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8日08:06 來源:人民日報
本報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馮華、余建斌)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可用于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并廣泛服務于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的需求。
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中規劃的兩顆16米光學衛星,具有高機動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穩定度、載荷適應性較強及長壽命的特點。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8日 14 版)
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保障黃河安瀾上持續發力,筑牢人民幸福的安全防線。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弘揚黃河文化上用心用情,構筑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園。
根據中美兩軍年度交往計劃,經雙方商定,2020中美兩軍人道主義救援減災研討交流活動于11月11日開始。這是中美兩軍在人道主義救援減災交流機制下舉行的第16次研討交流。(總臺央視記者 蘇洲) (編輯 王鶴翔)
——7月17日,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救災工作,強調要始終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 秉持“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水利系統今年防汛工作以防為主、關口前移,未雨綢繆、防微杜漸,切實有效降低了洪澇災害風險。
10月13日,山東省棗莊市鑫昌路小學的老師帶領學生模擬演練地震逃生。當日是國際減災日,山東省棗莊市鑫昌路小學開展校園安全教育活動,向學生們傳授地震、消防以及常態化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常識,增強學生們的應急避險與安全自救能力。
可以追溯到1989年。此前,為促進風險意識及減災的全球性文化,聯合國大會倡議設立一個國際日。現在,每年10月13日舉行的國際減災日紀念活動,旨在贊賞全世界民眾和社區為減少遭受災害風險做出的努力,并提高他們對所面臨風險的重要性的認識。
我國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 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
前不久,受連續降雨影響,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新城廣場西側的明秦王府城墻遺址修復保護砌體發生坍塌,現場一輛公交車、三輛私家車受損,有四名群眾被坍塌時濺起的磚石擦傷。
習近平:我們中華民族在和災害作斗爭的過程中,斗了幾千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但是我們還要繼續斗下去。從基本國情上分析,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
根據四川省請求,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19日緊急向四川省調運鉛絲網片、搶險網兜和復膜編織布等中央防汛物資,支持地方抗洪搶險工作。應急管理部調派500名消防救援專業力量增援四川防汛救災一線,目前正在宜賓、樂山、雅安、滬州等重災區開展營救疏散受困群眾和清淤排澇等工作。
8月18日下午,正在安徽省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蒙洼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我們要抓住與自然災害交手的機會,鍛造強大的抗御災害能力,用不斷發展的科學認識自然,全面推進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和防治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