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4日07:35 來源:鄭州晚報
工作人員在處理發現的絲織品
青臺遺址出土絲織品殘片
本報訊(鄭報全媒體記者 成燕/文 李焱/圖)中國絲綢的起源在哪里?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鄭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城市,在鄭州這片華夏文明腹地,發現了目前中國最早的絲綢。昨日,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鄭州工作站在滎陽青臺遺址揭牌。揭牌儀式上,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鄭小玲等公布了最新考古研究發現:在鄭州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仰韶時代中期的絲綢距今5500年左右,早于距今4000余年的良渚文化錢山漾遺址的絲綢,為當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絲綢。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馴養家蠶、繅絲織綢的國家。作為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載體,絲綢起源一直令世界矚目。鄭小玲說,2015年以來,中國絲綢博物館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尋找中國絲綢之源”項目,分別在滎陽青臺、汪溝,鞏義雙槐樹等黃河流域仰韶文化遺址開展工作。
趙豐告訴記者,2017年和2019年,該館科研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酶聯免疫等技術對滎陽汪溝遺址甕棺內提取的碳化織物的纖維材質和組織結構進行鑒定,根據碳化痕跡孔隙和殘留纖維的電鏡觀察,發現絞經織物,紗線較細,是四經絞羅織物碳化后的痕跡。根據酶聯免疫檢測結果,可以確認絞經織物是絲織品的殘存。這與20世紀80年代青臺遺址出土的織物屬于同類絲織物。鄭州市汪溝、青臺遺址發現的絲綢和鞏義雙槐樹遺址發現的骨雕家蠶,確切證明了中國古代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開始家蠶制絲。
“絲綢文化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特質,我們常說,亞麻源自古埃及,羊毛源自古巴比倫,棉花源自印度,絲綢源自中國。此次發現對研究中國絲綢文化起源、傳承中華5000年文明有著重要意義。”趙豐高度評價此次考古發現的重要價值。
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告訴記者,結合仰韶時代的最新考古發現,我們可以認為,中國絲綢的起源時間很可能在黃帝時代,絲綢之源在鄭州。中國可能在裴李崗文化時期就已出現絲蛋白,仰韶文化遺址內出土尖底瓶及部分罐的外表飾有線紋,個別器物底部發現有布痕,說明原始紡織技術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甚至更早階段已比較發達。
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據中國絲綢博物館黨總支副書記、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主任周旸介紹,以新成立的鄭州工作站為平臺,該基地未來將加強與鄭州考古單位及科研基地協作,為探尋中國絲綢文化持續探索新方法。
《淅川下王崗:2008-2010年考古發掘報告》29日首次發布。這是河南省淅川縣下王崗遺址出土的龍山文化時期銅矛(資料照片)。
這些帶印痕的陶片最早是在河南澠池境內的仰韶文化遺址丁村遺址發現的。目前,中國社會科學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與中國絲綢博物館已簽署“仰韶時代紡織技術與服飾”研究合作項目,就相關課題開展深入研究。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安攝 49歲的顧萬發是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曾三次擔任雙槐樹遺址的發掘領隊。河洛古國已體現出兼容并蓄的文化傳統,表明中華文明從起源階段就具備開放包容的特性。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后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
此后,考古工作者又在鞏義雙槐樹遺址發現了仰韶文化時期的骨雕蠶,值得注意的是,該蠶呈現家蠶造型,并且呈吐絲的蠶形。中國絲綢博物館設立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重點開展紡織品相關文物分析檢測鑒定、傳統工藝與價值挖掘,紡織品文物保護修復關鍵技術研究等工作。
與此同時,鞏義雙槐樹遺址發現了仰韶文化時期的骨雕蠶,該蠶呈現家蠶造型,并且是吐絲的蠶。據了解,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鄭州工作站是繼新疆、西藏、內蒙古、甘肅、俄羅斯工作站之后,中國絲綢博物館建立的第六個工作站。
12月3日上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絲綢博物館在滎陽青臺遺址舉行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中國絲綢博物館)鄭州工作站揭牌儀式和仰韶時代絲綢發現新聞發布會。
8月27日,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上規模宏大的考古發掘探方內,一處祭祀坑內的麋鹿遺存。8月27日,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上規模宏大的考古發掘遺存現場,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手持話筒者)講解該遺址最新發掘研究進展。
位于河南滎陽的青臺遺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一處大型環壕聚落,日前,考古工作者在該遺址內發現了九個陶罐,它們按照“北斗九星”形狀擺放,殊為罕見。古人的天文觀測往往和宗教祭祀活動緊密相聯,天文遺跡既具有科學內涵、又具有信仰內涵,這對于精神文明等基礎考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澠池縣發現的仰韶先民完整清晰指紋 考古探秘 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指紋”,近日被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實驗室列為重點研究項目。經分析鑒定,以劉少聰為首的專家團隊一致認為,這枚鋬耳上的指紋是一名20—30歲古代男性右手大拇指按壓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