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2日13:2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完整視頻|《新聞調查》脫貧摘帽之后
2020年,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一個個貧困縣紛紛摘帽。
但,這遠不是終點。
據監測,截至2020年5月,容易返貧或致貧的邊緣人口今年增加了38萬人,他們將和去年發現的數百萬人一起,納入監測和幫扶機制,以確保脫貧成效具有持續性——
從小在大山中長大、與社會隔絕的孩子們,不但沒有上過學,還怕陌生人;
僅僅得了肺炎,家人就開始為老人準備后事;
易地扶貧搬遷后,村民們長遠的生計問題……
教育、醫療、就業,如何一一保障落實?
脫貧摘帽以后,返貧監測機制是否有效?
一個人便是一個國家,一個人便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不落下一村一戶,不放棄每一個人,如何將承諾兌現?
云南保山:讓下一代受教育 斬斷貧困代際傳遞
2017年12月,曾經世代與森林相伴,在高黎貢山上過著與世隔絕生活的67戶445位傈僳族同胞,被安置到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叢崗村。他們住進了舒適的新居,用上了家用電器,過上了新的生活,不再為吃穿問題發愁,住房安全和基本醫療保障也沒的說。唯一犯難的,就是個別人家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村里不是沒有正規學校,但還是建了漂亮的叢崗小學,專門為搬遷移民而建,用漢語、傈僳語雙語教學,既要教學生慢慢學會普通話,還要教傈僳族學生看懂、會寫本民族文字。
擺脫貧困,并不僅僅需要物質生活的改善,也需要精神世界的豐富。一個沒有文化的人,注定不能拔掉窮根,改變命運。讓下一代受教育, 就是為了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脫貧攻堅越到最后,遇到的情況往往也越特殊,解決起來的難度也越大。這就更需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不能讓孩子因為遠離知識而無力,不能讓成年人因為缺乏技能而無助,不能讓老年人因為缺乏保障而無奈。精準扶貧必須讓每一個人都有改變命運的機會。>>詳細
山西臨汾:保障基本醫療 脫貧戶不再因病返貧
山西省臨汾市大寧縣徐家垛鄉樂堂村,全村140多戶人家散落在長達10公里的黃河東岸的黃土高坡上,溝壑縱橫,土地貧瘠,2014年建檔立卡時,貧困發生率為83.27%。村里的青壯勞動力都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除了婦女兒童,就是體弱多病的老人。這個村的貧困問題,很大的原因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對于樂堂這樣的貧困村,脫貧攻堅不僅要補經濟發展的短板,還要補齊社會發展的短板。如果農民的基本醫療都得不到保障,脫貧就是一句空話。
剛剛脫貧摘帽的大寧縣,曾是深度貧困縣,但縣里還是給每個村都配備了標準化的衛生室。心電圖設備、健康一體機、血壓儀、遠程會診的設備一應俱全,賀星龍的村衛生室鳥槍換炮。藥品由鄉鎮衛生院零差價提供,鄉村醫生賀星龍再也不用自己花錢去縣城買藥了,每年還能領到12000多元的公共衛生補助。衛生室雖然在村里,但也不缺大醫生,通過醫聯體,既能遠程診斷,也能為村民聯系大醫院。
像大寧縣一樣,很多地方的“三保障”問題基本解決了。但穩定住、鞏固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一些地方,有的孩子反復失學輟學,不少鄉村醫療服務水平低,一些農村危房改造質量不高。剩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殘疾人的比例達到45.7%。這些,都成為當下脫貧攻堅戰中要攻克的堡壘,都在考驗著人們久久為功的恒心。>>詳細
貴州惠水: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易地搬遷后的美好生活
貴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2014年末,全省貧困人口623萬,數量居全國第一。根據“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的“五個一批”脫貧措施,從2016年開始,貴州進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易地搬遷。一批接一批居住在貧瘠大山里1萬多個村寨的農民,揣著他們的土地使用權證,攜家帶口搬入城鎮,成為有土地的城里人。推動這次大搬遷的,是有組織的國家力量。
離開貧困山區,住進城市新居,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這也僅僅是開端。不但要搬得出,更重要的是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而這就是脫貧攻堅的持續任務。
僅用三年時間,貴州全省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8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50萬人,95%的搬遷群眾實現城鎮化安置。
惠水安置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17000多人。 2019年,惠水縣整體脫貧。搬遷安置社區中,已沒有一個貧困戶。脫貧后的搬遷群眾,對醫療、教育條件的改善更加關注,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脫貧攻堅持續的任務。>>詳細
江西井岡山:擴寬進村路 憑旅游致富
2020年春節前,彭長良買了新車,這是井岡山神山村54戶村民中的第39輛。村里村外都是硬化路,車子徑直開進村,開到家門前,這種便利,村民習以為常,早就不新鮮了。這一番景象,過去神山村最大膽的人也不敢想象。
神山村所在的井岡山區,是中國革命的圣地。但是,這片為中國的革命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熱土,卻一直沒有徹底改變貧困的面貌。2015年,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1戶,貧困發生率22%。面對神山村的實際情況,精準扶貧,指明了方向。從神山村出發,二十公里半徑內,分布著黃洋界、茅坪八角樓等紅色革命遺址。這是神山村獨特的資源優勢。
要想富,先修路。從2016年開始,政府投資拓寬了進村道路,車道從3.5米拓寬到6米,旅游大巴可以暢通無阻,神山村走上了旅游興村路。路寬了,人來了,貧困戶的機會在哪呢?答案是紅色旅游。紅色旅游帶動了村里農家樂生意。貧困戶彭夏英夫婦開辦了村里第一家夫妻店。他們都曾經在陡峭的山路上摔傷過,干不了重活,沒法出遠門務工,村子扶持他們干農家樂,足不出戶就有收入。對他們來說,這樣的扶貧方式,實在是精準。
2017年2月26日,井岡山在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率先宣布脫貧,成為我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批脫貧摘帽的貧困縣市。但是,對于井岡山來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現在,神山村的農家樂已經開到第16家,這個村子,已經走出脫貧路,正穩穩地踏上致富路。
