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6日11:45 來源:國防時報熱點
自從美國宣布從德國撤軍,兩國的關系降到冰點。此前美國就利用《國防授權法》迫使德國終止和俄羅斯方面的天然氣項目,悍然干涉德國內政。而德國也是罕見爆發,宣稱保留對美天然氣追加懲罰性關稅的權利。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還宣布,自己不會去在美國舉行的G7國家峰會。很明顯,美德兩國的關系已經“沉入海底”。
美國雖然和德國發生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件,實際上是跟自己最大的盟友——歐盟表態,不要嘗試脫離自己的控制。長期以來,歐盟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美國。美國在歐盟駐扎有軍隊,名曰保護,實則是監控和挾制。而且歐盟在很多方面都和美國有合作,無論是軍工、經濟、油氣資源還是糧食,都很依賴美國方面的供給。如果美國和歐盟發生直接沖突,很可能將對歐盟各方面進行制裁,歐盟對此是無力抵抗的。從美國對德國這次下手來看,這應該不是一起普通的事件。
而這次G7峰會,美國對歐盟的打壓意圖也十分明顯。歐盟萬萬沒想到,美國不僅找了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這些一直對美國馬首是瞻的國家,還邀請了俄羅斯。這些國家要是加入,歐盟在G7峰會上的影響力將會大大被削弱。這更加證明了美國此前對德國的一系列敲打,就是對歐盟的試探。
在英國脫歐后,歐盟真正的領導權集中在法、德兩國手里。而在新冠疫情之后,歐盟內部更加需要進行一場內部整合。歐盟很可能會確立以法德兩國為核心的體系,加強成員國在各方面的聯系。由于法國自身情況不佳,德國已經成為歐盟實際的“盟主”。由于美國和德國關系惡化,美國越來越擔心歐盟在內部整合后將會脫離自己的控制,這能解釋美國針對德國的一系列敲打的目的所在。
作者:牧神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記者郭媛丹】美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1日晚間在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系帶來新的機會,中美之間應該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三個層次進行推進。
在今天(4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美方發布所謂“中國是對美最大威脅”進行回應。華春瑩指出,我們希望美方的一些政客能夠尊重事實,停止制假、販假,停止炮制和散布政治病毒和政治謊言,停止損害中美關系和中美的互信與合作,否則只會進一步損害美國的信譽和美國的國家形象。
11月24日,拜登公布了首批六大關鍵職務人選,主要聚焦國家安全和外交領域,如國務卿、國土安全部部長、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國家情報總監、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等。拜登公布的這些關鍵職位,對于美國未來的內政外交都有著極大影響力。
日前,美國政府下最后通牒,要求參與建設“北溪-2”項目的企業在規定期限內撤出,否則將面臨制裁,此舉引發其盟友德國的強烈不滿。美方肆意揮舞制裁大棒,是逆潮流而動,其用霸凌手段謀求私利的企圖注定不會得逞。
(圖/彭博社) 當地時間10月27日,美國和印度外長和防長在新德里舉行第三次美印“2+2”會談,美印兩國政府簽署了《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定》(BECA)。一方面,美國最近幾年積極拉攏印度,不僅是為了遏制中國,也是為了趁機向印度出售軍火,并非真心想幫印度提升戰斗力。
在今天(21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指責中國威脅美國信息網絡安全一事作出回應。趙立堅表示,作為“棱鏡計劃”主要實施單位,也是全球最大的網絡竊密機構,美國國家安全局公開指責別國從事網絡竊密確實是一條具有諷刺意味的新聞。
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道俄羅斯《觀點報》網站10月12日發表題為《美國尋求對華不戰而勝之法》一文,作者為俄羅斯財經大學副教授格沃爾格·米爾扎揚。如果美國需要重拾什么,那就是原有的聯合國公約、不干涉他國內政的主權原則和對共同利益的重視。
9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前俄羅斯事務顧問菲奧娜·希爾在采訪中表示,美國越發地淪為了世界“可憐的對象”。△《國會山報》22日報道:特朗普前顧問說,美國被其他國家視為“可憐的對象” 據《國會山報》報道,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一份對13個國家的調查顯示,對美國的評價變差。
特朗普與防疫專家頻頻交鋒 參考消息網9月20日報道英媒稱,特朗普的親密盟友本周離職,讓人們進一步看清了總統的親信們與負責應對疫情的公共衛生官員之間日益緊張的關系。報道稱,如今特朗普的競選活動日益密集,并且急于向他的支持者保證,疫情的威脅——他的一個主要政治軟肋——正在消退。
當地時間9月16日,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在智庫機構蘭德公司發表演講時,除了大肆渲染中國“威脅”外,還借機要求美國所有盟國都將軍費開支提升至GDP總值的2%。美國要求所有盟國提高軍費開支,無疑是在煽動“全球軍備競賽”,破壞當今國際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