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4日07:35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與此同時,鞏義雙槐樹遺址發現了仰韶文化時期的骨雕蠶,該蠶呈現家蠶造型,并且是吐絲的蠶。專家認為,鄭州市汪溝、青臺遺址發現的絲綢和鞏義雙槐樹遺址發現的骨雕家蠶,這些重要發現證明了中國古代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開始家蠶制絲。
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說,考古發現還表明,中國可能在裴李崗文化時期就已經出現絲蛋白,仰韶文化遺址內出土尖底瓶及部分罐的外表飾有線紋,個別器物底部發現有布痕,說明原始紡織技術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甚至更早階段已經比較發達。“青臺、雙槐樹、汪溝等遺址地處鄭州仰韶文化聚落群,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核心地區之一。這里發現的絲綢是目前世界范圍內發現的時代最早的絲織品。此前良渚文化錢山漾遺址出土的絲織品距今是4200至4400年。由此,我們可以認為,中國絲綢的起源時間很可能在距今5500年左右。這也與古籍文獻中記載的嫘祖始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的傳說的時間地點相互印證。”
這些帶印痕的陶片最早是在河南澠池境內的仰韶文化遺址丁村遺址發現的。目前,中國社會科學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與中國絲綢博物館已簽署“仰韶時代紡織技術與服飾”研究合作項目,就相關課題開展深入研究。
3月12日,鄭州市經濟開發區尚崗楊公園內多個雕塑疑似多日前丟失。該遺址1987年3月被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崗楊公園是在遺址保護、生態化和可持續發展基礎上建設的。
3月12日,鄭州市經濟開發區尚崗楊公園內多個雕塑疑似多日前丟失。3月13日上午,記者聯系了尚崗楊公園所在轄區鄭州市經開區明湖街道辦事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將告知雕塑的管轄單位,對此事進行核實”。
“絲綢文化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特質,我們常說,亞麻源自古埃及,羊毛源自古巴比倫,棉花源自印度,絲綢源自中國。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告訴記者,結合仰韶時代的最新考古發現,我們可以認為,中國絲綢的起源時間很可能在黃帝時代,絲綢之源在鄭州。
澠池縣發現的仰韶先民完整清晰指紋 考古探秘 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指紋”,近日被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實驗室列為重點研究項目。經分析鑒定,以劉少聰為首的專家團隊一致認為,這枚鋬耳上的指紋是一名20—30歲古代男性右手大拇指按壓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