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0日13:5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鄭州9月10日電 題:在夏都二里頭,感受中華早期文明精粹
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
日前,記者穿過碧綠平曠的田野,抵達河南偃師。立于二里頭遺址,心中感嘆:3000多年前,這座夏代都邑里的先民,可曾想過,其子孫后代竟然成就了今日泱泱大國?
二里頭,一個在中國考古史上極為耀眼的名字。自發現以來,這處距今3800年至3500年的遺址不斷帶給考古人驚喜。學者認為,以中華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論,二里頭文化就是重瓣花朵的花心。
“二里頭文化與都邑的出現,表明當時社會由若干相互競爭的政治實體并存的局面,進入到廣域王權國家階段,這個態勢猶如從‘滿天星斗’到‘月朗星稀’,由多元化的邦國文明走向一體化的王朝文明。”曾長期主持二里頭遺址發掘工作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認為,二里頭是“最早的中國”。
走進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序廳,迎面最醒目的是一尊大禹雕像,以此代表夏代的開始。
大禹治水、禹劃九州……這些深植于中華民族記憶中的故事,究竟是傳說還是確有其事?作為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由于缺乏足夠的考古證據,夏是否存在一度引起學界爭議。
1959年,史學家徐旭生率先奔向傳說中夏朝城市最集中的地區,即河南中部的洛陽平原及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一帶。他最重要的發現,就是位于河南偃師二里頭村的一處遺址。
迄今為止,在二里頭遺址發現了大規模的宮殿建筑群和宮城、都邑中心區主干道網以及官營作坊等重要遺跡,出土文物數萬件。
“二里頭遺址的發掘為我們展現了夏王朝的社會生活圖景,讓曾被認為是虛構的歷史變成真實可信的歷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二里頭遺址讓人依稀看到曾經輝煌榮耀的王朝氣象。
經過文獻史學、考古學、測年技術科學等學科合作研究,證實夏朝是客觀存在的,夏史是基本可信的。這個論斷已成為學術界共識,也被了解考古材料最新進展的國際學者普遍接納。二里頭遺址為夏都也是學術界主流觀點。
在二里頭遺址,考古人員發現了多項“中國之最”:最早的宮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網、最早的青銅鑄造作坊,以及一件長70厘米的綠松石龍形器——被視為中華民族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里頭遺址出土器物中,有些具有鮮明的鄰近地區其他文化特征。作為二里頭文化重要禮器的陶酒器盉、爵,向北見于燕山南北,南及由浙江到四川的長江流域一帶,西達黃河上游的甘肅、青海一帶。
“在內部高度發展的同時,二里頭文化強力向外大范圍擴散,通過兼收并蓄匯集了中華大地早期文明的精粹。”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副隊長趙海濤解讀,在這一過程中,華夏國家完成了由多元向一體的轉型,“中國”的雛形得以形成。
記者了解,去年,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開放,越來越多人有機會領略赫赫夏都風采,親身感受中華早期文明精粹與巨大張力。
專家表示,隨著黃河戰略實施,二里頭遺址的發掘、保護迎來新機遇,這部“無字地書”將揭秘更多歷史細節。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副隊長趙海濤 介紹,從發掘現場帶回來的破碎的陶片、以及不起眼的土壤,都是一把窺探歷史的鑰匙。5G智慧+也將應用到二里頭遺址公園的展覽中,通過虛擬建模,實現AR看展
(記者 闞力)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云上博覽會)16日在北京啟幕。展館上述板塊內,通過“云端”重點展示二里頭遺址、雙槐樹遺址等發掘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擇中建都的理念。
(記者 孫自法)“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推動二里頭遺址考古和夏文化研究走向世界、融通國際”“下一步要按照世界遺產的標準,做好二里頭考古規劃”“二里頭遺址考古迫切需要加強力量擴大規模,發掘更多夏文化的信息和證據”…… 陳星燦研究員主持座談會。
7月17日,省委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省委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研究我省宣傳思想和意識形態工作。
6月18日,省長尹弘深入洛陽市,就文物保護利用和脫貧攻堅工作開展調研。要加快推進遺址發掘保護利用工作,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創新文物展示方式,讓文物活起來,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群眾。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安攝 49歲的顧萬發是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曾三次擔任雙槐樹遺址的發掘領隊。河洛古國已體現出兼容并蓄的文化傳統,表明中華文明從起源階段就具備開放包容的特性。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后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
原標題:《河南淮陽發現中國最早的車轍 將我國用車歷史提前至少500年》“由于無法對車轍痕跡直接測年,研究人員根據打破有車轍路面的龍山時期墓葬的測年數據判斷,路面以及車轍的使用距今至少420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曾發現夏代車轍,將我國用車的歷史上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
“對中國考古學而言,夏的存在長期被視為‘哥德巴赫猜想’。如今考古、文獻史學、測年技術等多學科證據使猜想沖破迷霧,夏朝從傳說邁入信史階段。”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說。
①對二里頭遺址的價值:夏七孔玉刀的出土豐富了二里頭的文化內涵,為進一步探索夏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例證。有學者推測七孔玉刀可能是作為葬禮的某種禮器使用,刀上孔洞為奇數,極有可能象征著墓主人身份的尊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