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2日15:44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
習近平:我們中華民族在和災害作斗爭的過程中,斗了幾千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但是我們還要繼續斗下去。這個斗不是跟老天爺作對,是人與自然要更加和諧,要順隨自然規律,更能夠摸得到自然規律。同時我們需要培養強大的抗御災害能力。
這段話出自2020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調研時的講話。
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人類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可以說,自然是生命之母,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人類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作為自然界演化過程中的一部分,自然災害的發生不可能完全避免。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中華民族在與自然災害抗爭的歷史過程中留下了許多壯舉與經驗。我們要不斷從實踐中總結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積累應對抗御災害的經驗,去適應災害,與災害共處,全面提高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
從基本國情上分析,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提高抗災能力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這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是一項長期任務。
一方面,我們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科學保護、合理利用,形成綠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盡可能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另一方面,我們要推廣防災減災理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建設,使防災減災救災達到科學、高效的水平,有力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及經濟社會平穩良好發展。
(本期特約專家:賈國棟 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副教授)
作者:成長春(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學基地主任、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昭示我國即將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發展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成為繼全面小康之后的奮斗目標。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堅持理念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一代接著一代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并對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戰略謀劃。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落實好這一戰略部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應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十三五’規劃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必須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從認識、適應到引領新常態,到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穩中求進推動高質量發展,五年以來的調控措施更加務實、高效。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生動記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推進新時代治國理政實踐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全面系統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集中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安吉縣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時強調:“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思想指引,為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確立了價值導航。
觀察近年的中國全國兩會,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重要話題。為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成效顯著,令人欣喜。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把新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寫入憲法,為中國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憲法保障。
中共中央、國務院推出《 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非常重要,在西部大開發20周年之際,是對西部大開發的又一次巨大利好。這部指導意見,是中央順應新時代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進入到新階段,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又一次重大的決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