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3日21:3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15年前,我國有近50萬農村孤兒,其中20萬孤兒的生活沒有得到制度性的保障。當時,《新聞調查》記者在云南對孤兒的救助情況進行了調查。2005年,孤兒莫光澤、莫光輝兄弟倆,和爺爺生活在一起;孤兒金凹洪、金賀英、金老三兄妹獨立生活;孤兒代艷梅借養在鄰居家里。
莫光輝、莫光澤的父親病逝后,母親也離開了他們。之后哥倆和70多歲的爺爺相依為命,艱難生活,爺爺年紀大了,許多家務活力不從心,哥哥光澤承擔了家里的大部分體力活,喂豬、打豬草、砍柴,樣樣能干。光輝、光澤和爺爺的生活沒有穩定的保障,爺爺對兩個孫子的生活及前途非常擔憂。
莫光澤小學畢業的時候,就決定不再上中學。《新聞調查》“等待救助的孤兒”節目播出以后,光澤在當地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得以免除學費,重新回到課堂,最終讀到初中畢業,雖然拿到了高中畢業證,但最終未去,而弟弟光輝初中沒有畢業就輟學了。原因都是想為家里多分擔一點。
初中畢業后,光澤開始在家里附近的建筑工地打工,他想盡快掙到錢,為爺爺減輕生活的負擔。但在一天打工結束后,遭遇車禍導致肝臟破裂。18歲開始,光澤遠離家鄉去廣東打工,以后他還去過內蒙古、湖南等地打工。
弟弟光輝和哥哥光澤一樣,最初在家鄉打工,后來也去了外地打工。光澤、光輝都在外打工,家里的經濟狀況得到了改善。但是長時間外出,兄弟倆和爺爺一年到頭聚少離多,無論走到哪里,兄弟倆都時時牽掛著家里的爺爺。
2018年爺爺病重,光澤趕回了家,在爺爺即將告別這個世界前,光澤和在外打工認識的傣族姑娘錢相英舉行了婚禮。
據了解,截至2019年,孤兒光澤、光輝生活的賀勐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0多元,現在全村827戶都已經脫貧。
光澤馬上準備去外地打工了,兄弟倆日常也難得見面。光澤說,一邊生活,一邊苦,慢慢來,生活會好的。
金凹洪的父親因吸毒去世后,母親在巨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下遠走他鄉,金家留下三個未成年的孩子,他們的生活陷入困境。由于父親吸毒,金凹洪只上了兩三個月學,金賀英只上了幾天,而弟弟金老三則一天都不曾讀過書。金賀英當年上了幾天的學,然后就去家里附近的餐館打工補貼兄妹三人的家用。
15年過去了,當年的孤兒已經長大成人,他們在努力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由于毒品和貧困的影響,金老三沒有上過一天學,10多年來他主要靠幫別人砍甘蔗、做農活維持生活。如今,成家以后的金老三和媳婦一起種了3畝多地,有時也外出打些零工。金老三說,除了種地以外,如果有開鏟車的活,一個月還能掙四五千元。
現在,金賀英有了自己的小家,為了蓋新房,她遠去江蘇打工。結婚后,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現在已經上初中一年級了。
代艷梅不到十歲時,父母相繼病逝,孤苦無依的小艷梅幸運地被杜永芬收留了。
杜永芬已有兩個女兒,艷梅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增加了不少的開銷。她的丈夫出外打工,每年掙回一千多元錢來維持全家的日常開銷,而三個孩子一開學就得花出700多元。艷梅在杜永芬家一待就是8年,日子過得雖然艱難,但杜永芬用她樂觀、堅韌、不放棄的生活態度支撐著這個家。
15年后,當記者再次到訪,代艷梅已經結婚,有了兩個孩子,丈夫經常外出打工,平常她就和女兒、婆婆一起生活。隨著兩個女兒慢慢長大,代艷梅現在在附近的農家樂打工。代艷梅剛到農家樂的時候,做了幾個月的服務員,現在她開始學習配菜。
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杜永芬家,現在已經脫貧。兩個女兒和代艷梅已經成家,杜永芬的生活負擔慢慢減輕。由于杜永芬熱心公共事務,她被村民選為新樂村代家寨的村民小組長。
2005年,我國的孤兒救助政策還不完善,孤兒救助政策沒有制度性保障,當時采訪的孤兒中,只有金家三兄妹因為家長吸毒去世的特殊原因,能夠得到政府發放的每月每人50元的生活費。
