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20:50 來源:人民網
數千年來,水旱災害一直困擾著中華民族。進入21世紀,水旱災害仍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做好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他說:“人離不開水,但水患又是人類的心腹大患。”“中華民族正是在同自然災害做斗爭中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現在,水患仍是我們面對的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做好抗擊特大洪水準備,防止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力爭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從剛剛過去的主汛期來看,2020年的汛期非同尋常。836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68條超保證、77條超歷史,超警河流數量多、歷時長;大江大河洪水多發、量級高,共發生21次編號洪水……這是自1998年以來我國遭遇的最嚴重汛情。
既要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要防范歷史罕見的水情汛情,形勢之嚴峻讓人始料未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汛情險情災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為奪取防汛抗洪全面勝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面對新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汛情,水利系統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和李克強總理批示精神,積極踐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新理念,始終把防汛抗旱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強化擔當作為,認真履職盡責,全力做好水旱災害防御各項工作。
讓洪水俯首歸漕,保堤后百姓安然。這個汛期,水利人在新理念的指導下,與暴雨洪水斗智斗勇,依靠我國已初步形成較為完備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和非工程措施體系,精準發力,確保“全國大江大河干流和重要圩垸堤防無一決口,大中型和小(1)型水庫無一垮壩,工程險情顯著減少”,在今年汛情大考中交出了亮麗答卷,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和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重要安全保障。
踐行新理念,堅持以防為主,下好“先手棋”,重點防范化解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三大風險”
“庚子之夏防大汛”,水利部去年汛后就開始謀劃今年防汛,今年年初,水利部與中國氣象局等有關部門聯合會商,作出預判:2020年我國氣象水文年景總體偏差,極端事件偏多,澇重于旱。
3月25日至28日,浙江、福建、廣東等6省(區)出現強降雨,17條中小河流發生超警洪水,3月28日我國正式入汛,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提前4天;5月,廣東遭受“龍舟水”突襲,多地受災;6月,江南、江淮等地遭遇持續強降雨,長江、淮河、太湖流域與洪水開始了漫長的“拉鋸戰”……歷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又遭遇歷史罕見的暴雨洪水,今年的汛期極不尋常,抗洪形勢異常嚴峻。
江河安瀾、人民安寧,牽動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心!
5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有關工作時,要求高度重視今年汛期長江中下游汛情,壓實防汛工作責任,克服疫情影響,搶抓水利工程修復,加強物資儲備,組織開展搶險培訓和演習,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6月至8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6月28日,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災工作。
——7月12日,習近平對進一步做好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當前已進入防汛的關鍵時期,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壓實責任、勇于擔當,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7月17日,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救災工作,強調要始終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
——8月18日,習近平赴安徽考察,強調要順應自然規律,提高抗御災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災害方面要達到現代化水平。
李克強總理多次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批示。7月6日—7日,李克強在貴州省考察時強調,各地要切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監測預警,全力做好洪澇地質災害防御和應急搶險救援等工作,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7月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做好防汛救災工作、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等工作。8月20日,李克強到重慶市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強調要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科學防洪調度,做好搶險救援、生產恢復等工作。8月26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支持受災地區恢復生產保障民生。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水利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尤其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提出的“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切實把“防”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強汛情研判、超標洪水防御方案編制等工作,早準備早動員早部署,未雨綢繆抓好防汛抗洪各項工作。
