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1日20:39 來源: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給世界經濟帶來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嚴重程度高于經濟危機。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我國如何在控制疫情的同時,提振經濟、保障民生,成為普遍關注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期,應進一步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步伐,深入踐行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理念,培育綠色新動能,促進經濟復蘇。
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體系涵蓋了綠色經濟、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但并非三者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有助于統籌三者關系、促進其協同發展的綜合性概念。在新時代,其內涵可以概括為: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以綠色技術創新為驅動,以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體系為核心,統籌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發展、技術創新、產品供給、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培育與商業模式創新,在保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增長機遇和就業機會的同時,降低資源消耗、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代價,最終實現經濟增長、資源安全、生態環境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重目標的經濟體系。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需以六大子體系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主要由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綠色金融體系、綠色基礎設施體系、綠色貿易體系和綠色消費體系等六大子體系構成,各子體系之間存在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關系。
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是大勢所趨和機遇所在,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由于生態環境的公共物品屬性,市場主體容易為了追求自身經濟利益過度開發資源和破壞環境、損害他人利益,使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建設面臨著較大的外部性阻礙。企業在綠色轉型過程中,也面臨著前期投入大、融資難、投資短期回報低、回報周期長、市場不明朗等實際困難。單純依靠市場主體的自發行動,無法有效克服環境外部性和市場機制失靈問題。同樣,單純依靠政府推動綠色發展,也面臨資源配置效率低、政策成本高等政府失靈問題。加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內在要素的關聯性、復雜性,更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政策工具,形成系統的政策架構,為其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由此,需從市場、政府和公眾三個主體維度,建立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治理體系。針對市場主體的政策,如綠色金融、綠色稅收、綠色補貼、排污收費、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生態系統服務付費、排污權交易、碳排放交易等,發揮市場在要素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市場主體綠色創新、投資、生產和經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增強政府的規劃引領和頂層設計,提升綠色政策制定和執行能力,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提供穩定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環境。針對公眾的政策,如環境信息公開、宣傳、教育、培訓等,旨在推進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和綠色價值觀的形成,賦能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監督、推動綠色經濟轉型和增長,踐行綠色消費和生態環境保護。當前,我國已建立較為完善的針對政府主體的綠色發展政策體系,但針對市場主體和公眾主體的綠色發展政策尚存短板,應作為未來我國綠色發展政策制定和完善的重點。
今天(27號),中國社科院、國家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以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發布了第十二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 莊貴陽:疫情的發生,對氣候變化減排有一個短時的效果,但是從長期來看,它對氣候變化的大趨勢應該是沒有改變的。
如何在減緩碳排放量增長的同時,保證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是中國邁向綠色低碳發展新征程的艱巨挑戰。面對如此艱巨的挑戰,中國仍然做出了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政治承諾。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互聯網發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重要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
這一“綠色低碳發展”既體現了生態文明的基本理念——“綠色”,也指明了實現美麗中國的主要路徑——“低碳”,將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揮棒。在筆者看來,綠色低碳發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也體現中國共產黨的人民立場。
11月12日下午,一場為在京外國商會和知名跨國企業代表舉辦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場宣介會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舉行。在未來發展中,中國如何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與會嘉賓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屆進博會期間,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在進博會新聞中心召開發布會,介紹英國此次參展情況及中英經貿合作期待。英國駐華貿易使節 吳僑文:綠色經濟復蘇、建立低碳清潔世界,這也是英中可以合作的重點領域,我們對這方面的合作充滿信心。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應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從此刻起每個人都應從“光盤行動”開始,形成少用一滴水、少用一度電的綠色低碳生活的好習慣,讓社會變得更加健康、有序、文明。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十三五”規劃首次將綠色發展理念納入國家的五年規劃,著力補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短板。低碳婚禮、關燈一小時、少開一天車、空調調高一度、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全民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