而如今,孤兒救助政策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記者隨騰沖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員進行了一次入戶調查。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也納入了孤兒保障范圍,每月能得到1274塊錢的生活補助,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這相當于四個人的低保標準。
為了建立健全我國孤兒保障體系,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按照不低于當地平均生活的水平的原則,合理確定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并建立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自然增長機制。
2019年7月,民政部辦公廳下發文件,自2019年起民政部利用彩票公益金,實施“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項目,只要是孤兒考上大學、大專等各類學校,每人每學年能夠得到1萬元助學金。
記者丨敬一丹
編導丨陳新紅
攝像丨王曉鵬 畢英漢
錄音丨呼和
剪輯丨張小美
解說丨姚宇軍
網絡丨程曉紅 張義巖
責編丨呂亞楠
直到2017年,薛云梅聽說,有朋友經過呂梁護工培訓后去了北京,一個月能掙四、五元,這讓薛云梅動了轉行當護工的想法。通過護工培訓、改變命運,許艷平的經歷被大家口口相傳,受到護工培訓學校的邀請,許艷平多次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大家,放下思想的包袱,走出大山,脫貧致富。
直到2017年,薛云梅聽說,有朋友經過呂梁護工培訓后去了北京,一個月能掙四、五元,這讓薛云梅動了轉行當護工的想法。通過護工培訓、改變命運,許艷平的經歷被大家口口相傳,受到護工培訓學校的邀請,許艷平多次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大家,放下思想的包袱,走出大山,脫貧致富。
一年前,因為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我們認識了上海人楊峻還有他的合作伙伴——孟加拉的留學生薩夫與唐河。黃國榮說,他現在從出口轉做進口也像在黎明前尋找道路一樣,需要足夠的耐心和頻繁地試錯。
一年前,因為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我們認識了上海人楊峻還有他的合作伙伴——孟加拉的留學生薩夫與唐河。黃國榮說,他現在從出口轉做進口也像在黎明前尋找道路一樣,需要足夠的耐心和頻繁地試錯。
” 扶貧隊進駐沙瓦自然村后,朱云開始幫助村民一起清理和修繕,這條將沙瓦自然村與外界聯通的唯一一條山路。阿鄧言希望,政府能幫他們村修一條可以通車的路,只要路通了,沙瓦自然村的村民有能力富起來。
捐贈儀式現場,國家文物局宣布:經與捐贈者澳門愛國企業家何鴻燊先生協商,“馬首”銅像,將交由圓明園管理處展陳、收藏。有了圓明園收藏書畫作品的《名錄》,劉陽和同事們開始四處奔走,努力尋找這些作品的下落,并用不同的顏色標注了這些作品出現的地方。
捐贈儀式現場,國家文物局宣布:經與捐贈者澳門愛國企業家何鴻燊先生協商,“馬首”銅像,將交由圓明園管理處展陳、收藏。有了圓明園收藏書畫作品的《名錄》,劉陽和同事們開始四處奔走,努力尋找這些作品的下落,并用不同的顏色標注了這些作品出現的地方。
15年前,我國有近50萬農村孤兒,其中20萬孤兒的生活沒有得到制度性的保障。2005年,孤兒莫光澤、莫光輝兄弟倆,和爺爺生活在一起;孤兒金凹洪、金賀英、金老三兄妹獨立生活;孤兒代艷梅借養在鄰居家里。
與華悅家園距離不遠的,是同屬虹梅街道的惠工新村,這里早晨的垃圾廂房邊則呈現著另外一番景象。通過近四年的堅持,惠工新村的居民早已不需要志愿者引導,垃圾的純凈度也位列虹梅街道榜首。
2020年,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一個個貧困縣紛紛摘帽。 僅用三年時間,貴州全省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8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50萬人,95%的搬遷群眾實現城鎮化安置。據監測,截至2020年5月,容易返貧和容易致貧的邊緣人口今年新發現了38萬人,他們將和去年發現的數百萬人一道,納入監測和幫扶機制,以確保脫貧成效具有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