鄂竟平部長主持召開防汛會商會,研判防汛抗洪形勢。
以防為主,防在“汛”前。“要深入總結防汛工作的歷史經驗教訓,認真查找防汛領域存在的‘黑天鵝’和‘灰犀牛’”,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在今年年初反復強調,下好防汛“先手棋”,超前作出安排部署,防范化解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三大風險”。
七大流域已多年未發生超標洪水,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在增加;水庫安全度汛始終是水利系統的頭等大事;山洪災害是造成汛期人員傷亡的主要災種——“防范‘三大風險’和提出超標洪水不打亂仗、標準內洪水不出意外、水庫不因工作不到位造成垮壩失事、山洪災害不出現群死群傷的‘四不’目標,是基于對洪澇災害風險的清醒認識和水利部門多年防汛抗洪的豐富經驗而提前做出的預判。”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話語鏗鏘。
針對“三大風險”,在主汛期到來前,水利部領導克服疫情防控影響,長時間深入七大流域一線,檢查各地防汛備汛及去年水毀工程修復情況,鄂竟平等部領導分別主持召開了超標洪水防御視頻會、水庫安全度汛視頻會和山洪災害防御工作視頻會,參加七大流域防總會議,坐鎮指揮,高位推動,流域、地方統籌部署,全面查找、及時消除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
——防范超標洪水,在主汛期到來前督促各地、各流域編制完成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和重點防洪城市超標洪水防御預案,制定洪水防御“作戰圖”,確保一旦發生超標洪水能夠有序應對,不打亂仗。
——防范水庫失事,嚴格大中型水庫汛限水位和調度運用監管,以推動實現“有人、有制度、有方案、有預案、有監測預報設備”為重點,提升小型水庫安全管理能力。
——防范山洪災害,開展2076個縣山洪災害防御人員培訓和演練,根據監測及時發布山洪災害預警,指導基層地方政府按照“方向對、跑得快”的要領,組織做好人員轉移避險,聯合中國氣象局在央視黃金時間發布山洪災害氣象預警。今年更是首次依托“三大運營商”開展面向社會公眾的預警服務,做到預警信息全覆蓋。
汛前,水利部重點圍繞去年水毀工程的修復情況,對19個省3個流域的334個水毀修復項目進行了專項檢查,督促各地按照要求把工程修復到位,保證今年能夠投入運用;對重點江河、城市超標洪水防御預案的實用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組織專項檢查,確保遇超標洪水不打亂仗;采用“四不兩直”方式,暗訪6107座小型水庫,對29個省份和新疆兵團106個縣400多個村開展了山洪災害防御暗訪督查,針對發現問題,督促及時進行整改……
以防為主,防在“搶”先。5月,水利部組織開展2020年長江防洪調度演練,以1954年長江洪水為背景,重點選取了長江中下游干流持續高水位、防洪形勢嚴峻、調度決策難的兩個場景開展演練,主要涉及水庫群聯合調度、堤防高水位運行、中下游蓄滯洪區運用等關鍵決策過程。6月,水利部組織開展2020年黃河超標洪水防御調度演練,以1761年型大洪水(花園口流量32000立方米每秒)為背景,演練洪水預報、會商決策、水工程聯合調度、工程搶險、應急測驗等環節,檢驗了黃河流域水雨情監測預報、洪水調度指揮決策、防洪工作部署和搶險技術支撐能力。
不僅是長江、黃河,其他流域也針對超標洪水按照調度預案組織演練,確保實戰時忙而不亂。
“開展實戰演練,做好防大汛的準備。提升了防御能力,一定程度上就減少了搶大險救大災的可能,”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副司長王章立說,“從而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
秉持“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水利系統今年防汛工作以防為主、關口前移,未雨綢繆、防微杜漸,切實有效降低了洪澇災害風險。
踐行新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發揮預測預報、水工程調度作用,為搶險救援提供技術支撐,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這個夏天,大雨滂沱,波濤洶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極大威脅!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牽掛著暴雨洪水中群眾的安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防汛救災工作要“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
治國有常民為本,一枝一葉總關情。洪水是一場大考,既考驗水利人踐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理念的手段與能力,也考驗水利人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使命與擔當。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貫穿防汛抗洪全過程的價值導向。”鄂竟平一再要求,“必須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作為評判防汛抗洪成效的決定要素。”
這個汛期,水利人始終緊緊盯住人民生命安全開展工作,及時預警預報,科學調度水工程,履行應急搶險技術支撐職責,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護佑人民安寧。
與洪水賽跑,提高預報精度,延長預見期,縮短預報時間——
48天!
