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20:27 來源:光明網
作者:王石川
11月23日,貴州宣布最后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志著貴州省66個貧困縣實現整體脫貧,也標志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是值得歡欣鼓舞的大事,也是值得載入史冊的日子。據報道,此前連續(xù)7年來,我國每年減貧人口都在1000萬人以上,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至2019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fā)生率從10.2%降至0.6%。如今,832個貧困縣清零。一系列亮眼數據傳遞出鮮明信號,我國的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guī)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我國的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全球減貧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痹妇耙徊讲阶?yōu)楝F實,激蕩人心。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無論“每年減貧人口都在1000萬人以上”,還是“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都彰顯了制度優(yōu)勢,也體現出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
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意味著貧困人口從整體上已經告別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了重要基礎。不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就不可能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qū)、一個貧困群眾。
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舉國上下合力奮斗的結果。在此,我們有足夠理由向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人員致敬。脫貧攻堅是一場大戰(zhàn),更是一場硬戰(zhàn),需要在第一線發(fā)力,在第一線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人員迎難而上,矢志啃掉“硬骨頭”,為之付出了心血乃至生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的,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同志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他們的貢獻、奉獻要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絕不能抹殺他們的功勞。
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并非終點,而是奮斗的新起點。一方面,摘帽了不等于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日前,國務院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貧困縣全部宣布摘帽,并不意味著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全面完成,還要對抽查、普查和考核發(fā)現的問題進行整改,查缺補漏、動態(tài)清零。最后,由黨中央宣布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換言之,必須經過抽查、普查和考核等若干個環(huán)節(jié)之后,全國脫貧攻堅任務完成情況才能真正見分曉。
另一方面,摘帽了不等于貧困人口就能徹底擺脫貧困。一要鞏固脫貧成效,二要防止返貧。黨中央早就指出,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jiān)管。無論是鞏固脫貧成果還是防止返貧致貧,都不容易,圍繞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謀劃推動實施重大政策和項目,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支撐,特別是提升脫貧群眾的內生動力和自我發(fā)展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防止返貧。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惟有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fā)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引導脫貧群眾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惟有改進幫扶方式,提倡多勞多得,營造勤勞致富、光榮脫貧氛圍;惟有在過渡期內保持政策總體穩(wěn)定,更加注重分類施策、補短板強弱項,才能更好地鋪陳脫貧成色,實現共同富裕。
十九屆五中全會談及發(fā)展目標,明確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我們追求的發(fā)展是造福人民的發(fā)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距離實現共同富裕邁出了重要一步。接續(xù)推動脫貧摘帽地區(qū)發(fā)展,推動鄉(xiāng)村全面振興,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群眾生活改善,全國人民就會更有信心擁抱美好明天。(王石川)
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指出,經過8年持續(xù)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qū)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一筆筆持續(xù)增加的資金投入,一項項精準發(fā)力的稅收優(yōu)惠,為貧困地區(qū)、貧困群眾送去了脫貧的希望和美好生活的盼頭。在財稅支持脫貧攻堅過程中,改革步伐鏗鏘堅實。不僅確保了資金投入效果,也拓展了財稅支持脫貧攻堅的作用面和發(fā)力點。
近日,貴州宣布紫云縣、納雍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志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清零”不“清責”,越是“平流無石處”,廣大黨員干部越要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zhàn)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tài),繼續(xù)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脫貧攻堅工作,踢好脫貧“沖線”臨門一腳,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題:探尋減貧“中國策”——寫在西海固告別絕對貧困之際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這是2018年7月16日拍攝的寧夏彭陽縣金雞坪梯田公園(無人機照片)。寧夏吳忠市同心縣河西鎮(zhèn)旱天嶺村村民馬國才(右)、馬婷夫婦在村里的養(yǎng)牛合作社喂牛(2017年12月21日攝)。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剩余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貧困縣退出以貧困發(fā)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fā)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qū)降至3%以下。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斗,奪取脫貧攻堅戰(zhàn)和鄉(xiāng)村振興的全面勝利。
從這一天起,中國再無貧困縣,這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奮進,拼出來的好光景。全黨全國人民要從“清零”開始繼續(xù)拼,開足馬力,繼續(xù)奮戰(zhàn),以更加奮發(fā)昂揚的精神面貌,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不斷書寫中國奇跡嶄新篇章。
聯播+11月23日,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fā)布會,宣布經貴州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審定,紫云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收官之年。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也要求,要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wěn)定,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wěn)定,扶上馬送一程。
拼版照片:上圖為2019年11月5日拍攝的貴州省荔波縣瑤山民族小學新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下圖為荔波縣瑤山民族小學舊貌(資料照片,荔波縣瑤山瑤族鄉(xiāng)人民政府供圖)。
11月1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發(fā)出公告,批準喀什地區(qū)莎車縣、葉城縣、伽師縣、英吉沙縣,和田地區(qū)墨玉縣、皮山縣、洛浦縣、策勒縣、于田縣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退出貧困縣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