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7日15:24 來源:人民政協報微信公眾號
這條中國最險峻的公路,他守護了28年!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如果再把四川和西藏連接起來,在高海拔的地方修路架橋,更是難上加難。
△天氣寒冷,養護工人們圍在火邊暖手
川藏公路被稱為中國最險峻的公路。修這條路,是幾代人的夢想。康藏公路,起于原西康省會雅安,終點拉薩,全長2255公里。1955年10月1日,國務院撤銷西康建制,康藏公路改川藏公路,以成都為起點,全長2416公里,其中四川境內1112公里。
從此以后,圍繞川藏公路建設,國家加大投入,不斷改善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在西南高原不斷譜寫公路建設的新篇章。
△現場測量道路
1996年5月25日,川藏公路G318線二郎山隧道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并被列為國家“九五”重點公路建設項目,于2000年12月25日正式建成通車。建成后,路況得到改善,甩開了冰雪路段,大大提高了車輛的通過能力,確保了行車安全。普通客車從康定到成都的行車時間縮短為七八個小時,對加快甘孜藏族自治州乃至西藏地區的經濟建設、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鞏固國防都具有重要意義。
△進行路面養護
G318線海竹路改建項目從2003年8月開始,項目路線全長127公里,其中海竹段長126公里。G318線康定東俄洛至G317線爐霍連接線改造工程于2011年5月開工,按三級公路標準改建,起于甘孜州康定市新都橋鎮東俄洛村,翻越高爾寺山、剪子彎山、卡子拉山、托洛拉卡山四座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止于海子山,全長約275公里,2013年7月11日完工。在G318線東海路上,有著名的高爾寺山隧道,全長5682米,于2011年5月開工建設,經過4年多的建設,于2015年7月18日貫通。2017年12月25日,G318線東海路隧道以質量等級“合格”通過交工驗收。
△進行路基施工
這一系列施工建設,飽含著眾多建設者和護路人異常艱辛的努力和付出。
△中午來不及回隊里,高小軍帶領工友在路邊生火做飯
記者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甘孜公路溫泉養護段看到,養護隊長高小軍正帶領著工友在路邊挖一條排水坑道。剛才還晴空萬里,忽然間烏云密布,狂風驟起,山坳間大雪紛飛。這樣的天氣并沒有讓高小軍和工友們停下手頭的工作。不到半個小時,天氣又立刻轉晴,陽光普照。
△進行路面施工
行走在川藏線上,經常可以看到像高小軍那樣面龐黝黑、身穿橙色制服的護路工。他們常年堅守在川藏公路一線,道路巡檢、路面維修、暗冰清除、垃圾回收……“在這里工作,每天干的活雜亂、瑣碎,你們很少遇到的風沙、高寒、缺氧對于我們來說都是家常便飯。”高小軍對記者說。他們最擔心的就是遇到交通事故,一起事故往往會造成公路雙向擁堵。別人的節假日,對于高小軍他們來說則是精神高度緊張的加班日,因為這期間川藏公路的人流量、車流量陡增,事故高發,護路工們必須全員在崗、24小時待命。
△齊心協力修復隔離圍擋
高小軍守護川藏公路已經28年,已經把這條路當成了家。對于川藏公路,高小軍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說,川藏公路是沿線居民的生活保障線,而護路工就像是這條保障線上的鋪路石,讓人們安全、放心地通過就是他們最大的心愿。而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川藏公路經過一代代公路人的努力,已經從當年的坑坑洼洼變成了如今的平整寬闊。他用“多”“快”“好”“省”四個字概括如今的川藏公路:與剛開始的砂石路相比,如今的川藏公路,橋梁隧道“多”了、車跑得“快”了、沿途居民的生活“好”了、時間和路途節“省”了。(賈寧 曹搏遠)
這是5月31日在318國道川藏線上拍攝的景色(無人機照片)。公路沿線海拔落差大,行進途中可觀賞不同季節的景觀,給人帶來美妙的視覺感受。公路沿線海拔落差大,行進途中可觀賞不同季節的景觀,給人帶來美妙的視覺感受。
擁有雅魯藏布江、怒江、金沙江、拉薩河、尼洋河等大江大河。西藏始末紀要》一書形容進藏交通是——“亂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狀,不可名態”。拉薩大橋于1965年建成通車,全長533米,是拉薩最早的水泥橋,2007年柳梧大橋通車前,這是拉薩兩岸市民通行的唯一橋梁。
當我們走在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當我們駐足在祖國秀麗的河流山川間、當我們徜徉在合家歡聚的幸福時,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61年前發生在雪域高原上的那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變革,它像火炬一樣照亮了西藏的未來。
隆冬時節,西藏高原滴水成冰,氣溫低至-20℃,川藏公路,風雪彌漫。擔負該路段養護保通任務的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隊官兵告訴記者,現在有很多從內地進藏務工人員,臨近春節,大家紛紛選擇沿川藏公路自駕返鄉。為了有效應對,支隊官兵日夜值守在川藏、新藏“兩線”公路保通救援點上,確保春運道路安全暢通。
圖為25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正式在西藏自治區“兩路”精神紀念館揭牌。當日,西藏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趙樹明宣讀了中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關于命名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的決定》,西藏自治區副主席孟曉林和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志軍共同為紀念館揭牌。圖為25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正式在西藏自治區“兩路”精神紀念館揭牌。
清晨8點,四川康定,一隊來自成都的單車騎行隊伍向著晨曦中的折多山進發。天險二郎山、紅色瀘定橋、天路十八彎、滔滔金沙江、絕壁怒江溝、風雪雀兒山……記者尋訪川藏線的每一站,總有悲壯的往事令人動容。
很多人也許再也不說 自己“會開車”了 這就帶你見識見識 當飛揚的塵土飄散開去 你就會知道兵哥哥的操作有多牛
題:尋找英雄——來自川藏公路沿線烈士陵園的追思 1951年冬天,為了跨越雀兒山,無數筑路戰士一寸一寸地在凍土中掘進,在降雪的高山上奮力鑿出一條公路,張福林就是其中的一員。
通麥特大橋,位于西藏林芝市波密縣通麥鎮,跨越易貢藏布江,是川藏公路的“咽喉工程”。60多年來,川藏兵站部先后有661名官兵長眠于“生死線”上…… 如今,洶涌的易貢藏布江上三座橋并排:懸索吊橋、汽車保通便橋、通麥特大橋。
新中國的滄桑巨變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而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靠勤勞、智慧苦干實干奮斗出來的。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共和國的名義致敬英雄,以莊嚴的盛大禮儀褒獎英雄,激勵全國人民奮斗新時代,繼續書寫屬于新中國的光榮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