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09:27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道俄羅斯《觀點報》網站10月12日發表題為《美國尋求對華不戰而勝之法》一文,作者為俄羅斯財經大學副教授格沃爾格·米爾扎揚。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外交巨擘呼吁國家別再將國際關系視為全球版的西部荒野。即便是對待敵人,華盛頓也必須按規則博弈。只有這樣方能戰勝敵人,而不是將自己和其余整個世界置于死地。為何美國的蠻橫甚至令美國的專家都感到擔憂?
全面遏華成為兩黨共識
專家早就在談論,21世紀將是中美對抗的時代。這并非因唐納德·特朗普的愚蠢所致,也不會因喬·拜登在11月的大選中獲勝而結束。因為在中國問題上美國兩黨有共識,民主黨人同樣會試圖“遏華”。
美國的動機不在于保護美國制造者。關鍵在于,美國精英開始將中國視作國家安全及其全球領導地位的直接威脅。這一威脅無法靠全球化和所謂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手段制止。如今,美國突然發現,像遏制并打倒蘇聯那樣遏制中國是行不通的。
美國從特朗普上臺后開始,且在他下臺后將繼續奉行全面遏華政策,其中將采取所有可能的方式。制裁、外圍軍事行動,讓與中國接壤的整個地區立場激進化、恐怖襲擊——美國將盡其所能。華盛頓相信,他們對北京的軍事優勢將在新冷戰中戰勝中國。
基辛格建議美國面對現實
不過,遠非所有美國專家都贊同這種論點。批判者當中也有曾“開啟”中美關系的人,他就是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97歲高齡的基辛格是美國外交的“活化石”,他呼吁華盛頓和北京將沖突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否則這將演變為真正的戰爭,而不是冷戰。
比如,基辛格建議中美領導層(尤其是美國領導層)注意言辭。這位外交家解釋說:“中美領導人應探討,什么樣的界限是所說的論調和發出的威脅不可逾越的。”
也許有人覺得,在中美關系里可以大放厥詞,但并不是這樣。特朗普威脅對華采取制裁,這就重創了美國企業的利益,貿易領域的相互依賴一貫是防止緊張程度真正升級的遏制因素。
基辛格的第二點建議是活在現實中。他表示,美國需要“按新思維方式”。這就是說,要明白在當代世界里一個國家“在戰略和經濟領域的優勢不可能達到無人能威脅的程度”。
當然,歷史上超級大國曾可以放任自己采取這種戰略。作為島國的英國曾擁有世界最大的艦隊(規模比世界第二和第三大國的艦隊加起來還大),不允許歐洲出現其他霸權者。但這一政策以破產告終,倫敦的實力既擋不住拿破侖的橫空出世,也影響不了俾斯麥或希特勒的崛起。
美國名譽掃地思想貧乏
德國和法國的超級大國之位最終被推翻,而英國自身的隕落伴隨著美國的上位。蘇聯解體后,美國在政策上開始走英國的老路,向所有競爭對手施壓(從俄羅斯到德國)、在全球所有地區投入自己的資源、自損名聲并與所有美國認為謀求發展的地區大國爭吵。
而現在美國的狀況是,不能集中所有資源遏華。中國在技術領域正在追趕美國,同時正在打造替代美國的全球管理制度。這一切正在實現,無需發動外部戰爭,也無需與任何人爭吵。
邁克·蓬佩奧呼吁整個所謂“自由世界”團結起來對抗“中國”,但“自由世界”沒有高舉美國的旗幟。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個“自由世界”里的國家對美國的意見比對中國更大。
正因如此,美國應當回到國際關系規則中來。不是“弱者無權”,而是無論強者弱者都要服從法制。況且自由主義世界的規則也并不合適——部分原因是中國借此而崛起,另一部分原因是這些規則被美國自己閹割和搞壞了。
人道主義干預、捍衛人權、強加超自由主義思想、藐視國家主權——美國以所有這些準則為支撐,這也導致美國外交名譽掃地、日漸式微和思想貧乏。如果美國需要重拾什么,那就是原有的聯合國公約、不干涉他國內政的主權原則和對共同利益的重視。
當地時間23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最高法院駁回了特朗普競選團隊在該州的上訴,同一天密歇根州選舉機構正式認證該州大選結果,確認拜登在該州獲勝。美國廣播公司記者(11月17日):來自國土安全部的信息顯示,不存在任何投票拖延、選票被篡改、選票丟失或者任何不合規之處。
11月10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里根研究所發表講話。在美國大選舉行之前,蓬佩奧又一次打破美國外交慣例,出訪南亞和東南亞多國,沿途不斷兜售反華主張。從這個角度而言,蓬佩奧近期令外交人士跌破眼鏡的言論,又給他“美國歷史上最差國務卿”的履歷表上再添上了重重一筆。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的特別顧問納塔莉·托奇說,特朗普將矛頭對準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部分原因是他認為歐盟“實質上是德國實力的延伸”。出于這些原因,許多德國人希望特朗普在11月3日的大選中落敗,而他的民主黨對手拜登能夠致力于修復關系。
馬蒂斯強調:“在拜登政府的領導下,我認為美國將把與歐盟的關系看得比與英國的雙邊關系更為重要。約翰遜對多邊治理或自由貿易的看法與拜登更一致,而不是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
從退出《中導條約》到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美國一系列單邊主義舉動正在對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構成越來越嚴重的威脅。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在英國《衛報》網站刊文指出,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在政治上是短視的,在科學上是錯誤的,在道德上是不負責任的。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道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30日發表了題為《五中全會為未來五年定調》的文章,作者為史蒂文·李·邁爾斯。公報稱,有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艱難險阻”。
近日,已經在內政外交上焦頭爛額的美國政府又以不光彩的方式,成了非洲地區的一個輿論焦點。早在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一年后的2018年初,他就在一次內部移民會議上將非洲諸國稱為“糞坑國家”,招致國際社會一致聲討。
8月25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耶路撒冷通過視頻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講話。作為美國頭號外交官,蓬佩奧個人政治形象的失格,也是過去三年多時間里美國外交形象垮塌的縮影。過去三年多時間里,在“美國優先”和單邊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美國外交早已淪為“制裁外交”“霸凌外交”。
美國“制裁外交”,本質就是唯我獨尊的“霸凌外交”。慣于指責其他國家“違反國際法、侵犯人權”的美國,在自己因相關罪名被調查時,反手祭出了制裁大棒。外交舞臺本應是各國互相尊重、平等對話的地方,如今卻成了美國頻繁耍弄脅迫、謊言和制裁伎倆的秀場。
美媒稱,10月7日,白宮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啟用了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的官方網站,同時新發布了《量子前沿報告》。而另一方面,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在驗證有關量子密鑰分發的概念方面一直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