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7日11: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觀察近年的中國全國兩會,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重要話題。為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成效顯著,令人欣喜。
1995年,我作為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嘉賓,首次訪問中國,被中國古老和現代融合的風貌所吸引。只有到中國各地深入探訪,才能真切體會到中國幅員遼闊,理解中國脫貧攻堅成果的來之不易,尤其是地處山地、沙漠和高原等自然環境條件比較惡劣、交通不便的地區。目前,中國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累計減貧9300多萬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減貧成就。
如今,每年我幾乎有一半時間在中國各地采風。我們在中國拍攝了《神秘中國》等紀錄片,希望真實反映中國風土人情。通過拍攝紀錄片,我切身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變化。我們攝制組到訪一些偏遠鄉村,徜徉在村里小路上,呼吸著清新空氣,發現山更青、水更綠,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因為環境的改善,很多鄉村發展起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村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私家車進入尋常百姓家,互聯網連接千家萬戶。在我看來,這些可喜的變化,與每年中國全國兩會上確定的一系列大政方針以及各種利民措施息息相關。
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把新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寫入憲法,為中國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憲法保障。我注意到,中國在積極擴大退耕還林、治理空氣污染、防治沙漠化、推廣清潔能源技術等。同時,中國在風能、太陽能以及電動汽車等環保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環保工業生產水平進入全球領先行列。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相信下次我來華拍攝紀錄片時,一定會看到更多新變化,中國的綠水青山將越來越令人向往。
(作者為美國好萊塢蒙納瑞克斯電影公司總裁,本報記者王如君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27日 03 版)
五年前的春天,在中原崛起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河南,為河南指明了打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基礎能力建設、新型城鎮化等“四張牌”,提出了“中原更加出彩”的殷殷要求,給河南的持續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今天(27日)在廣西南寧召開,為了降低、化解疫情輸入風險,全力護航盛會舉行,南寧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多舉措嚴防嚴控疫情。南寧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邊防檢查處副處長 周新生:我們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研判,重點篩查有疫情嚴重地區停留史、旅居史人員,并將信息及時通報口岸疫情防控相關單位。
近年來,澠池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的要求,加快推進主流媒體融合轉型發展步伐。2018年,澠池縣被省委宣傳部確定為全省39個縣級融媒體建設試點縣之一,2019年1月18日,澠池縣融媒體中心在全市率先掛牌成立,實現了縣級媒體平臺的深度融合。
當過兵、吃得苦,為人正直熱心,舍得為村里謀事,彭石華在2014年被村民們選為坪寨村支書。攝影/曾鴻 彭石華說到做到,他帶著農戶大規模種植西紅柿、辣椒,把自己的種植經驗、銷售渠道分享給村民們。
9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就“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聽取意見和建議。這七場座談會,對象、主題各有不同,包括企業家座談會、黨外人士座談會、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社會經濟領域專家座談會、科學家座談會、基層代表座談會、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
十八大以來,無論是赴地方考察調研,還是出國訪問,習近平都親自審定方案,要求嚴格按照中央八項規定辦。對出訪活動,習近平多次指示要精算代表團飯店入住天數,能省則省,不要浪費,住地不要豪華,干凈舒適即可。
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開展以來,國務院安委會成立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辦公室和工作專班,應急管理部開展危險品重大危險源專項檢查督導,完成7600余家危險品重大危險源企業、2.2萬余處重大危險源的安全檢查。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產生巨大沖擊,我國很多市場主體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情況比預料的要好”,習近平表示,我們要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爭取全年經濟發展好成績。
出席今天座談會的,有國有企業負責人,有民營企業家,有外資企業和港澳臺資企業管理人員,有個體工商戶代表。相信通過共同努力,廣大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一定能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