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4日07:35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新聞1+1>>>
“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鄭州工作站揭牌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12月3日,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中國絲綢博物館)鄭州工作站在滎陽青臺遺址揭牌,雙方今后將以工作站為平臺,加強考古單位與科研基地的協作,為鄭州地區的紡織品文物保護事業提供技術和人才保障,為探尋絲綢起源探索新的方法。
鄭州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任偉表示,鄭州市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重要城市,該科研基地為今后中國絲綢之源研究搭建了新的平臺,標志著鄭州地區紡織品文物保護研究事業邁上新臺階,也為鄭州市、河南省乃至全國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構建了重要平臺。
據了解,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鄭州工作站是繼新疆、西藏、內蒙古、甘肅、俄羅斯工作站之后,中國絲綢博物館建立的第六個工作站。中國絲綢博物館設立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重點開展紡織品相關文物分析檢測鑒定、傳統工藝與價值挖掘,紡織品文物保護修復關鍵技術研究等工作。這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這些帶印痕的陶片最早是在河南澠池境內的仰韶文化遺址丁村遺址發現的。目前,中國社會科學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與中國絲綢博物館已簽署“仰韶時代紡織技術與服飾”研究合作項目,就相關課題開展深入研究。
3月12日,鄭州市經濟開發區尚崗楊公園內多個雕塑疑似多日前丟失。該遺址1987年3月被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崗楊公園是在遺址保護、生態化和可持續發展基礎上建設的。
3月12日,鄭州市經濟開發區尚崗楊公園內多個雕塑疑似多日前丟失。3月13日上午,記者聯系了尚崗楊公園所在轄區鄭州市經開區明湖街道辦事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將告知雕塑的管轄單位,對此事進行核實”。
“絲綢文化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特質,我們常說,亞麻源自古埃及,羊毛源自古巴比倫,棉花源自印度,絲綢源自中國。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告訴記者,結合仰韶時代的最新考古發現,我們可以認為,中國絲綢的起源時間很可能在黃帝時代,絲綢之源在鄭州。
澠池縣發現的仰韶先民完整清晰指紋 考古探秘 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指紋”,近日被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實驗室列為重點研究項目。經分析鑒定,以劉少聰為首的專家團隊一致認為,這枚鋬耳上的指紋是一名20—30歲古代男性右手大拇指按壓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