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8日10:5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用制度保障惠及全體人民
——八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光明日報評論員
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這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果。
抓民生就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抓民生就要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快速增長,我們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這樣的大環境中,人民群眾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些都是當前建設發展的重點。我們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通過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來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抓民生就要建立體系、機制和相關保障制度,滿足人民群眾不同類別的需要。就業是民生之本,在就業領域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促進廣大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在教育領域,要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社會保障領域,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統籌城鄉、可持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在健康領域,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保障制度,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
抓民生就要抓好第一民生工程,完成最后一公里沖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能力水平,進一步狠抓脫貧攻堅目標落實,進一步鞏固和拓展脫貧成果,讓貧困人口更好地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一道奔向繁榮富裕的美好明天。
《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08日 01版)
“‘十四五’時期,海南最大的機遇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最重要的任務是高質量高標準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十三五”時期,海南辦成了許多過去不敢想、沒辦成的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自由貿易港建設實現順利開局。
編者按:今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習近平同志強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
共同富裕不是絕對平均、同步富裕,而是在生產力發展基礎上逐步實現全體社會成員普遍富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在新征程上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必須立足中國實際、著眼長遠、多措并舉、綜合施策,著力解決在實現共同富裕道路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們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11月23日,貴州宣布最后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志著貴州省66個貧困縣實現整體脫貧,也標志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意味著貧困人口從整體上已經告別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了重要基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首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但相較于我國14億多總人口的體量和新發展階段人民對生活品質的新需要,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從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體現了我們黨初心使命的傳承接力。協調處理好區域統籌和城鄉統籌,實現不同區域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共同發展,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五年規劃和遠景目標中突出強調共同富裕,這在黨的全會文件中還是第一次,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共同富裕的不懈追求。
希迪齊指出,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確定了中國未來發展目標,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談到雙循環發展模式的重要性,希迪齊表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表明中國將與更廣泛的世界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