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14:56 來源:《工人日報》
多次填補我國輸電帶電作業領域技術空白,擁有50多項專利的“電網特種兵”——國網河南電力公司職工陶留海,在平凡的技術崗位上默默堅守了21年。今年“五一”期間他入選第二批“鄭州大工匠”后,日前又被提名“中原大工匠”候選人,并作為河南省勞模事跡宣講團成員赴各地巡回宣講,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電力大工匠。
在河南,每年都有一大批像陶留海一樣勤勞踏實、技術精湛、鉆研創新的工匠從幕后走向臺前:他們閃光事跡背后蘊藏的工匠品質和感人故事被各級媒體挖掘后報道,以他們的形象和故事為主題的“星光大道”“勞模墻”“工匠墻”在全省150多個縣市區的主干街道和3000多家企業的廠區車間建成鋪開。“電視有影、廣播有聲、報刊有文、網絡有言”的立體宣傳聲勢在全社會掀起學習勞模工匠、爭當勞模工匠的熱潮。
這背后離不開河南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工會組織的努力。而通過建立完善大工匠培養選樹機制,河南充分發揮工匠對職工隊伍技能提升的帶動作用,每年組織開展150個職業(工種)的職業技能競賽系列活動,實現了“四個千萬”——千萬職工大培訓、千萬職工大獻策、千萬職工大練兵、千萬職工大競賽。
啟動培養選樹計劃,打造“技能豫軍”
“挺起制造業這個脊梁,需要廣大企業與產業工人一起扛起更大的責任擔當。”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多次深入制造企業一線調研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地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邁進,發揚工匠精神,持之以恒做精做專,進一步擦亮河南品牌。
事實上,每一件“河南制造”背后,都離不開工匠們的貢獻。中鐵裝備集團“刀手”李剛帶領團隊為第四代盾構機研發出水力破巖技術,大大減少了刀頭磨損,延長了盾構機的使用壽命,成功打破了國外百年的技術壟斷。
而作為河南啟動“十三五”萬名大工匠培養選樹計劃、打造“技能豫軍”的重要內容,全省各級工會廣泛開展職工網上練兵活動,累計上線試題51萬多道,涵蓋工種108個,參與職工586萬人次,推動企業每年培養選樹2000名大工匠,在高端制造業領域實現全面覆蓋。在此基礎上,省總工會聯合省人社廳每年公開選樹30名“中原大工匠”,并納入省長質量獎評選范圍,以榜樣力量助推河南“制造”向“質造”“智造”縱深進發。
依托省市重點建設項目開展“建功新時代主力軍行動”,呈現出跨行業、跨系統,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競賽格局,各項主題鮮明的勞動和技能競賽活動,如“六比一創”立功競賽、“四全一樹”技能競賽、“三比兩降”節能減排競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聲勢浩大地展開,2019年吸引參賽職工1120余萬人。
形成產業工人隊伍成才“雁陣”格局
“不僅是制造業,各行各業都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我們每個人的事業做好。”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王保存說,按照省委和全總的要求,河南一直在思考如何評選、用好這些大工匠,并自上而下建立和完善工匠培養選樹制度,同時探索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創新工作室聯盟,發揮集聚效應、輻射效應、品牌效應,使各行各業的工匠精神、工匠技藝得到弘揚和傳承。
為此,河南不斷加大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扶持力度,并積極開展爭創“六型班組”活動,對每年評出的50家示范性創新工作室分別給予5萬元專項補助,在全省推動構建立足崗位全員創新、依托班組團隊創新、創新工作室引領創新的“三位一體”職工創新體系,通過上崗培訓、崗位培訓、專門培訓和“師帶徒”等形式加強職工技能素質培養,形成產業工人隊伍成才壯大的“雁陣”格局。
目前,河南已把弘揚工匠精神納入職業院校基礎課程和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體系,建成了面向全體勞動者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積極推行技師、高級技師聘任制度,探索建立企業首席技師制度,有序推進企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省政府特殊津貼比例。
按照計劃,到2022年,河南全省將累計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500萬人次以上,技能人才總量將達到81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將達到230萬人,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280萬人。
“當前,全省上下正處于結構優化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河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寇武江表示,各級工會將緊緊圍繞中心,自覺服務大局,全面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深入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組織動員廣大職工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擇一事,從一生,在勤學苦練中傳承“匠心”,這是對河南中煙南陽卷煙廠電工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楊光露的寫照。楊光露借助創新工作室開展“創新藍海”“榜樣發展”“精英騰飛”等多項計劃,形成了“敢創新、能創新,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工匠團隊”。
在花都鄢陵,有一個靠果樹栽培育種和寫論文出名的“泥腿子”“土專家”,他以農民身份當上貨真價實的鄢陵縣林業科研所所長。
從業17年的馮立雷是中建二局二公司中原分公司的總工程師,除了榮獲第三屆“中原大工匠”之外,還先后獲得“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建二局青年科技之星、河南省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先進個人等榮譽。
“從拿起焊槍參加工作,我已經在電力建設領域摸爬滾打24年”。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術培訓中心焊工教練、高級技師陳建平感慨的說到。
今年72歲的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趙留安從事烹飪行業已經整整60年。60年來,他都在為傳承豫菜精髓,發揚豫菜文化而努力。
“之所以堅持創新38年,就是覺得石油人就要老老實實落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責任。”談到堅持創新的動力,朱一斌這樣解釋。
”1996年,陳建平經過2年的學習,走上了焊工生涯,他始終牢記父親的話,手臂上的傷疤也見證了他20多年以來對焊接工作的執著與堅守。從學徒到熟練焊工,再到鍋爐焊接質檢員、技術員,從普通工人到技師再到高級技師、焊接技能教練……陳建平在師傅指導下不斷學習,在弧光閃耀中鍛煉,在焊花飛濺中成長。
似乎與焊槍結下了不解之緣,17歲的方剛小伙,第一次拿起焊槍便再也沒有放下,憑借鉆研與努力逐步成長為一名焊接技能專家。2020年12月1日,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走進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術培訓中心(鄭州),走進中原工匠陳建平的故事。
12月1日上午,河南省總工會、河南省委網信辦在鄭州聯合啟動2020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河南省委網信辦主任郭巖松出席啟動儀式并為采訪團授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寇武江宣布活動啟動。
污水處理廠就像一座城市的腎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第一道防線,也是維護綠水青山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