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7日17:21 來源:南方網
翻開世界植被圖,你會發現整條北回歸線上的陸地,大部分被沙漠覆蓋。然而,在我國華南地區,卻可以見到大片的綠色森林。其中,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的鼎湖山最為搶眼,被譽為“北回歸沙漠帶上的綠色明珠”。走進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層層疊疊的綠意撲面而來。山間流水潺潺,峰頂云霧繚繞,空氣自然清新,儼然就像一個天然氧吧。
在中國版圖上,像鼎湖山一樣秀美的地方真是不少。就連昔日塵土飛揚的黃土高原陜北,如今也是綠意盎然。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啟動退耕還林工作。經過20年不懈努力,延安完成退耕還林100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52.5%。入黃泥沙量從退耕前的每年2.58億噸降為0.31億噸,降幅88%。這個變化,具有滄海桑田的韻味。
穿越時間長廊,我們可以清晰看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成立初期的“綠化祖國”運動,改革開放后的“園林城市”創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美麗中國”建設,這三個里程碑式的路標,見證了中華大地綠色越來越多、城鄉環境越來越美的進程。億萬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汗水在神州大地上描繪的波瀾壯闊的錦繡畫卷,吸引了世界目光,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三北”防護林工程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立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常德、常熟、東營、哈爾濱、海口、銀川等6個城市被評為首批“國際濕地城市”……就是廣泛認可的佐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接連出臺,中國不僅成為全球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國家,也以決戰姿態向生態環境問題全面宣戰。藍天、碧水、凈土,成了億萬人民的自覺目標與共同期待。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正因為我們有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統領與指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價值,把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作為新的生態文明觀。亦因此,才有了2018年全國GDP相比2013年增長39%,能源消費量和民用汽車保有量分別增長11%和83%,但多項大氣污染物濃度實現大幅下降,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改善的良好結果。
不僅如此,我國大力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的共同責任。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是人類文明發展史揭示的客觀規律。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已經走到了不能再走的盡頭,代之以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之路。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從實踐層面,中國都以負責任大國的姿態,對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舉世矚目、彪炳史冊的巨大貢獻。(南方網雷鐘哲)
(萬鵬、任一林)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中國將于明年在昆明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戰略。
與會同志一致認為,民族地區是維護邊疆安全、確保國家穩定的安全屏障,是保護資源環境、確保生態安全的生態屏障,要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與會同志指出,中國的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走中國化道路,這是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前提條件。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給世界經濟帶來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當前,我國已建立較為完善的針對政府主體的綠色發展政策體系,但針對市場主體和公眾主體的綠色發展政策尚存短板,應作為未來我國綠色發展政策制定和完善的重點。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時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8月15日,是“兩山論”提出15周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最為著名的科學論斷之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也引領著中國民法典編纂工作從中國法律傳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中國古代法律中的“取之以時”“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原則,很好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樸素自然觀和“成己成物”的基本倫理。
6月17日是第26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認真搞好科學規劃,堅持因地制宜,摸清底數,實施綜合治理,有計劃地開展“沙地還林”,強化沙地農田林網建設,做到治理一片、見效一片、受益一片,循序漸進、鍥而不舍。要搞好技術培訓,讓廣大農牧民因地制宜運用好科學成果,掌握各種實用技術,提高防沙治沙科技水平。
廣州在此方面率先響應,6月3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召開加強營運柴油車大戶污染防治幫扶約談會,分3批約談了103家存在超標排放問題的企業。近日,江門市引進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張遠航等專家團隊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硬任務”攻關攻堅工作調研指導。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6月6日,農業農村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在煙臺聯合舉辦全國“放魚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動,放流大瀧六線魚、黑鯛和許氏平鮋等重要經濟物種77萬余尾。
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商洛、安康、西安等地,深入自然保護區、貧困山區、社區、學校、企業等,了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脫貧攻堅、復工復產等情況,就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進行調研,看望慰問干部群眾。希望鄉親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脫貧奔小康。
4月20日下午,正在陜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秦嶺生態保護工作情況。從今往后,在陜西當干部,首先要了解這個教訓,切勿重蹈覆轍,切實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