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3日11:59 來源:經濟日報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的重要關口,處在從“有沒有”“夠不夠”轉向“好不好”“優不優”的重要節點,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如果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這就要求我們將新發展理念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努力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一是堅持創新發展,解決好發展動力問題,讓創新驅動力不斷提升。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于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創新,國際競爭新優勢也越來越體現在創新能力上。特別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科技創新正在成為創新發展的核心,創新驅動成為許多國家謀求競爭優勢的核心戰略。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可以說,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取決于能否充分發揮創新的第一動力作用。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就要使“創新成為第一動力”,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高端引領、成果轉化和釋放創新潛力等方面下大氣力。要加快實施科技創新攻堅計劃,在戰略性、基礎性、前沿性領域集中力量進行聯合攻關,建設一批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研發平臺、技術轉移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突破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技術,推進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集群化、特色產業品牌化;要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作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技術基點,打通科研成果轉化的通道,有效解決科研成果轉化少、轉化慢、轉化難等問題,推動創新創業創造深度融合,讓各類主體、不同崗位的創新人才都能在科技成果產業化過程中得到合理回報;要最大程度地釋放全社會的創新潛力,鼓勵一切有益的微創新、微創業,將創新創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創業活動,推動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形成人人崇尚創新、人人渴望創新、人人皆可創新的社會氛圍。
二是堅持協調發展,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讓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發展不平衡是我國長期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城鄉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依然較大,成為制約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就要使“協調成為內生特點”,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要深化城鄉一體化建設,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工農城鄉關系。與此同時,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此外,還需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現代供應鏈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新動能,形成高質量發展區域集群。
三是堅持綠色發展,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讓生態競爭力不斷提高。綠色發展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盼環保”“求生態”,對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等的要求越來越高,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成為最有發展前景的領域。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就要使“綠色成為普遍形態”,著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特別是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一方面要重點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堅決摒棄損害和破壞生態環境的做法,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堅決打擊違法排污和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等違法行為;另一方面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在一個領域取得的寶貴經驗需及時應用到其他領域,形成綠色發展的合力。在這方面,安徽省全面推廣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經驗,深入實施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推進森林、濕地、水流、耕地等重點領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等,都是有益的實踐。
四是堅持開放發展,解決好發展內外聯動問題,讓經濟開放程度不斷提升。開放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內陸地區后發趕超的重要法寶。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面臨重大調整,各國發展聯動、機遇共享、命運與共的利益交融關系日益凸顯。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就要使“開放成為必由之路”,著力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全面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基礎設施、產業技術、能源資源等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推動企業、產品、技術、標準、品牌、裝備和服務“引進來”“走出去”;要把握全球產業格局深度調整的機遇,形成適應未來發展趨勢的產業結構、政策框架、管理體系,集全球之智,克共性難題,以更寬廣的視野謀劃開放發展新思路,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五是堅持共享發展,解決好民生領域的“短板”問題,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實現全體人民更加公平地共享發展成果,既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而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大動力的必要條件。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教育、就業、醫療、居住、養老等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長,更好滿足這些需求,需廣泛匯聚民智、最大激發民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就要使“共享成為根本目的”,著力在脫貧攻堅、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進展。要更好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把脫貧攻堅和防止返貧擺在重要位置;要切實增加居民收入,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的就業;要不斷改善民生,采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解決好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2月6日,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尹弘、省政協主席劉偉等省領導在鄭州市與干部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滔滔黃河,進入河南省三門峽市拐了一個九十度的大彎,流向從南向東,經三門峽大壩,過中流砥柱巨石,茫茫蒼蒼,一路滾滾東去,在三門峽境內蜿蜒206公里間形成了湖泊,大澤,淺灘,長廊,綠樹,野鴨,天鵝,奏響了一曲三門峽黃河流域和諧生態樂章。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村黨組織書記、主任“一肩挑”要達到35%、到2022年要達到50%的預期目標。由此可見,實行“一肩挑”是全國、全省的統一部署,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必然趨勢。
?當前,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盡職盡責地做好正風肅紀反腐各項工作,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堅強保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適應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突破和超越傳統發展模式的積弊和短板,迫切需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來推動發展。
習近平:越是面對挑戰,我們越是要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人民群眾期待,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秉持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中辦印發《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是黨的十九大后加強黨對全面工作的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在衛生健康領域的貫徹落實,也是第一次就公立醫院加強黨建工作作出最為系統全面的要求。這是公立醫院改革發展進程中的又一重要政策文件,站位高、規格高、要求高,意義深遠。
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 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了鄉村振興的總目標、總方針、總要求和制度保障,并提出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等多項重要任務。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有助于夯實糧食安全和農業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為什么要推動高質量發展、什么是高質量發展、怎樣推動高質量發展等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核心要義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