這是太湖今年維持超警的天數。
今年,受梅雨期強降雨影響,太湖水位迅速上漲,最大日漲幅達22厘米,7月21日漲至過程最高水位4.79米,為1954年有實測資料以來第三高水位。
太湖流域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平原河網的河流特性要求對水位控制必須精確到厘米級,排水不暢帶來的內澇背后是驚人的經濟損失。太湖水位的迅速上漲,牽動著人們敏感的神經。“太湖水位會繼續漲下去嗎?”“堤壩會不會有危險?”……水利部的預測預報讓很多憂心忡忡的人吃了一顆“定心丸”。水利部水文水資源監測預報中心副主任劉志雨介紹:“我們提前5天準確預報太湖最高水位可能達到4.76米,不超過4.80米,實際太湖最高水位4.79米。” 得益于精準的預測預報以及有效的應對措施,今年汛期太湖有驚無險,未發生重大險情。
入汛以來,水利部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形成了“預報專班、聯合會商、滾動訂正”12字工作機制,有效提升了預報精度,延長了預見期,縮短了預報時間,累計發布1184條河流1933個斷面作業預報35萬站次,發布水情預警1904次,南方主要江河的預報精度達到90%,我國洪水預測預報的水平再上新臺階。
2020年2號洪峰通過三峽水庫時三峽大壩泄洪。
蓄泄兼籌,科學調度水工程,攔洪削峰錯峰,實現效益最大化——
75000立方米每秒!
8月20日,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洪峰抵達三峽,三峽水庫出現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流量。實際上,三峽水庫面對的不僅是第5號洪水,還有之前已然入庫的4次編號洪水。“此時三峽水庫所剩的防洪庫容十分有限,而長江中下游全面超警,鄱陽湖和洞庭湖區持續高水位,當時真的是如履薄冰”,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防汛一處處長褚明華至今心有余悸。
水利部會同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徹夜不停進行視頻連線會商,反復推演各種方案,精準精細調度長江上中游水庫群,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攔洪削峰效益,構建起抵御長江第5號洪水的“銅墻鐵壁”。河道行洪作為“頭牌”、水庫工程作為“王牌”、蓄滯洪區作為“底牌”,有條不紊,勝券在握。“通過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把整個流域的水庫蓄滯洪區、涵閘、泵站都放在一個平臺上,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運用,把這些耦合到一起,實現預報調度一體化,推動由‘經驗調度’向‘智能調度’轉變,整體效益更加凸顯。”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司長田以堂對此倍感驕傲。在應對長江第4號和第5號洪水中,通過上游水庫群聯合調度,分別降低岷江下游、嘉陵江下游洪峰水位1.4米和2.3米,降低長江干流川渝河段洪峰水位2.9米~3.3米,減少洪水淹沒面積約235平方公里,減少受災人口約70萬人,同時,三峽水庫全力攔蓄洪水,4號、5號洪水分別攔蓄25.6億、81.8億立方米洪量,避免了荊江分洪區的運用,避免了60余萬人轉移和49.3萬畝耕地被淹沒,發揮了巨大的防洪減災效益。
在水利人的精心、科學調度下,今年全國3927座(次)大中型水庫共攔洪1761億立方米,減淹城鎮1322個次、減淹耕地3398萬畝、避免人員轉移2185萬人,尤其通過科學調度長江上中游水庫群,實現了對長江干流蓮花塘水位精細到厘米級的控制。
發揮專業優勢,通報水情預報成果,派出工作組現場指導,為搶險救災提供技術支撐——
13年!
