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17:25 來源:映象網綜合
美媒稱,10月7日,白宮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啟用了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的官方網站,同時新發布了《量子前沿報告》。該報告是在聽取相關業界意見的基礎上起草的,將影響美國在至關重要的量子信息科學及技術這一新興領域的研發努力。到目前為止,十余個聯邦部門參與了“國家量子計劃”,包括所有國家安全機構。事實上,盡管圍繞量子信息科技設立跨部門協調機構的公開宣稱理由是確保美國的經濟優勢及國家安全利益,但幾乎沒有人懷疑,特朗普政府推動量子技術發展源于其與中國的戰略、商業及軍事競爭加劇。
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0月9日報道,美國政府首席技術官邁克爾·克拉齊奧斯指出:“隨著該網站啟用,白宮為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建立了一個線上家園,為不斷壯大的量子界打造了一個新的數字中樞,以便把聯邦政府各部門正在開展的內容廣泛的活動聯系起來。”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是在2018年12月《國家量子計劃法》成為法律之后成立的。
該官方網站收集了有關量子信息科技的大量有用資源,其中既有技術報告,也有戰略文件。正如該網站上線同時發布的新聞稿所說:“本網站將為檢索關鍵戰略文件和報告、政府部門項目以及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的計劃提供一站式服務。”
報道稱,2018年中國科學家為量子技術申請專利的數量是美國的兩倍多。然而這不只是一場專利和論文的競賽。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進步具有深遠意義,量子技術能讓他們的通信無法破解。2016年中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成為全球頭條新聞。今年5月公布的證據顯示,使用“墨子號”進行的通信能防止惡意入侵。
今年2月,中國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說,他們成功實現了相距50公里光纖存儲器間的量子糾纏,這是邁向量子互聯網的一大概念驗證。基于量子力學的核心原則,使用量子互聯網進行的通信加密后無法破解。
報道認為,因此,美國整個情報界都參與了“國家量子計劃”,也就不足為奇了。參與的情報機構包括美國國家安全局,以及作為情報界高科技研發機構的美國情報高級研究計劃署(IARPA),IARPA已經擁有多個量子計算項目。
而另一方面,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在驗證有關量子密鑰分發的概念方面一直走在前列。量子密鑰分發是朝構建陸地或太空量子通信網絡邁出的第一步。今年2月,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就建設量子互聯網發表了一份極具雄心的愿景文件。
當然,通信技術只是量子技術的一小部分。追求可實際運轉、具有商用價值和容錯能力的量子計算機一直是、并將繼續是量子信息科學界夢寐以求的目標。美國國家科學院2019年的相關報告指出,這樣的機器還在比較遙遠的未來。但一段時間以來,數學已經證明,這種計算機將會讓現有的全部加密算法變得一文不值。參考消息網
北京量子院:量子直接通信技術實用化加速
新華網北京10月9日電(記者蓋博銘)記者9日從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兼聘研究員、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龍桂魯團隊在量子直接通信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助力量子直接通信技術實用化進程加速。
通信安全是網絡安全的重要基礎,隨著超級計算機的發展以及量子計算機研發不斷取得突破,通信安全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威脅,能防范竊聽的量子保密通信受到廣泛重視。
量子直接通信是龍桂魯團隊在2000年原創提出的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與量子密鑰分發不同,量子直接通信在量子信道直接傳輸信息本身,不需要再使用經典通信傳輸加密后的密文。2017年以來,該團隊攻克了量子直接通信的安全容量估計、高損耗信道編碼、量子存儲替代等三項關鍵技術,研制了具有實用價值的樣機,2020年6月成功完成了樣機的全部設計功能和長時間穩定性檢測,這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有力推動了量子直接通信技術的實用化進程。
龍桂魯介紹,團隊將繼續開展量子直接通信系統的研發,提高通信的距離和速率,實現50公里光纖鏈路中300 kb/s 的量子視頻通信,進一步推進量子直接通信的實際應用。
針對該技術的評價,2019年3月,中國電子學會組織了院士專家團隊,對成果進行討論與鑒定。鑒定意見顯示,該項目依據項目組首創的量子直接通信方案,在抗噪聲、通信距離、傳輸速率等方面可實際使用,為量子直接通信的實用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是由北京市政府牽頭,聯合北京多家頂級學術單位共同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旨在瞄準世界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科技前沿和國家在量子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戰略需求,開展重大科技任務攻關。
(來源:參考消息 新華網)
10月14日,由中國科學院控股的國科量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與中國廣電下屬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在海口完成戰略合作簽約,雙方將合作打造全球第一條環島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早在2017年,海南省政府就已和國科量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分階段進行環島量子通信網絡建設。
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自身不斷發展的同時,努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其他更多國家和人民。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過程中,中國提出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積極實施創新人才交流項目,支持中外創新人才開展交流、培訓、合作研究。
量子計算機的研制是近年來各國激烈競爭的科學和技術高地,在不同的實現路徑中,我國科學家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中取得了領先。” 自2010年開始,中國科大研究團隊與德國海德堡大學合作,對基于超冷原子光晶格的可拓展量子信息處理展開聯合攻關。
對研究論文進行審核的《自然》匿名審稿人表示,該實驗結果是向構建全球化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甚至量子互聯網邁出的重要一步。迄今,“墨子號”研究團隊已在《自然》和《科學》期刊發表了5篇研究論文,在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等領域走在國際前沿。
中國研究團隊12日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新論文介紹,他們成功在兩個由50公里長光纖連接的量子存儲器間實現量子糾纏,為構建基于量子中繼的量子網絡奠定了基礎。
記者3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在量子信息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首次基于無人機移動平臺實現了量子糾纏分發。“而無人機的優勢在于高度靈活性和快速組網能力,即需即建,以無人機作為基本節點,快速構建移動量子通信網絡。
12日晚,中國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在一演講中稱,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批打著“量子”旗號招搖撞騙的產品,這表明公眾對量子科學知之甚少。”同時,賣家還介紹,使用者可以將白酒、醋、水、茶水或其他飲料放入“量子水杯”,達到“改善口感”的效果。
12日晚,中國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在一演講中稱,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批打著“量子”旗號招搖撞騙的產品,這表明公眾對量子科學知之甚少。”同時,賣家還介紹,使用者可以將白酒、醋、水、茶水或其他飲料放入“量子水杯”,達到“改善口感”的效果。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句本是科幻和電影界的戲謔和調侃,如今成為不少量子行業從業人員心中的“痛”專家指出,量子技術暫時還沒有與日用品扯上關系,目前所謂“量子+生活”的產品,幾乎都是騙人的東西
今年是中國科學院成立70周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 吳季:我們明年還有一個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二期,將會發一顆新的科學衛星,這個科學衛星是一顆全天區的伽馬射線暴的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