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5日10:01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文 王浩峰/圖)9月15日至17日,來自中央新聞單位新媒體平臺、中央新聞網站、國家相關部委網站和媒體平臺等40家媒體記者將目光聚焦河南,深入鄭州、濟源、焦作、開封等地,推出“中國夢·黃河情”系列文章,集中報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河南經驗”。
據悉,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及黃河流域九省區網信辦承辦、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等單位協辦、映象網執行承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自啟動以來,生動實踐給采訪團留下了深刻印象,獲得由衷點贊。
在黃河博物館采訪團感受黃河在河南歷史中文化與傳承的力量;在鄭州鄭煤機、中鐵裝備實地感觸中原腹地“鄭”崛起的強大勢能;在小浪底大壩見證黃河中下游的生態改善及水資源利用帶來了巨大變化;在嘉應觀、人民勝利渠感慨黃河滄海桑田的發展變化,傳承著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在開封目睹因實施水系治理讓古城重現宋韻水城光彩;在蘭考感嘆黃河曾經給這里帶來的苦難與現在的繁榮景象……
一篇篇鮮活生動的報道見諸網端,掀起了一場全方位呈現河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輿論熱潮,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
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局長謝登科指出,在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舉辦“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很有意義。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謝登科表示,講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久久為功的鮮活故事,進一步凝聚起推動黃河保護發展的強大合力,是新聞輿論工作者肩負的職責使命,也是開展網上宣傳的題中應有之義。
河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曾德亞表示,黃河既哺育了中華民族,又鍛造了中華民族。進入新時代,在黃河文化蘊含的中華民族偉大創造、偉大奮斗、偉大團結、偉大夢想精神的滋養下,沿黃省區人民演繹著一個個精彩的黃河故事,賡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圖譜。
各地保護、治理黃河的氛圍更濃,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行動更自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多,中原兒女文化自信更強。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通過更多融媒體產品傳播更接地氣、更抓人心的保護黃河、治理黃河的好故事。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記者侯幫興坦言,三天的沿河采訪,充分領略到了黃河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了河南為了母親河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所做的努力。
河南,古都聚集之地,鄭州、開封、洛陽等都是我讀書時在歷史書上常翻到名字,文化底蘊之深厚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夜幕之下,游船泛于開封御河之上,有一種夢回大宋汴梁城之感。河南的發展也日新月異,生態保護、創新發展等理念紛紛落地,采訪之后越發喜歡這個擁有厚重歷史又生機勃勃的河南。
中國軍網記者張曉君告訴映象網記者,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本身就在流淌著中華民族文明傳承的“血脈”。從“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悲壯,到黃河安瀾這一中華民族千年夢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變成生動現實的喜悅,黃河有著講不完的故事。站在新時代的起點,我們要讓黃河永遠造福于民,就應該將黃河的故事講好、講下去。
講好黃河故事,要從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講起。從大禹治水到北宋建都汴梁,黃河流域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時間長達3000多年,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等,分布有安陽、鄭州、洛陽、開封等古都。
“黃河滋養了河南,與此同時,河南人也用自己的努力回饋著自然。”中國西藏網楊月云表示,1949年以前,由于科技和國力的落后,我們對黃河泛濫所造成的災害,幾乎是無能為力的。而這一切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到現在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楊月云介紹,像我們這次去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就是運用科學、付諸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例。它不但科學、實用,而且整體設計優美,綠化率高,空氣清新,跟我有限想象力中的水利工程完全不同。
在花都鄢陵,有一個靠果樹栽培育種和寫論文出名的“泥腿子”“土專家”,他以農民身份當上貨真價實的鄢陵縣林業科研所所長。
從業17年的馮立雷是中建二局二公司中原分公司的總工程師,除了榮獲第三屆“中原大工匠”之外,還先后獲得“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建二局青年科技之星、河南省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先進個人等榮譽。
“從拿起焊槍參加工作,我已經在電力建設領域摸爬滾打24年”。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術培訓中心焊工教練、高級技師陳建平感慨的說到。
今年72歲的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趙留安從事烹飪行業已經整整60年。60年來,他都在為傳承豫菜精髓,發揚豫菜文化而努力。
“之所以堅持創新38年,就是覺得石油人就要老老實實落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責任。”談到堅持創新的動力,朱一斌這樣解釋。
?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忠誠干凈擔當是黨對領導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我們黨90多年奮斗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的擔當精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是各級黨組織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要擔當責任,做到在黨憂黨,為黨盡職、為民盡責。
污水處理廠就像一座城市的腎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第一道防線,也是維護綠水青山的生命線。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12月1日上午,河南省總工會、河南省委網信辦在鄭州聯合啟動2020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河南省委網信辦主任郭巖松出席啟動儀式并為采訪團授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寇武江宣布活動啟動。
“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征集推廣活動自2014年開啟以來,優秀作品不斷涌現,《光榮與夢想》《時間都去哪兒了》等歌曲深受人們喜愛。作曲人、歌曲《此生最愛是梨園》作曲 陳揮之:廣東音樂的樂器,就是這首歌曲的骨架,從頭到尾都貫穿,而用廣東語言邏輯譜寫而成的旋律,是這首歌曲的靈魂。
“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