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0日15:37 來源:大洋網
8月18日下午,正在安徽省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蒙洼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看到莊臺街道整潔、村民生活井然有序,習近平總書記感慨地說,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斗了幾千年,積累了寶貴經驗,我們還要繼續斗下去。這個斗,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要提高抗御災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災害方面要達到現代化水平。
“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論斷,并指出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方針。中國地處北半球中緯度災害帶與環太平洋災害帶交匯處,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頻繁、災種多樣的國家之一。僅以時下來說,不僅長江、太湖流域防汛形勢嚴峻,華北、東北等北方地區降水集中,而且臺風活動也已進入活躍期。我國防汛抗洪處在關鍵期,要為南北兩線抗洪做好充足準備。我們要抓住與自然災害交手的機會,鍛造強大的抗御災害能力,用不斷發展的科學認識自然,全面推進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和防治能力現代化。
我們常說,制度前進一小步,社會進步一大步。提高抗御災害的水平,首先要健全科學防控的長效機制。從摸清自然災害“家底”,到編制覆蓋城鄉的防治規劃;從識別、避讓高風險區域,到調整生態涵養區域;從完善災害風險保險體系,到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災害防治——隨著中國之治的制度體系日趨系統科學,把行之有效的實踐做法借立法明確下來,將最新防治技術成果融入制度設計之中,促使綜合防治有法可依、有計可施,方能扎實推進綜合防災減災救災的能力建設。
其次,須提升協同治理能力。伴隨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防御水平不高、城鄉差異大成為我國防災減災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與此同時,自然災害日趨高頻率多樣化的態勢,令單一主體很難獨立完成高效科學的治理。城鄉之間、部門之間亟待在實戰中強化協調聯動、協同治理的能力。近年來,我國諸多城市建立內澇預警聯合發布機制,加強易澇點實地調查和強降水監測,可以視作提升多部門協同治理能力的生動實踐。而接下來,為基層賦能,提高基層防災減災能力,解決災害防治“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尤為重要。
再次,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尊重科學、依靠科學、運用科學,是我國抗御自然災害的重要經驗。隨著新技術在災害防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在災害監測預測預警、風險評估防控、應急救災、恢復重建等領域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例,災害發生前,它能定向發送災害風險預警信息,引導避險轉移的開展;災害發生后,它能引導現場搜救行動,保障實時聯絡調度。科技創新將促使人在災害防治中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防災減災的整體效能。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社會發展史是一部人與自然災害抗爭的歷史。防患于未然,寓防于治、防治結合,既關系著國計民生,也關系著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唯有正確認識自然、科學應對災害,不斷完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提升全社會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方能真正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廣州日報評論員楊博)
今年6月以來,我國南方進入主汛期,部分地區遭遇強降雨過程,多地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導致一些城市出現內澇,村莊農田被淹,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汛形勢嚴峻。
今年6月以來,我國南方進入主汛期,部分地區遭遇強降雨過程,多地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導致一些城市出現內澇,村莊農田被淹,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汛形勢嚴峻。為科學高效防汛,了解分辨汛期常見的災害類型至關重要,汛期自然災害可概括為氣象災害、洪澇災害7以及地質災害,主要由降水引起。
6月27日晚,總臺央視記者從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獲悉,冕寧縣暴雨災害發生后,省應急管理廳已調集消防救援力量出動車輛22臺次、指戰員121人次,會同當地救援力量,營救被困群眾223人,轉移周邊群眾1700余戶7500余人。
《報告》顯示,我國自然災害損失相較近10年總體偏輕,但在全球排名仍位于前列,災害發生頻次、直接經濟損失全球排名分別為第2位、第3位。2019年,全球自然災害總體偏輕,與近10年(2009—2018年)均值相比,災害頻次減少24%,死亡人口減少74%,受災人口減少50%。
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今天是第11個全國防災減災日 你可記得 當災害發生時 誰總是沖鋒在前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致力于疫情防控狙擊戰,一些受“恐鄂”情緒支配而導致的過火行為正在出現。現在,當我們正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這一“原生災害”的時候,“恐鄂”情緒蔓延導致的過火行為,正在有變成“次生災害”的危險。
(王鵬)記者21日晚從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獲悉,受8月19日晚至20日凌晨強降雨影響,目前四川省阿壩州境內公路仍有多處斷道,交通部門已累計疏運游客、民眾10275人。
(任重)據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官方微博消息,截至20日19時,受“8·20”暴雨災害影響的水磨、映秀、耿達等受災地區移動通訊信號已基本恢復。災害發生后,應急管理部高度重視,派出的國家防總工作組抵達四川指導搶險救援工作。
據新華社報道,截至7月26日1時50分,經工作人員連續13個小時的奮力搶修,貴州水城“7·23”特大山體滑坡中受損的供電線路全部恢復送電。據悉,災害發生后,南方電網貴州公司成立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救援保電工作,六盤水供電局立即啟動社會突發事件供電保障Ⅳ級響應,應急保電隊伍立即趕赴現場,全力保障救援及臨時安置點用電。
7月26日,記者從水城“7·23”特大山體滑坡災害搶險救援指揮部獲悉,“7·23”特大山體滑坡災害發生以來,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持續全力對事發區域進行搶險救援,截至7月26日13時,通過戶籍核對、家屬報案、DNA比對、對幸存者走訪詢問、公安大數據、通信痕跡查證、與幸存者本人電話及視頻核對,進一步確認該滑坡災害區共有戶籍人口22戶77人,外來探親訪友、務工人員8人,共計85人,其中已取得聯系的在外人員23人,搜救并送醫院救治傷員11人,搜救出遇難人員24人,失聯人員27人。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搶抓72小時黃金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