7月20日,時隔13年之后,有“千里淮河第一閘”之譽的王家壩閘再次開閘泄洪,使其又一次成為億萬人民和新聞媒體聚焦的中心。
7月14日以來,淮河上中游出現持續性降雨,王家壩水文站水位從7月17日開始超警后,持續迅速上漲。這段時間,水利部和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日夜堅守,滾動會商,并及時向應急部等部門通報水情預報成果,提醒做好蒙洼蓄洪區運用和應急搶險準備。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率國家防總工作組7月19日下午緊急趕赴安徽淮河一線現場指導督促防汛抗洪,特別強調,要限時徹底轉移蒙洼蓄洪區內所有人員。
7月19日20時,王家壩水文站水位已達29.09米,接近29.3米的保證水位。按照規定,水位到達29.3米的保證水位就可以分洪。要不要分洪?什么時機分洪?不分洪行不行?一道道難題擺在水利人面前。
19日晚至20日早晨,水利部國家水工程調度中心燈火通明、氣氛緊張,鄂竟平、葉建春等水利部領導帶領有關部門和專家通宵會商,分析研判淮河不斷變化洪水態勢,在煎熬中慎重決策。期間,水利部與河南、安徽兩省,與淮河水利委員會密切聯系,細致分析各種可能的情況,反復落實一旦出現最不利情況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措施。“王家壩最高水位將突破保證水位并可能達到29.90米。”經過緊急分析、演算,水利部水文水資源監測預報中心淮河水情專班做出了這樣的預判。基于此,水利部領導頻繁與前方工作組以及安徽省、市、縣多級部門現場溝通,要求蓄洪區近2000名群眾必須連夜安全轉移。
20日0時許,王家壩站達到保證水位;20日2時許,王家壩站超過保證水位……汛情十萬火急,時間就是生命。20日2時59分,葉建春接到淮河水利委員會肖幼主任的電話,確認蓄洪區內所有群眾已按要求連夜全部安全轉移。隨著不斷跳漲的水情,水利部與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河南省、安徽省等相關部門不斷溝通、反復權衡,最終決定分洪。
20日6時許,一大早就趕到水利部坐鎮指揮的國務委員、國家防總總指揮王勇聽取水利部匯報,了解現場情況,親自簽署分洪命令。8時32分,王家壩閘開閘泄洪,蒙洼蓄洪區再次啟用。分洪時,王家壩閘水位已達29.75米,超過保證水位0.45米。“29.75米是什么概念,閘頂的高程是29.76米,水利工程作用確實發揮到了極致,再不開閘洪水就會翻閘。”在現場指揮的魏山忠感慨萬千。
無獨有偶,7月16日至19日,淮河干流河南段發生強降雨,累積降雨量超過400毫米的站點達9處,淮河南岸最大支流史灌河遭遇近30年一遇的超標洪水,下游固始縣豐港鄉潘莊村新臺子段堤防發生貫穿性滲流、管涌重大險情。
接到險情報告后,河南省水利廳第一時間關閉上游水庫泄洪閘,盡可能壓減出險河段洪水流量,為搶險工作創造條件。同時,由孫運鋒廳長帶隊的專家組趕赴現場指導救援,經分析后迅速確定應對措施、方案,并指導、組織各部門有序搶險。經過54個小時的奮戰,險情得以控制,史灌河大堤免于潰決,確保了大堤工程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經過各方的有序配合和共同努力,此次洪水來襲,淮河主要堤防未出現重大險情,水庫無一垮壩,無一人傷亡。葉建春自豪地說,13年后王家壩閘再次分洪,這么大的超標洪水沒有出現“打亂仗”的現象,防御有序,水利部門“打了一場漂亮仗!”
