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6日10:49 來源:映象網
編者按:2020,必將震古爍今。2020,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中華民族凝心聚力、迎難而上,以必勝信念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20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
這是“軍令狀”,更是催人奮進的戰鼓。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河南時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展示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黨員干部群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舉措、生動實踐和突出成效,河南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委網信辦等11部門聯合主辦“決勝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為此,映象網特派記者團深入信陽大別山區,推出“決勝2020·河南更出彩——脫貧攻堅決勝時”系列報道,記錄大別山區決戰脫貧攻堅給山鄉帶來的巨變,聆聽廣大干部群眾自強奮斗、團結攜手奔小康的時代交響曲。
映象網特派信陽記者 程琳 陳偉然 王慧 吳彥飛/文 段晉哲/圖 程維康 史敦月/視頻 實習生 劉智韜
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婁靜
2018年,這是婁靜第二次來到息縣項店鎮張莊村。“做夢也想不到這里的改變這么大。”僅僅一年的時間,張莊村泥濘坑洼的土路已消失不見,煥然一新的是筆直干凈的村路縱橫交織,連通鄉鄰。路兩側新植的景觀樹隨風搖曳。而更讓婁靜驚訝的是,村兩委班子還為她準備了一份“大禮”。
村干部跑了幾天幾夜,只為給她準備“見面禮”
規劃整齊的張莊村
2017年,剛剛跨界轉型做農業的婁靜,在息縣曹黃林鎮流轉了80畝土地,“試水”種植火龍果,作為營銷專業畢業的科班大學生,她依靠專業的銷售團隊和互聯網思維的銷售模式,很快打開了火龍果的銷路。
眼看火龍果的銷售模式已漸成熟,“試水”農業成功的婁靜有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流轉個幾百畝土地,打造一個精品水果種植基地。
于是,婁靜開始考察周邊鄉鎮,尋找適合的地塊,這就包括了張莊村。
現代化的精品水果基地
“進了張莊坡,道路像雞窩,搓板路坑牛能臥,小坑還沒大坑多”,這是當地曾流傳的一首民謠,而在婁靜的回憶中,當時的張莊村就是民謠中所描述的場景,“不僅道路破敗交通不便,村委會的房子還破爛不堪,連個燒水壺都沒有。”
再加上搞規模種植需要成片的地塊,而張莊村目前無法流轉這么多土地,準備“大干一場”的婁靜暫時擱淺了種植基地的項目。
2018年,兜兜轉轉考察一圈的婁靜再次回到張莊村,讓她感到驚訝的不止張莊村現在的變化,更是因為村兩委干部為了給她流轉土地,跑了幾天幾夜去給村民做工作,最終,為婁靜準備了400余畝成片地塊,作為她投資張莊村的“見面禮”。
深受感動的婁靜,于是把自己多年的積蓄加上貸款一共800余萬,全部放在了張莊村,打造一個精品水果種植基地。
從高標準的連棟大棚,到外聘專業農技團隊,再到如種植優質柑橘品種“紅美人”、高品質晚秋黃桃等精品水果,婁靜的精品水果基地不僅形成了“春花夏蔭秋實,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植物季相群落生態景觀,更讓這些水果身價翻番遠銷全國各地。
郁郁蔥蔥的葡萄園
“在貧困村干事業,不扶貧怎么行?”打從種植基地項目落地的開始,婁靜就在村兩委班子的指導下,研究出了一套“產業+就業”的扶貧模式。
如今,在婁靜的種植基地里已實現轉移就業55戶61人,其中貧困戶23戶26人,6戶貧困戶共計12畝土地的托管。并且還首創了“六個一”的產業托管模式,即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品種育苗、統一農資應用、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品牌銷售,統一最低保護價收購,保證每個托管的貧困戶旱澇保收,畝產毛利潤在5000元以上。
貧困村變“CBD”,讓村民在家門口打工
大棚內的葡萄長勢喜人
而像婁靜這樣把產業扶貧的企業,在張莊村還有很多家。近年來。張莊村充分利用息縣產業扶貧政策,結合村里的實際情況,在全縣首先建設“優勢資源集中+產業培育+貧困戶”模式扶貧基地,將優勢資源集中村核心區域,將廠房建在學校、村部附近,一方面解決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因家中有老人、孩子無法外出務工,家庭收入低的問題;另一方面解決了企業產銷兩旺卻因缺人工,大量訂單無法如期完成的問題。
今年是貧困戶龍小娟在水果種植基地工作的第二年。因為大兒子常年外出打工,還在上學的小兒子還需要她照顧,僅靠種地換取的微薄收入根本無以為繼。
龍小娟在水果種植基地“原地”脫貧
正在龍小娟一籌莫展之際,婁靜的水果種植基地“產業+就業”的扶貧模式,幫助她渡過了難關。家里的十幾畝土地全部托管保證收入,并且自己還在種植基地打工,一個月2000多元的工資,讓龍小娟“原地”脫貧。
隨著脫貧摘帽成功,張莊村現已將村級活動場所、小學、衛生室、水廠、文化廣場、愛心超市、產業扶貧基地、休閑游園、養老周轉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建在了一起,構建了一個媲美大城市的“村級CBD”。
往日破敗的貧困村早已不見蹤影,只見村級活動場所干凈整潔,愛心超市內商品琳瑯滿目,產業扶貧基地生產如火如荼,日間照料中心清靜安寧……而3400余名村民如龍小娟一樣,足不出村就能在家門口打工。
核心提示:“4年前,鄢崗鎮還是遠近聞名的‘北大荒’——土地荒、經濟荒、人才荒、思想荒,但今天已經由‘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未來鄢崗鎮還要把‘北大倉’變成‘北大行’。
吳剛說話的底氣,來自該鎮黨委書記趙大青2018年所創新的“名譽村長”選聘模式。3年的實踐證明,該模式有助于鄉村振興,能幫助村子解決大事、難事以及協調閑事。
日前,商城縣鄢崗鎮長沖村生態茭白基地,秋季茭白早已成熟,綠浪翻滾的成片茭白田內,30多名工人正在采割、搬運、挑揀、裝袋......忙碌的身影為豐收景象更添一份色彩。
稻田片片金黃、烏桕紅染山間、木籽如星空點綴,初冬時節,筆者走進商城縣伏山鄉里羅城—余子店烏桕谷,一幅幅色彩斑斕的自然油畫入目來,稻田里、田埂間,游客們正在用手機記錄這如畫美景。
“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采訪團走進石家莊市贊皇縣原村土布博物館。記者周國梁攝 近年來,在贊皇縣雪芹棉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和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贊皇縣1300多名農民過上了好日子,帶動了周圍6個鄉鎮17個村貧困婦女共同致富。
7月28日下午,“鄉村振興看河南”采訪團來到商丘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賈寨鎮張莊、潘莊,走進美麗庭院,感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改變。
草帽王村的人工湖7月29日上午,“鄉村振興看河南”采訪團走進“三櫻椒之鄉”——河南柘城,在辣椒主產區牛城鄉探訪產業振興帶來
7月27日,“鄉村振興看河南”采訪團走進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探訪祥符區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洋氣”和“土氣”,感受黨員干部在實行這個戰略中的群眾路線。
2018年,剛大學畢業的信陽女孩郭富丹做了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決定:回到家鄉浉河區董家河鎮找工作,“對于很多農村的孩子來說,上大學是脫離農村去大城市的契機,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決定,甚至覺得農村又破又窮哪有什么工作機會。”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大別山深處的信陽商城縣,人口逐漸外流:全縣80多萬人口,27萬人外出務工;近10年,考出去的大學生有6萬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