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11: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摩根士丹利11日對外發布藍皮書報告《中國城市化2.0:超級都市圈》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升至75%,增加2.2億“新市民”。
報告指出,上述情景的發生主要得益于三大支柱,一是中國城市群興起將發揮集聚優勢,同時緩解大城市病,二是受益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中國智慧城市將減少交通擁堵、安全隱患和污染,三是中國農業的規?;同F代化有助提高勞動生產率,促農村人口遷入城市。
報告認為,跟城市化1.0階段相比,中國未來十年的新型城市化2.0將為市場主體提供三大投資和發展主題。
首先是工業互聯網興起,利好5G、云服務和物聯網企業;其次是成熟產業數字化,無人駕駛、智能物流和電網有望提速發展,且大數據助力金融企業精準定價、控制風險;第三是智慧城市新生活普及,智能家居和醫療及高速通勤鐵路讓生活更便利,同時超級都市圈人口集聚,體驗式服務消費有望大發展,利好職業培訓機構。
報告稱,城市化2.0將提振中國的生產力,助中國步入高收入國家。預計到2030年,中國的五大超級都市圈的平均規模將達到1.2億人;城際通勤鐵路里程較目前增長8.5倍;萬物互聯和數據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夏賓)
梳理明確三年開工項目計劃,建設總規模約6000公里,加快建設一批條件相對成熟的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項目。把握好城際鐵路功能定位和建設標準,加強市域(郊)鐵路的統籌規劃和設計建設,實現鐵路建設與城市融合和多網融合,科學規劃項目建設。
鄭州作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近年來的發展很多人可能都有目共睹,日前,鄭州市統計局公布最新統計數字:2019年末,鄭州人口總量全市常住人口為1035.2萬人,比上年增加21.6萬人,增長2.1%。
鄭州作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近年來的發展很多人可能都有目共睹,日前,鄭州市統計局公布最新統計數字:2019年末,鄭州人口總量全市常住人口為1035.2萬人,比上年增加21.6萬人,增長2.1%。
近年來,我國南北經濟分化明顯。從各大城市的三季報來看,當前北方地區GDP前十強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西安、煙臺、徐州、唐山和大連。
展望“十四五”,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重大戰略區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將成為承載諸多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態。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經濟學家周景彤表示,《建議》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既體現了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延續性和穩定性,也突出了與時俱進和問題導向性。
推動“1+4”鄭州都市圈建設,構建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半小時”軌道核心圈,成為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中原城市群建設推動交通一體化,高鐵、城鐵、地鐵無縫銜接,讓農村人口更加理性地看待“進城”與“留守”。
“以新發展格局應對新變局,是黨中央理論和實踐上的又一重大突破,為河南做好‘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以“新”破題、以“新”開路,河南經濟一定能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行穩致遠。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會議要求,成渝地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健全合作機制,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
新鄭電子信息產業園鄭州都市圈一體化加速推進產業新城正在成長為新興增長極 9月17日,關于鄭州都市圈建設的話題,又一度引爆網絡。華夏幸福來到河南后,沿循鄭州都市圈城市發展主廊道,尤其是交通大動脈、產業帶,布局了武陟、新鄭、長葛、獲嘉、新密、祥符六座產業新城。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并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需要,更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