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3日22:03 來源:未來網
未來網濟南12月3日電(記者 謝青)“用拇指按壓內存板卡,久了拇指會非常疼,而且板卡還會因為受力不均而變形損壞。”
在浪潮智能工廠中,作為中國服務器領域第一條高端裝備智能生產線,這里的一線產業工人除了生產流程的創新,也發明了各種生產過程工藝裝備。“羅希望通用內存按壓工裝”的發明,就是利用工具將內存工裝增大受力面積,既解決了手指按壓的難題,又對提升產品效率和質量發揮了實際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在浪潮集團,員工自己的發明創造都是用發明者的名字來命名,這讓員工感到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濟南,孫村產業園,浪潮智能工廠。(受訪者供圖)
“在一線產業中發明創造”
“羅希望通用內存按壓工裝”是制造工程經理羅希望進入浪潮以后申請的第一個專利,在浪潮的生產線工人中非常受歡迎。
這個生產過程工藝裝備不僅解決了工人因每天平均要按壓400條內存、手容易受傷、離職率高的問題,而且還大大提高了工人按壓內存條的效率。
今年浪潮集團提出“機器替人”的理念,羅希望也帶領著團隊更多地關注到機器研發上。從2018年9月開始,羅希望牽頭成立了自動化研發團隊。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能夠替代人工按壓的自動化設備研發成功,把工人從簡單重復的人工勞動中解放出來。“我們要更關注一線產業制造,不斷地創新創意。”羅希望堅定地說。
同樣一線工人發明專利的例子還有很多,線體在不斷地滾動中會產生靜電,但如果隨時進行加濕就可以有效地消除靜電,不會對產品造成傷害,“趙永東靜電消除器”隨即誕生。
一片光盤邊緣鋒利、自體較薄,放在平面上不容易拿取,如何能更方便的傳遞?一個“楊紅波光盤防護碗”解決了問題。原本和普通吃飯的碗一樣,換了個使用方式,卻得到了更大的效用。
羅希望手持自己發明的通用內存按壓工裝。(受訪者供圖)
“既要高技術也要高質量”
“用我自己的名字命名?會不會有點夸張?”最初羅希望心里有點忐忑,后來他明白集團用員工自己的名字命名發明創造,這既是一種鼓勵,又是一種有紀念意義的肯定,心里油然升起敬意。
入職浪潮8年來,羅希望的名字一直掛在廠房的設備上,他說,“我的內心也一直受到著鼓勵和激勵。”
多年來羅希望積極投身一線,刻苦鉆研,先后完成專利申請20余項,建立了一支專業的工裝設計團隊,對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生產質量的提升起到了巨大地推送作用。
同時在無先例、無標準的情況下,他和團隊參與設計和建設了國內第一條信息化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工廠。
回首看,羅希望坦言這么多年集團爆發式的增長,產業工人的能力也隨之提升很多。參與設計廠房、生產線、工廠建設和管理,自己成長了很多。
“我們一方面不斷加強在核心技術方面突破,同時也鼓勵一線員工發揚工匠精神,在生產效率和質量控制方面不斷創新。”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浪潮云董事長兼CEO肖雪表示,浪潮一線員工的創新成果既要追求高技術,也要高質量。
工人在浪潮智能工廠內工作。(受訪者供圖)
“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是匠人對作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自我挑戰、追求完美的嚴苛態度。在浪潮智能工廠,每一位一線工程師、班組長和操作員工,都本著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和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攻堅克難,解決技術難題,持續改善、提升工廠效益。
走進浪潮智能工廠,車間內來回穿梭的智能AGV小車,運輸全程自動化、物料全程不落地的生產現場,不停揮舞著機械手全自動精準作業的智能化機器人,物料自動識別且自動出庫的智能立體倉庫……這里是中國服務器領域第一條高端裝備智能生產線,它實現了“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與制造業的緊密結合”。
記者了解到,貫穿整個生產環節的,不僅僅是工廠制造數據管理、計劃排程管理、生產調度管理、庫存管理、質量管理等全流程自動化控制,更為重要的是實現全流程的數據采集和分析,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手段驅動“需求”“研發”“生產”“服務”四端之間的互聯協同,浪潮智能工廠的整體交付周期從18天縮短至5到7天。
每一項新產品的導入,每一個改善建議的推動,也離不開一線產業工人的堅持不懈。展望未來,羅希望的目標非常明確,“鼓勵員工創新,將智能化制造落到實處,著眼制造化產業的未來。”奮進者是他們共同的追求,他們就是浪潮大工匠。
擇一事,從一生,在勤學苦練中傳承“匠心”,這是對河南中煙南陽卷煙廠電工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楊光露的寫照。楊光露借助創新工作室開展“創新藍海”“榜樣發展”“精英騰飛”等多項計劃,形成了“敢創新、能創新,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工匠團隊”。
在花都鄢陵,有一個靠果樹栽培育種和寫論文出名的“泥腿子”“土專家”,他以農民身份當上貨真價實的鄢陵縣林業科研所所長。
從業17年的馮立雷是中建二局二公司中原分公司的總工程師,除了榮獲第三屆“中原大工匠”之外,還先后獲得“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建二局青年科技之星、河南省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先進個人等榮譽。
“從拿起焊槍參加工作,我已經在電力建設領域摸爬滾打24年”。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術培訓中心焊工教練、高級技師陳建平感慨的說到。
今年72歲的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趙留安從事烹飪行業已經整整60年。60年來,他都在為傳承豫菜精髓,發揚豫菜文化而努力。
“之所以堅持創新38年,就是覺得石油人就要老老實實落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責任。”談到堅持創新的動力,朱一斌這樣解釋。
”1996年,陳建平經過2年的學習,走上了焊工生涯,他始終牢記父親的話,手臂上的傷疤也見證了他20多年以來對焊接工作的執著與堅守。從學徒到熟練焊工,再到鍋爐焊接質檢員、技術員,從普通工人到技師再到高級技師、焊接技能教練……陳建平在師傅指導下不斷學習,在弧光閃耀中鍛煉,在焊花飛濺中成長。
似乎與焊槍結下了不解之緣,17歲的方剛小伙,第一次拿起焊槍便再也沒有放下,憑借鉆研與努力逐步成長為一名焊接技能專家。2020年12月1日,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走進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術培訓中心(鄭州),走進中原工匠陳建平的故事。
12月1日上午,河南省總工會、河南省委網信辦在鄭州聯合啟動2020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河南省委網信辦主任郭巖松出席啟動儀式并為采訪團授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寇武江宣布活動啟動。
污水處理廠就像一座城市的腎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第一道防線,也是維護綠水青山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