今年汛期,水利部門通報水情,及時預警,為搶險救災工作提供了精準的“情報”。同時,水利部累計派出89個工作組對地方防御工作進行指導,大量水利專家赴抗洪搶險一線,指導做好江河高水位期間和退水階段的堤防巡查防守,“一險一策”科學制定搶險方案,極大地提高了地方發現和處置險情的效率和水平。
踐行新理念,緊盯“短板”暗訪督查,上下一心,壓實責任,凝聚起戰勝洪水的強大力量
今年的洪水,有來得兇的,也有來得早的——七大流域最先拉響警報的是珠江流域。進入6月,珠江流域就出現了今年以來強度最大、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降雨過程。6月8日,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先后發生了今年第1號洪水,廣西、廣東等地出現洪澇災害。
西江上正在建設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一期工程啟動蓄水不久就迎來了大洪水考驗。大藤峽項目總指揮部迅速響應,提前部署,精準調度:船閘停航,加大下泄;加強預測預警和巡查防守;加固圍堰、強化在建工程基坑防護;做好人員、設備撤離預案……一道道精準有力的指令從總指揮部發出,保障了大藤峽工程施工和運行安全、平穩,成功抵御了首場洪水“大考”。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貫徹“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科學理念,重在落實。鄂竟平先后78次主持召開防汛會商會研判防汛抗洪形勢,水利部多次啟動水旱災害防御Ⅱ級、Ⅲ級應急響應,派出人員深入防汛抗洪一線開展水旱災害防御暗訪督查,督促各地壓緊壓實防御責任,真刀真槍落實防御措施。
在防汛的緊要關頭,鄂竟平帶領工作組赴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檢查指導防汛抗洪工作,并深入一線檢查指導,確保各項防御措施及時到位、落到實處。其他部領導也多次奔赴防汛抗洪一線檢查指導工作。在水利部的領導下,各大流域機構及地方水利部門履職盡責,發揮職能作用,一張嚴密的水旱災害防御大網迅速在全國建立、鋪開,為打贏防汛抗洪這場硬仗提供了堅實保障。
水利部工作組赴安慶市檢查安廣江堤丁馬段出險點,實地督導檢查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立足最不利情況,做好最充分準備,是歷經無數次風雨之后,水利人總結的沉痛而又寶貴的經驗。
海河流域是今年防汛的重點之一。“對海河一直放心不下!”鄂竟平坦言,由于海河流域多年沒來大水,發生大洪水的機率不斷增大,加之洪水調度、抗洪搶險實戰經驗少等問題,一旦海河發生大洪水,極易產生嚴重后果。6月13日,水利部組織京津冀政府有關負責同志專題研究防御對策,落實細化措施。水利部特別提醒海河流域做好業務培訓、監測預報以及河湖管控等方面的工作,同時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要求加強對海河流域防汛備汛工作的督查檢查。
派出專家組赴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現場查勘,對北京、天津、河北防汛安全薄弱環節摸底調研,組織開展流域內北險工險段檢查,對小型水庫安全度汛以及山洪災害防御、水庫汛限水位監管等進行全面督查……海河流域的水利部門積極行動,以強監管消除安全隱患,以萬全的準備應對流域可能的洪水。“雖然今年海河流域未發生編號洪水,但‘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水旱災害防御部門的同志表示,“只要還處于汛期,我們就一刻都不會放松!”