脫貧之后,對神山村的脫貧政策措施沒有急剎車,駐村工作隊也沒有撤。在這期間,一百多位外出務工的神山人回鄉創業。他們曾經離開家鄉,只因為家鄉的土地不養人;他們現在返回故土,只因為故土生活蒸蒸日上。>>詳細
寧夏紅寺堡區:“掃帚大王”的自食其力脫貧路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大河鄉龍源村,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二五”期間建設的生態移民村,這里基礎設施薄弱,除了最原始的耕種和畜牧,沒有什么現代產業,被列入深度貧困村。
李耀梅搬到這里之前住在寧夏南部山區。兩次大病讓她成為單親媽媽,還身有殘疾。2014年,李耀梅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鄉里為她和女兒發放了低保。但這只是一種兜底保障,還不能讓她擺脫貧困。李耀梅沒有讀過書,沒什么技能,但她會一樣手藝,那就是扎掃帚。當地盛產芨芨草和高粱,這是做掃帚的最好原料。在窮困潦倒多年后,李耀梅終于找到了一條自食其力的路——扎掃帚。
李耀梅的生意很簡單,掃帚耐用,價格公道,一來二去,有了口碑,攢了回頭客,她也成為了當地有名的“掃帚大王”。
起初,李耀梅就是靠自己一雙手扎掃帚,后來扶貧小組用扶貧資金幫她建了一個簡易的扶貧車間,享受很多優惠政策。2019年1月,李耀梅聯合村里的6名貧困戶,開始了規模化生產,成立了合作社。她自己剛剛過得好一點,就可以幫助他人了。
一個殘疾婦女,沒有認命低頭,靠著自己的雙手,努力從人生低谷爬上來。脫貧攻堅貴在立志。只要有志氣、有信心、有奮斗,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李耀梅懂這話的意思,與她一起已經擺脫貧困的9300多萬人也懂,正走在最后脫貧攻堅路上的550多萬人更懂。脫貧攻堅,是全黨的事,是全中國的事,更是身處貧困之中的人們自己的事。 >>詳細
廣西南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防止脫貧戶返貧
2020年1月14日,南寧市扶貧辦主任劉宗曉帶領市級工作隊前往馬山縣,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工作。回頭看就是要進村入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2019年南寧市的脫貧攻堅成效不錯,馬山等3個國家級貧困縣摘帽。當下的工作重點和難點,就是鞏固成果,防止脫貧戶返貧,同時在2020年讓全市剩余的近19000貧困人口脫貧。
為了脫貧攻堅的成果能夠更加牢固,為了降低返貧的風險,為了讓留守鄉村的人可以就近就地就業,馬山縣幾乎村村建立了扶貧車間。這些扶貧車間特意選擇了簡單的加工業項目,讓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可以簡易上手賺錢,讓曾經的貧困鄉親習慣新工作、愛上新工作,有了收入,有了奔頭,脫貧就在家門前。
如今,馬山縣已摘掉了貧困的帽子,但摘帽并不是脫貧攻堅的終點。既要建立長效的防止返貧監測機制,同時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
據監測,截至2020年5月,容易返貧和容易致貧的邊緣人口今年新發現了38萬人,他們將和去年發現的數百萬人一道,納入監測和幫扶機制,以確保脫貧成效具有持續性。
同時,國務院扶貧辦還要求各地全面梳理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容易發生返貧致貧的風險點,實行動態管理。對于符合條件的因為自然災害、疫情、疾病、殘疾等原因返貧致貧人口及時錄入監測系統,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幫扶。>>詳細
聯播+“鄉親們脫貧后,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在我們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之際,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總書記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要求,與您一起學習。
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6日在武漢舉行。根據《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藍皮書》,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助力防貧、防返貧的作用不斷凸顯。
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6日在武漢舉行。根據《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藍皮書》,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助力防貧、防返貧的作用不斷凸顯。
九年來,劉海鷹和他的團隊行程近20萬公里,先后為6000余名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進行義診,為109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帶來重生希望。江西吉安永新縣對有特殊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貧困群眾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巡訪,為他們提供精準健康服務。
九年來,劉海鷹和他的團隊行程近20萬公里,先后為6000余名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進行義診,為109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帶來重生希望。江西吉安永新縣對有特殊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貧困群眾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巡訪,為他們提供精準健康服務。
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了強大動力,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指明了前進方向。決勝脫貧攻堅,是長期奮斗的成果,更是啟航新征程的動員。
“來,嘗嘗我們種植的菊花,純天然無污染,可以直接吃。” 據介紹,這些菊花是狀元紅皇繡菊,花型大,結球狀,可鮮食,亦可蒸、煮、燒、拌,食用、泡茶、釀酒、入藥均可。
王國生強調,要聚焦重點任務,持續提升脫貧攻堅質量。會議通報了2020年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發現問題。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民盟河南省委、省脫貧攻堅督查巡查組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加會議。
實現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成果,而是長期接續奮斗的心血結晶。當前,我國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發生率顯著降低,為推進扶貧脫貧戰略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