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09:17 來源:大河網
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朱長振文圖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史記》中記載的“夏”到底在哪里?華夏文明發軔于何處?11月10日,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探尋,2019“走進黃河”采訪團來到洛陽偃師,走進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領略“最早王朝”的神秘風貌,探尋燦爛的中華文明之源。
走近這座氣勢磅礴的博物館,記者看到,該館的主題色調厚重溫暖,與周邊大地渾然一體。“博物館的裝飾材料主要為夯土與紫銅,蘊含了對王朝王權的回應,是歷史智慧與現代技術的完美融合,也是對民族精神的守望。”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館內游人如織。在這里,中國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網、最早的青銅禮器群、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3800年前的絢麗生活圖景在游客面前徐徐展現。
博物館整體設計分為地上三層和地下一層,頂部的半室外環廊供游客眺望整個遺址區。博物館基本陳列包括“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紀探索”三部分,系統地展示了夏代歷史、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夏文化的探索歷程及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展廳還通過文物、圖版、浮雕、沙盤、VR體驗、互動游戲、模擬展示、視頻播放等多種展陳形式,讓游客深入了解展品歷史背景,擁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60年來,三代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進行了持續不斷的考古發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獲。10月19日,備受矚目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迎賓。二里頭遺址,作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制等重大問題必將起到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副隊長趙海濤 介紹,從發掘現場帶回來的破碎的陶片、以及不起眼的土壤,都是一把窺探歷史的鑰匙。5G智慧+也將應用到二里頭遺址公園的展覽中,通過虛擬建模,實現AR看展
(記者 闞力)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云上博覽會)16日在北京啟幕。展館上述板塊內,通過“云端”重點展示二里頭遺址、雙槐樹遺址等發掘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擇中建都的理念。
(記者 孫自法)“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推動二里頭遺址考古和夏文化研究走向世界、融通國際”“下一步要按照世界遺產的標準,做好二里頭考古規劃”“二里頭遺址考古迫切需要加強力量擴大規模,發掘更多夏文化的信息和證據”…… 陳星燦研究員主持座談會。
迄今為止,在二里頭遺址發現了大規模的宮殿建筑群和宮城、都邑中心區主干道網以及官營作坊等重要遺跡,出土文物數萬件。記者了解,去年,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開放,越來越多人有機會領略赫赫夏都風采,親身感受中華早期文明精粹與巨大張力。
7月17日,省委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省委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研究我省宣傳思想和意識形態工作。
6月18日,省長尹弘深入洛陽市,就文物保護利用和脫貧攻堅工作開展調研。要加快推進遺址發掘保護利用工作,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創新文物展示方式,讓文物活起來,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群眾。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安攝 49歲的顧萬發是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曾三次擔任雙槐樹遺址的發掘領隊。河洛古國已體現出兼容并蓄的文化傳統,表明中華文明從起源階段就具備開放包容的特性。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后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
原標題:《河南淮陽發現中國最早的車轍 將我國用車歷史提前至少500年》“由于無法對車轍痕跡直接測年,研究人員根據打破有車轍路面的龍山時期墓葬的測年數據判斷,路面以及車轍的使用距今至少420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曾發現夏代車轍,將我國用車的歷史上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
“對中國考古學而言,夏的存在長期被視為‘哥德巴赫猜想’。如今考古、文獻史學、測年技術等多學科證據使猜想沖破迷霧,夏朝從傳說邁入信史階段。”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