黃河流域今年也發生了6次編號洪水,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水情水勢,在確保行洪安全的條件下積極探索,創新按照“一高一低”干支流水庫群聯合調度思路,實施水沙一體化調度、大尺度對接,不僅確保防洪安全,還將黃河下游主河槽過流能力由4350立方米每秒提升到5000立方米每秒,為應對可能發生的超標洪水提供了更好的河道地理條件。黃河中下游唯一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樞紐汛期實現排沙3.3億噸,大大延長了小浪底水庫使用壽命。小浪底建成20年來,黃委會科學精細實施水沙調度,原本到今年就全部淤滿的75.5億立方米設計攔沙庫容,目前淤積量僅為31.6億立方米,占設計攔沙庫容的42%。專家介紹,小浪底節省出來的44億立方米庫容,相當于修建44座大型水庫。
危機關頭,水利人主動擔當、勇于擔當、善于擔當,為奪取防汛抗洪救災勝利作出重要貢獻。面對嚴峻汛情,各級水利部門堅守崗位、夜以繼日、連續作戰,層層落實防汛責任和防御措施,加強與氣象、應急等部門的密切協作,匯聚起團結抗洪的強大力量。
站在一個汛期的末尾,展望未來無數個汛期,需要水利人為之奮斗的事業還有太多:
今年洪澇災害共在28個省份造成堤防護岸、水庫設施、水文站等水利工程損毀,隨之而來的便是水毀工程修復面廣、量大、時間緊的要求,任務更加繁重;
今年洪澇災害暴露出水利防洪設施還存在中小河流堤防防洪標準偏低、蓄滯洪區建設不完善、部分水庫病險隱患尚未消除等問題,需要水利人一個一個去破解;
……
目前,水利部正在積極與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協商,按照國務院部署認真抓好災后重建等工作。葉建春表示:“首先是把今年的水毀盡快修復,保證明年汛期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其次是結合‘十四五’的規劃編制,重點抓長治久安的防洪工程建設。”
六大流域,21次洪水侵襲,帶走的是人們對洪水的迷茫與恐懼,留下的是寶貴的防汛經驗、經過考驗的水利工程和隊伍。我國將長期面臨水旱災害的威脅,洪澇災害頻發依然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水旱災害防御工作不會止步,水利人將高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旗幟,踐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時刻準備著。
財政部農業農村司司長吳奇修介紹,財政部從1998年以來,累計安排資金超過972億元,支持約6.9萬座小型水庫實施除險加固。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負責人李明傳說,“十三五”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81.29億元用于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年均投資16.26億元。
國家防總還向各地派出工作組,加強一線檢查指導,督促各地進一步落實落細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各項措施。截至目前,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商財政部已累計下撥中央補助資金17.55億元,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已累計調撥中央救災物資9.3萬件,用于支持受災地區抗洪搶險救災工作。
截至目前,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商財政部已累計下撥中央補助資金17.55億元,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已累計調撥中央救災物資9.3萬件,用于支持受災地區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張家團表示,國家防汛應急響應分為四級,雖然上述地區防洪等級從Ⅱ級降到了Ⅲ級,但防洪風險依然很高。
到目前,無錫入梅以來,降雨總量已超過1991年同期,沿江沿湖沿河圩堤連續“泡”了22天,滲水、管涌、漏洞、滑坡、塌坑、裂縫、漫溢等各類險象環生,防汛搶險難度正在增大。其中,遠程調度指揮搶險、二維碼視頻教學和無人機輔助巡查是首次嘗試運用,進一步提升防汛搶險科學化水平。
1.6月以來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 降雨集中頻繁致長江、太湖流域防汛形勢嚴峻 應對防汛大考,繡花功夫還體現在更多地方——30多萬人在長江中下游、太湖流域省市上堤巡查,及時發現險情并進行處置;加強監管,保障水庫度汛安全;今年入汛以來,太湖流域依靠精細調度骨干工程,全力外排洪水,汛情得到緩解。
入汛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江蘇,3.14萬人對沿江和蘇南地區超警戒河湖沿線進行巡堤查險,水利、應急、消防及部隊落實13支隊伍、6480人參與防汛搶險救援。
水利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預計北方地區淮河可能發生超警洪水,黃河中游、海河、第二松花江、遼河等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防汛形勢嚴峻。水利部水文水資源監測預報中心副主任 劉志雨:由于13日到16日的降雨過程,淮河可能會發生接近警戒水位的洪水。
7月13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研究防汛抗災、安全生產、耕地保護等工作。會議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進一步做好防汛救災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聽取全省汛情及防汛工作情況匯報。
7月13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研究防汛抗災、安全生產、耕地保護等工作。省委書記王國生主持會議,省長尹弘出席會議。
防汛救災一線,冒險轉移、緊急搶險,接力救援爭分奪秒、有序開展,部門協作、軍民齊心,全力以赴防大汛、搶大險。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防洪大壩筑起“銅墻鐵壁”,一定能維護好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守護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