮農業底色,增強農民信心,土地生金;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糧食產能站穩新臺階,牢牢端穩自己的飯碗……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農業基礎更牢了,農民身板更強壯。中華民族在大災之年把握三農發展力量,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不僅贏得豐收的主動權,更為推進鄉村振興凝聚了奮斗的心力量。有此力量推進,億萬農民的小康歡歌更加嘹亮動人!
作者:王火乍
近5年,桐柏縣投資8億多元,綜合整治面積24萬畝,復墾工礦廢棄地,新增耕地7萬畝,累計整治土地共32萬畝。就在當年,包括石頭畈村在內37個村的土地整治項目完工,共修成田間道路419公里、生產路270公里,4米寬的水泥路,徹底解決了胡金成的難題。
近日,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該省農業經濟穩中有進、持續向好。通過高質量備耕、高標準春種、精細化田管以及高效率秋收,克服疫情特別是三次臺風影響,今年糧食生產可實現“十七連豐”。
眼下在河南焦作市溫縣,鐵棍山藥迎來收獲,這讓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在溫縣張羌街道馬莊村的鐵棍山藥種植基地,來自鄭州、洛陽等地的游客來到田間挖溝刨土,體驗采挖活動。溫縣還引進知名中醫藥企業建立了原料基地和加工車間,開發出山藥粉、山藥飲片等深加工產品60多個。
在10月27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規劃確定的農業農村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勝利完成,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
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保持持續向好、穩中有進的態勢。“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保持了持續向好、穩中有進的態勢,‘三農’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還要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建設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提升農產品產地商品化處理水平。
在昨天(21日),財政部與農業農村部分別發布了前三季度相關數據。財政部發布的前三季度我國財政收支數據顯示,1—9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1002億元,同比下降6.4%。
眼下正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晚稻成熟的最佳時節,在東興市江平鎮江龍村700多畝福珍富硒水稻種植示范園里,到處涌動著金色的稻浪,飽滿的谷粒閃耀著秋天的光芒。在福珍富硒水稻種植示范園早稻收割現場,師傅們駕駛著聯合收割機在金色的田野上來回穿梭,轟隆的機械聲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他們敢闖敢拼,與父輩們一起,共同守護這片生養他們的熱土。黑金剛土豆是米存民去年起帶領貧困戶試種的新品種,味道好、銷路多、收入也自然翻著倍的漲。
增加農民收入,解決“兩不愁三保障”,是脫貧攻堅的根本所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助推淮濱縣農產品賣得出、賣得快、賣得好,是電商扶貧指揮中心的根本工作。通“1+3+30”帶貧模式,帶動了解電商、知曉電商、參與電商的人員呈幾何倍數增長。
種了38年洋芋的王一航,已然和當地的農民融為一體,頭戴草帽、腳穿球鞋、褲腳挽起,辛勤耕耘在馬鈴薯試驗田里。鄉親們親切地稱他為“王洋芋”“王科學”,甚至傳唱著“王一航,洋芋王;要想洋芋好,就找王一航”這樣的順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