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4日12:04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 桂娟、李文哲
“河南淮陽平糧臺遺址發現的車轍痕跡,距今至少4200年,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車轍痕跡,對研究我國車輪的發明、車的起源具有重要學術價值。”2019年淮陽平糧臺考古隊領隊、北京大學副教授秦嶺說。
近日召開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9年度考古成果交流報告會上,秦嶺公布的這一研究成果引發學界關注。
據介紹,考古人員在遺址南城門附近發現了早期道路路面。路面之上,多處車轍痕跡寬0.1至0.15米,最深處0.12米,最明顯的一條長達3.3米。其中,一段車轍雙條并進,間距0.8米,被專家們初步判斷為“雙輪車”車轍印跡。
“由于無法對車轍痕跡直接測年,研究人員根據打破有車轍路面的龍山時期墓葬的測年數據判斷,路面以及車轍的使用距今至少4200年。”秦嶺說。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曾發現夏代車轍,將我國用車的歷史上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淮陽平糧臺遺址車轍的發現,又將中國車的起源提前了至少500年。
發現于1980年的平糧臺遺址是中國目前保存較好、面積較大的一座龍山文化古城。擁有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完備的城市排水系統,開創了中國城市建設規劃的先河。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安攝 49歲的顧萬發是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曾三次擔任雙槐樹遺址的發掘領隊。河洛古國已體現出兼容并蓄的文化傳統,表明中華文明從起源階段就具備開放包容的特性。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后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
①對二里頭遺址的價值:夏七孔玉刀的出土豐富了二里頭的文化內涵,為進一步探索夏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例證。有學者推測七孔玉刀可能是作為葬禮的某種禮器使用,刀上孔洞為奇數,極有可能象征著墓主人身份的尊貴程度。
河南商報記者鄭超/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供圖 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中國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干道網、中國最早的車轍、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群……眾多輝煌的標簽,讓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設備受矚目。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一個聽起來平平無奇卻在中國考古史上極為耀眼的名字。從幾個“中國之最”,可以略窺二里頭遺址的豐富內涵。考古人員在宮城遺址南部發現了近2萬平方米的青銅鑄造作坊,陶窯、坩堝、銅礦石、木炭、陶范等一應俱全。
歷經兩年多建設,備受關注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在即。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一個聽起來平平無奇卻在中國考古史上極為耀眼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